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透视错误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和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更多的教育资源则是在课堂中产生的。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或失误。错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它有时发生在学生方面,有时发生在教师方面。错误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它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所谓“错误”,指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错误伴随教学过程的始终,只要有认识,就会有错误,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而在学生眼里,“差错”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耻辱.很多学生把错误和耻辱联系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差错是种耻辱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正因为如此,学生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会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而在一些教师眼中,也往往会认为学生的差错,是自己教学的不成功.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或失误.它总是伴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它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因此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基于“错误”的教学也必将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或失误,它总是伴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它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因此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基于"错误"的教学也必将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5.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认知上的偏差或失误,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或失误”简称学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对待学错的态度,往往是谈“错”而色变。事实上学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对待学错应持客观和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学生错误”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过程、经验不同,认识就会出现偏差。按照错误性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唐晓华 《考试周刊》2014,(29):67-68
数学错误信息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数学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个体在教育教学认知互动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错误"伴随教育教学的始终,它有时发生在学生方面,有时发生在教师方面."错误"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它客观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教师善于挖掘并运用形形色色的错误信息作为课程资源,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错误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客观的,只要有认知,就会有错误,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生错误、发现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认知信息的排斥或认同并进行信息重组,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提升认知能力,找到科学方法,增进情感体验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徐晓娟 《考试周刊》2011,(42):175-17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已明确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然而由于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出现错误就成为一种必然。因为这种错误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历的产物,包含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和已有经验,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差错,挖掘并运用好这些形形式式的错误,可以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让学生在错误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尝试解释和探索问题时,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多边互动,在集体“识错”、“知错”、和“纠错”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资源称之为“错误资源”.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错误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暴露知识的漏洞,给予学生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正>"错误"是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在课堂教学多维互动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凭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某一知识做出浅层的、有失偏颇的错误判断,这是教学过程中的正常和必然现象。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但深入课堂,我们却发现:不少教师一味追求教学中"对答如流"、"滴水不漏"的效果,而视学生的"错误"为洪水猛兽,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继续"走自己  相似文献   

12.
错误资源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错误资源,既有利于锻炼教师的教学机智,又有利于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  相似文献   

13.
黄苏颖 《辽宁教育》2009,(11):37-38
教学中的所谓“错”,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教育专家曾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在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词语教学中,对于课堂上的错误,教师应时刻留心,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并加以巧妙地点拨,让学生的错误认识转变为正确认识,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体验超越的精彩。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在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尝试解释和探索问题时容易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多边互动,在集体识错、知错、和纠错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被称为“错误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错误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暴露知识的漏洞,给予学生引起注意、印象深刻的强刺激,而且有利于学生自觉地知错、改错、防错,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所谓“错误”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特别是“错题”.学习中有“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错误”的负面作用,学生由于害怕“错误”,长期在焦虑、烦恼、忧郁、惧怕、无助等情绪状态下学习,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知识活动受到压抑,形成学习障碍,跟不上学习的节奏,  相似文献   

16.
所谓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认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留心捕捉和筛选学生在学习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认识的偏差或者失误,教师也会出现"有意"或者"无意"的教学错误,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错误资源",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的错误、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错误、善于预计可能出现的错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一、现象:教学设计先行下的数学认知偏差处理 任何认知活动都可能产生认知偏差。就数学课堂这个特定环境而言,在师生对话中产生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生在学习中错误地理解了定义、概念、定理等,从而与正确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另一种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发形成了一种对概念或定理的正确认知,认知本身没有科学性错误,但这种认知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偏离了这节课正在进行的教学的主题,严格地说,这种认知偏差实际上只是认知偏离。  相似文献   

19.
赖玲 《教师》2015,(16)
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发生偏差或失误,这种“错误”会始终伴随着课堂教学,它包含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信息,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维。因此,一线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错误,巧妙、有效地将其运用在课堂上,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活动是一种认识的活动,在对事物认知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水平还不够成熟,学习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片面而不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受自身素质的限制,教学过程也会出现与教学规律相背离的现象。对待这种错误的资源,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善于把握错误资源的走向,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能够对学生的认知错误加以利用并进行调控,从而"变废为宝",形成有效的教学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