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让爱在教育中闪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三个“为了”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爱”字。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爱心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2012年第3期刊登了一个讨论专题:“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怎么办?”陕西的何建老师提出: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一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是老师在“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究竟什么是“爱”?我们如何理解“爱”?  相似文献   

3.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冰心曾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学校有了爱,便能使师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身心健康愉悦,潜能得到发挥,从而使校内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人人战胜自我,奉献自我,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使学校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关爱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指对学生施以国爱、师爱、母爱为一体的爱,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热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的每一个侧面,关爱教师的成功和发展。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应该以“关爱”为前提,“关爱”应该成为学校的校魂,关爱的内核是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4.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学校教育中时髦的话题。但在如何促进学生发展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观。有人倡导通过明确酌教育目标,规训学生发展。有人在精心设计教育过程,推动学生发展.还有人崇尚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究竟如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应该树立怎样的发展观,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一个好教师最朴素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以自身榜样影响学生,以宽容与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6.
刘建奎 《考试周刊》2010,(13):238-238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2012,(3):46-53
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老师“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8.
陈晓慧 《考试周刊》2012,(82):183-184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更有耐心,更有恒心,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些做法都因为“爱”。因为“爱”,所以师生间就有了“和谐”。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从学校走出来的不应该只是一个专家,而首先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求学精神,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一、确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之一。以人为本首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向全体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学生…  相似文献   

10.
许青云 《河南教育》2011,(10):24-25
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教育就是服务。”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就是要使教育在制度、目标、措施与方法层面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会有哪些因素呢?我想:他应该首先是一个爱学生的班主任,其次是一个有理想的班主任,再次应该是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而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懂得“勤”的班主任。但是班主任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到“勤”呢?笔者认为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四勤”。
  “眼勤”指班主任要勤于观察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要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实践证明,班主任深入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面貌、智力情况、健康状况、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生活环境等。同时,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班主任能把握班级的动态,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深入学生可以有多种的办法,而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多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为本位”,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要真正做到“学生第一”、“一切为了学生”,那么,爱生就毫无疑义地成了学校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爱,如化雨春风,润物雨露,是纯洁的、可贵的、神圣的。浅析“爱生”的属性,概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三个“为了”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爱”字。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爱心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身为人师,我们总是爱这么想也爱这么说: “老师做什么还不是都为了你们(学生)好?!”言下之意,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和措施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细细想来,有时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想法却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陈霞 《宁夏教育》2014,(4):65-65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为重要的职业道德情感,是搭起师生心灵之桥的源泉,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爱学生。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脚戏”,离开了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能力的了解程度,教师的教学语言以及教育教学水平都可以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牵动着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所教的内容被学生接受,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班级管理的真谛是什么?一个字:爱。既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班级管理的准则,那么只有老师真诚地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爱是理解。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首先要了解和理解学生。理解是师生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桥梁。铸造这桥梁的材料就是爱!爱是激励。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确,学生都有强烈的上进心,当其做好事或因进步受到表扬和赞许时,会在情感上得到满足。教师不断激励学生进步就是对学生真正的爱护。如果老师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学生易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达不到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要做一个好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何处体现其魅力呢?答案就在教师这一份神圣的职责中。
  一、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魅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因为教育本身就应该是温馨的,教育本身就应该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这种爱应该是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爱。教师要把爱注入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所有教育都应该是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给学生真情的母爱,是用友情去弥补亲情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鼓励去驱逐畏缩,用爱心去抚慰创伤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智慧撞击学生思维波澜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回避保护学生自尊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承认差异、开发潜能的教育,是走进学生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成为学生朋友、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的教育。爱心教育是具有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学生的需求先于一切,学生的困难急于一切的服务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意味着“无私与奉献”,所以选择了教育职业就注定了与“奉献”牵手;加入了教师的队伍就意味着与“无私”齐驱。所以教师最大的魅力就是“无私奉献”的爱。  相似文献   

18.
发展学生个性,个性化学习,展示个性的鲜活的生命……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中抢眼的命题。说本次新课程实验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标志之一就是改变以往注重共性的做法而为强调发展个性。个性是真切而实在的。有一句话很时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如果我们确认,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包含在“为了”之中,而且是“一切”中突出的部分,那么,我们“为了”的主要载体——课堂,也应该是真切实在的。真实的课堂起码有三个要件。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他(她)的影响力。语文教师是最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力的。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魅力。上世纪70年代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语文教师;而90年代上海一次近万人的问卷调查中,却有77%的学生对语文课“不喜欢”。这表明,语文教师的影响力在下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用自己富有语文精神的灵魂去影响学生。语文精神的实质是“爱”。“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让学生懂得爱自己,爱别人,爱一切生命;懂得生命的可贵,生存的价值。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丢弃圈套,摒除陷阱。语文不是预设…  相似文献   

20.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作为班主任,我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