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是一部融悲剧与喜剧艺术于一炉的伟大著作。《史记》所以蕴含丰富的喜剧美,与其所记载的历史时代的喜剧色彩有关,也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关,还与司马迁本人的哲人气质和他所采用的“春秋笔法”有关。司马迁以幽默笔法塑造肯定性喜剧人物,记述了他们的风趣谈吐和诙谐故事,对“滑稽俳优”人物的描绘尤其精彩;他还用讽刺笔法塑造否定性喜剧人物,展示了一些贵族的丑恶面目。  相似文献   

2.
沈力 《文教资料》2006,(34):44-45
肖伯纳的《卖花女》是一部富有强烈戏剧效果的艺术典范之作。肖伯纳运用“高贵”与“低贱”的反差与反讽,无情地批判貌似温文尔雅的资产阶级。这部作品既不失严肃性又有强烈的喜剧色彩,融讽刺于嬉笑之中,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3.
王朔小说中的人物充满了喜剧色彩,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所以这些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幽默是黑色幽默。王朔小说中的这些人物是一些“文化的边缘人”,也是英雄与反英雄的二位一体,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杂文,继承并发展了魏晋文学的优秀传统.本文拟从历史批判感、冷峻、逆传统思维、极言、“曲笔”及带喜剧色彩的讽刺诸方面,论述鲁迅杂文的风格及其与魏晋文学的渊源关系,并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基调是悲剧性的,但其中也包含喜剧色彩,它对于深化主题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讽刺性的喜剧形态”悲吟封建本世的挽歌,以“幽默性、荒诞性的喜剧形态”哀叹宝黛爱情的悲歌,以“滑稽性的喜剧形态”反衬封建贵族的没落。由此揭示《红楼梦》的艺术手法不仅突破了历来“大团圆”的叙事结构方式,而且合理地集大成地运用了历来中国小说描写的喜剧手法,完成了对中国传统小说描写手法的“总继承”。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的《围城》运用了大量的“讽刺的比喻”(或称为“讽刺性比喻”)。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贬低性”、“双向性”等特征,其中多与女性有关。《围城》中的比喻和讽刺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典范,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在女性观上的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7.
论《围城》的喜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是一部富有喜剧性的讽刺小说 ,其喜剧艺术具体表现为运用“围城”名篇 ,形象而富有哲理 ,以及精心选择讽刺对象 ,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得力于幽默俏皮的语言 ,运用比喻、通感、活用典故等手法也增强了喜剧色彩。而《围城》的喜剧艺术主要渊源于古代喜剧性作品特别是《儒林外史》 ,鲁迅等人的讽刺艺术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喜、悲剧色彩的混杂是19世纪书写“混乱时期”历史剧的重要特征。戏剧中的丑角形象是喜剧色彩发酵的重要因子,这些丑角形象主要有三类:一为小丑、民间逗笑艺人等传统丑角形象,一为行荒谬事的普通人,一为以倒置的形象出现的处于高位的权势人物。他们在“醒世”和“丑陋”之间、在“否定”与“颠倒”之中建构起了一个“尚未生成”的喜剧世界。丑角和其他戏剧人物构成相互对峙的两种世界,从而形成“复调式”的戏剧结构。最终,在酒神狂欢与“笑”的疯癫中刺穿虚伪,挞伐丑陋。至于悲剧因素和悲剧效果,主要由与诡变命运和无限王权抗争的英雄体现。而“抗争”中的终极“败北”以及败北所承载的“受难”使得英雄建构了一个“即将解体”的悲剧世界,既道出旧世界即将解体、势必解体、也终将解体的真相,亦流露出新世界取代旧世界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家的时间、分家时到场的人员、分家意见的权威性以及对分家认识的积极化趋势分析,“分家”现象有普遍化、简单化和分家评价的中性化趋势;与此相联系,代际关系也出现了从感情型向理性化、从“老一代为中心”向平等或向“新一代为中心”方向的变化。这种普遍化、简单化和分家评价的中性化趋势与当前土地经营方式有关,与西北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与农村消费取向的转移和年轻一代中“个人本位”、“小家庭本位”意识的增长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刘海的来历     
小孩或女子前额,留有整齐的短发,人们称这种发型为“刘海”,有人也写作“留海”。不过,后一种写法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发型和历史的一个有关,这个人便是五代时的刘海。  相似文献   

11.
<正> “得”“的”“地”通用,是元以来书面作品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它一直延续了好几百年,今天虽然基本上得到规范,但仍然有些残留。这种通用现象值得研究,因为它与对元明以来作品的准确理解有关,与今天对“得”“的”“地”的正确使用有关。为使人们对这种现象有所了  相似文献   

12.
除了《故事新编》以外,鲁迅一生写了二十余篇小说。其中,以描写悲剧性人物命运为主的占了一半以上。可是,鲁迅小说不但具有浓重的悲剧气氛,且有强烈的喜剧色彩。这种复杂的情况有时甚至同时交织在一个主人公身上。我认为,鲁迅不但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坛上亦可称第一流的喜剧大师。鲁迅认为,“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这就精辟地揭示了喜剧美和讽刺美的本质。本文试就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逵负荆》是元杂剧“水浒戏”里最优秀的剧本。它之所以深受人们喜受,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这一喜剧效果,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一是作者根据读者和观众的心理需求,制造了轻松愉快的喜崦气氛;二是本剧成功地塑造了李逵这个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喜剧色彩。其中,第二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从本分析的角度去认识《西游记》的喜剧风格,着重探索了名物的内在蕴含,总结出其命名方式主要有普通名物的诗意化、个体物名的类属化、单独名物的系列化、封号的戏拟化等。作品中多数名称或充满诗情画意、或极具喜剧色彩,耐人回味,从中可见到作远距离“进入”生活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是一个常见而又复杂的句式,各家的解说仍有分歧。对一些有关“把”字句的定义、“把”字句动词后面的宾语和补语以及“把”字句表达功能的论说进行反思,可以加深我们对这种句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一句中的“五斗米”,历来被多数人理解为“陶的微薄奉禄”,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考查历史典籍有关记载及陶的思想发展轨迹,分析陶弃官的当时背景和一些事件的联系,我们认为此句中的“五斗米”,应是指“五斗米的信徒”这种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牛海明 《职业技术》2007,(4):122-122
心理“紧张”现象普遍存在于比赛中的运动员身上。这种现象使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心理学工作者认识到,如何摆脱心理“紧张”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对320名中学生的调查看出,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都存在心理“紧张”的体验,且随着比赛的临近,这种体验加剧。为推动有关内容的理论探讨、研究和科学训练,本文对心理紧张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逵是《水浒传》中一个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他具有粗鲁、勇猛、憨直、蛮横和急躁的主要个性特征。李逵也是一个具有喜剧色彩的人物,他在书中所造成的喜剧效果是通过一些奇怪的想法、反常的行为、过分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轻信人言的误会而表现出来的。李逵并不像明末小说评点家叶昼所说的是一尊“活佛”,他的蛮横和急躁的个性所造成的损人害公的现象以及好乱杀人的行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汉语“你想死我了”和“我想死你了”主宾位置相反却表达相同的意思,都是“我非常想你”之义.能进入“X+死+了”句式的词语还有不少,但只有“想类动词”有这种特殊现象.本文试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探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认为这与“会话礼貌原则”有关.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整体属于悲剧性质的文学巨著 ,而其中充满着幽默、讽刺和滑稽的喜剧色彩 ,为作品增色不少。这体现文学艺术风格多样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