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词汇意义的民族性不同语言的语言单位相应的概念系统不尽相同,例如英语中aunt概括一切女性旁系上一辈亲属,相当于汉语中的“姨母、姑母、婶母、舅母”等词义。语汇意义的民族性还表现在多义词意义体系和语义搭配等方面的特征上。例如:汉语的“浓茶”英语中不叫“thicktea”,而叫“strongtea”;汉语的“红茶”英语叫“blacktea”;汉语的“白胡子”英语是“grey-beard”;汉语的“左右、贫富、轻重、你我……”在英语里分别是“rightandleft,rechandpoor,heavyandlight,youandI…”等等。由于文化不同,表达相同人或事物的名称时,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汉语和英语的语序除了形式上的限制以外,还受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的限制.语义的限制,体现在论元关系、义域关系和时间顺序等对语序选择的影响和约束.汉语和英语的语义对语序的影响有所不同.首先,汉语比英语更容忍“受施动”甚至“施受动”的语序.另外,汉语的大概念词语前置时不需要标记,英语则需要标记.最后,英语比汉语更常违反时序的语序.  相似文献   

3.
英语的“形名”结构一般情况下可以对译成汉语的“形名”结构,但有时却需要转译成“名形”结构,是对译还是转译取决于一定的语义条件。其规律是:当“形名”结构的“形”与句中的任何非直接成分之间在语义上不存在紧密的语义关系时,“形名”结构应该对译成汉语的“形名”结构;但是当“形名”结构的“形”与句中某个非直接成分之间在语义上存在因果或其它紧密的语义关系时,“形名”结构要转译成汉语的“名形”结构。  相似文献   

4.
英语的“形名”结构一般情况下可以对译成汉语的“形名”结构,但有时却需要转译成“名形”结构是对译还是转译,取决于一定的语义条件。其规律是:当“形名”结构的“形”与句中的任何非直接成分之间在语义上不存在紧密的语义关系时,“形名”结构应该对译成汉语的“形名”结构;但是当“形名”结构的“形”与句中某个非直接成分之间在语义上存在因果或其它紧密的语义关系时,“形名”结构要转译成汉语的“名形”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英语和汉语中的存在句为语言依据,探讨以这两种语言为母语的人在认知空间“目标”与“背景”的过程中是否具有不同的认知倾向。文章首先概要描述英、汉语存在句的基本句法和语义特点之后,然后针对“在认知‘目标’和‘背景’时英、汉语母语者有不同的先后顺序倾向”的观点,提出了否定性的实验证据,对今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6.
汉语“听”的认知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以汉语“听”的概念隐喻分析为线索,对比Sweester(1990)的英语听觉动词语义转移的轨迹的分析,探寻汉语“听”的两奈语义转移轨迹,即:(1)听-注意-接受-服从-听任-等候,(2)听-注意-接受-获取信息-允许-管理、掌控;同时分析汉语“听”的语义转移轨迹与英语的听觉动词语义转移轨迹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存现句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是常见句式。英语存现句的基本句型是“there+be”结构,汉语中两类存现句:“是”字存现句与“有”字存现句虽然都表示存在,但两者在含义、范围、时态、语义方面都有所不同.“是”字句的英译不能照搬英语“there+be”结构,而应根据汉英各自语言特点及其语义来灵活翻译.  相似文献   

