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甲骨刻辞时代是否存在编辑行为和编辑活动,回答是肯定的。不仅如此,甲骨刻辞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编辑审美思想,诸如随形、对称、错落、整齐、图文合一等等。在这些审美思想的指导下,甲骨刻辞的版面设计达到了相当高的审美水平。除此之外,甲骨刻辞时代还存在着原始质朴的“成册”和“典藏”思想,最为常见的“成册”和“典藏”方式就是“有秩序的排放或叠放”。甲骨刻辞中“册”、“编”、“典”、“删”等字的发现,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甲骨时代编辑活动的存在和频繁。甲骨时代无疑是我国“文籍之编”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使用计算机辅助甲骨学研究,构建数字化甲骨刻辞基础词典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的工程。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现成完善的数字化甲骨刻辞基础词典,本文根据甲骨刻辞词语所属类别进行了分类统计,构建了数字化的甲骨刻辞基础词典。该数字化词典不仅具有常规纸质词典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还具有实时词性词频统计功能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由动词“令”构成的使令句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但是对于这种句式在先秦的使用率和成熟度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对《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和《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所选录的含有动词“令”的刻辞进行分析归纳,可以看出使令句在甲骨刻辞中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使令句式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4.
甲骨卜辞中涉及到“求生”的刻辞约二十多条,如①:  相似文献   

5.
甲骨刻辞极具学术价值,许多学科的最早材料在甲骨刻辞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反映。人们不能将感情注入学术研究,否则研究结论就难以成立。一般来说,甲骨学应用研究有二忌:一忌牵强,二忌拔高。可以哲学、学、档案学、公写作学的应用研究来加以例说。  相似文献   

6.
甲骨刻辞极具学术价值,许多学科的最早材料在甲骨刻辞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反映。人们不能将感情注人学术研究,否则研究结论就难以成立。一般来说,甲骨学应用研究有二忌:一忌牵强,二忌拔高。可以哲学、学、档案学、公写作学的应用研究来加以例说。  相似文献   

7.
本文第一次把词组和词组法独立出来,作为甲骨刻辞的一级语法单位和甲骨语法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进行了探讨。以目前国内所见的甲骨拓片为原始资料,运用结构主义的层次分析法,在功能关系分析原则指导下,对甲骨刻辞词组的结构关系、结构形式和结构功能作了归纳和概括,揭示了这一级语法单位所具有的特殊性,并与后代汉语的词组作了简略的比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三千年前的殷代汉语已经是高度发展了的、具有相当科学性的先进语言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兼类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兼类词是指具备两类或多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而且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本文从兼类词必须具备的条件、兼类词和同音词、词类活用的区别、兼类词的类型以及兼类词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对现代汉语兼类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编》,是一部殷虚甲骨刻辞的字典。旧本为孙海波于一九三四年所编纂,燕京大学石印;新版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一九六五年改订、增益,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甲骨文是先秦(主要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清代光绪年间(公元一八八  相似文献   

10.
马琦 《现代语文》2010,(1):34-35
本文试就汉语词类划分中的词的“兼类问题”进行探讨,追溯汉语兼类词产生的原因,并对汉语兼类词辨析中存在的争议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1.
记载一姓世系和人物的谱籍,称为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中国家谱,由来已久。殷商之甲骨、金文已有家谱刻辞。战国末流传的《世本》是家谱的开山之一作。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兼类词很早就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所谓兼类词就是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而且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通过兼类词与同音词、多义词、词的活用等语言现象之间区别的浅析,便可以初步确定兼类词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是一部以甲骨文字的形体为线索、将散见的有关辞条以类相从、一一系联归并的大型甲骨工具书,对于认识和掌握甲骨文的形体以及对有关卜辞内容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字形的摹写和辞例释读方面,我们仅就字形部分加以校订。  相似文献   

14.
谈谈兼类词     
兼类词是指具有两类或几类词的语法功能,且意义相同的词.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是兼类词产生的基本原因,同时它还受欧化语法、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影响.由定义可知,判定兼类词要遵循同一性、经常性和多功能性三条原则,从而将兼类词分为形、动兼类词,名、动兼类词和副词、区别词兼类三种.兼类词这一复杂的语法现象有待于我们今后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印欧语系中形态发达的斯拉夫语,现代俄语常被认为缺乏兼类词,但前人主要从转类构词角度对语法多功能现象进行思辨研究,缺乏大数据的实证调查。本文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自建“《俄语详解词典》(第四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俄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1)现代俄语中兼类词的数量很少,共311个,占0.49%;(2)兼类词的类型较多,共43种,其中33种为首次发现;(3)概括词最大兼类数达到五类;(4)作为词类叠加的兼类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但在现代俄语中名形兼类词最为凸显。本文一方面证实或证伪了前人相关假设,另一方面也深化并细化了语言类型学视野的词类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兼类词的基本条件是:语音相同,词义相关。兼类词的特征是:至少具有两套对立的功能系统。兼类词的主要类型有:实词与实词的兼类,虚词与虚词的兼类,实词与虚词的兼类。兼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词义派生,词类活用,模仿欧化语法。吸收方言用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几乎是伴随文字产生而产生的。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就是我国最早有记录的应用文。同时应用文又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它紧扣着时代的脉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  相似文献   

18.
反义词,表达相反、相对的概念,乃缘于事物与行为及属性等原本相反、相对,其广泛存在于历代文献。由商殷至后世,在汉语发展中,反义词逐渐演变、丰富。研究甲骨刻辞的反义词,溯源寻流,可探索语言表现手段演化之一隅,并窥见人们认识水平进化之一斑。  相似文献   

19.
殷墟甲骨档案的形成取决于殷商行政决策的“占卜”形式、殷商文书制作的“刻辞”模式以及殷商甲卜辞的“分类归档集中贮存”的保管方式,因此也形成了殷商人的档案意识和鲜明的档案特色。  相似文献   

20.
对汉语、维语兼类词和汉维语兼类词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汉维语兼类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