8.
在语义信息组合理论框架下,基于语料数据聚焦研究汉英“大/小+A空维”组合的次序制约和语义信息制约。研究发现:1)汉语存在一类词汇化组合和两类并列短语组合,英语只有后两者,汉语组合次序比英语严格;2)汉英“大/小+A空维”组合都受制于“语义相融”原则,同向语义成分常组合;3)汉英“大/小+A空维”组合都受制于信息组合次序原则,但汉语严格执行“精确-模糊”信息组合次序原则,英语的信息组合次序原则相对宽松,其中“模糊-精确”为非标记性原则,“精确-模糊”为标记性原则,使得英语容许“次序相反、频率有别异“的相同成分组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文化内涵,笔者通过举例,从“汉语和英语中‘红’共有的文化内涵”、“汉语和英语中‘红’相反的文化内涵”、“汉语和英语中‘红’独有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相似与不同的文化内涵,为能更好地理解、运用英汉颜色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汉语中的重复现象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汉语异质性的表现之一,它与奈达的“冗余”概念虽有交叉,但范围更广。文章分类探讨了汉语中的语义重叠、同义重复、反义重复、同词重复、叠词等五种不同的重复现象,以及对它们进行英译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语和汉语中“红”之情感隐喻所带的不同隐喻意义,在此基础上,发现英汉语中“红”之情感隐喻存在着语义相同、语义冲突和语义空缺三种关系,从而进一步对三种关系下“红”之情感隐喻意义异同形成的认知及文化等原因作了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言的单位及组成一般可以总结为:由音节以一定的规律组成有一定意义的单词,再由单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从句,进而构成句子乃至“积句成篇”。而英语与汉语在成句成篇的过程中有些不同,汉语是实用语言(pragmatic),而英语则是语法语言(grammatical),也就是说,汉语的组成主要依靠语义间的逻辑关系,而英语则须一定的语法连接手段。这些  相似文献   

13.
本刊启事     
《学语文》2013,(5):F0004-F0004
一、栏目介绍本刊常设专论平台、备课网页、考试园地、读写频道、汉语广角五个板块。专论平台下辟“语文观察…“课改探讨…‘教改前沿…“教法新探…“话题讨论”等栏目,刊载有创见性的语义教学论文,介绍有前瞻性的教改经验,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备课网页下辟“教学设计…‘课文解析”“教学杂谈…“教案精选”“讲读参考”“各抒已见”等栏目,配合各学期的课文教学,为教师教好课文和学生理解课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汉语和英语中的概括意义大致相同,而附加色彩意义却大相径庭.本文主要围绕“狗”这个词语的民族性、时间性,英语中“狗”语义色彩分类,汉、英语言中“狗”语义色彩不同的原因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在学习英语时,由于受汉语习惯的影响以及对英语词义没有熟练掌握,常常会犯一些语义重复的错误。下面做一简要归纳,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6.
谈谈“-ism”词的语义及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谈的“-ism”词,是指以“-ism”为后缀的英语名词。初看起来,这是一个不值得一谈的话题,因为大凡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ism”是英语构词中的一个后缀,就是汉语的“主义”之意,如“capitalism”就是“资本主义”,“colonialism”就是“殖民主义”。因此,在翻译带有“-ism”后缀的英语名词时,就往往将其译为什么什么主义。然而,我们在此之所以认为有必要谈一谈“-ism”词的语义及汉译问题,就是因为发现“-ism”这一后缀在实际的英语构词中,其语义并非如此单一,翻译时宜谨慎为之,如在“commercialism”(商业用语)一词中的“-ism”是表示…  相似文献   

17.
虽然英语“assoonas”经常被译成汉语“一……就……” ,但英语“assoonas”与汉语“一……就……”属于不同的范畴 ,两者在句法结构、连接方式及语义关系上有诸多的不同。本文尝试着从上述这几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 ,从而有效地避免两者之间的完全对应与等同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由“吃”构成的词条非常多,该文对现代汉语中动词“吃”的语义及其英译进行了简要分析。对汉语中的“吃”字及其英译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我们详细了解“吃”文化,提高准确运用该词的能力,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英汉介词“by”、“被”、“由”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由于英语被动句中的介词“by”而引起的汉语介词“被”和“由”的错用问题。本文分析了英语被动句中介词“by”所表达的概念在汉语中的不同表达方式 ,及汉语介词“被”和“由”在语义和语用上的不同点 ,分析了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并为改进“被”和“由”的教学方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的“black”和汉语中的“黑”既有相同的国俗语义,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了解英汉民族颜色词“黑”的国俗语义异同现象,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顺利、得体地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