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赛珍珠是美国著名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长达41年,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和中国文化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赛珍珠长期被西方女性主义者所忽略,但她确实是支持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赛珍珠的《大地》中女主角阿兰的形象,重新审视与阿兰相关的情节,解读阿兰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肥猫阿兰     
二楼的李婶孤身独居 ,喜爱饲养宠物。她养着一猫一狗 ,猫儿取名阿兰 ,狗儿取名阿雄。不知是何原因 ,李婶特偏爱阿兰 ,对阿兰简直比亲生女儿还要亲。她退休金不多 ,本来日子就比较清苦 ,但她却舍得花几十上百元为阿兰买大包小包的猫食。而阿雄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只能拣阿兰和李婶的残羹剩饭。阿兰特爱吃鱼 ,李婶自己舍不得花钱买鱼吃 ,但却隔三岔五就给阿兰买鱼。阿雄有时看到阿兰大口嚼鱼 ,馋得涎水直流 ,忍不住把嘴伸到鱼盘边上想尝尝鲜。每当这时 ,阿兰便会扯起嗓子“喵喵”高叫 ,李婶听到定会马上赶来 ,几巴掌把阿雄打到一边。阿兰还有…  相似文献   

3.
同学阿兰     
阿兰坐在我的前排,长长的头发,一副娇小瘦弱的样子,有时候班里的同学称呼她为“林妹妹”,她也不恼。阿兰不像我们高兴时笑,悲伤时就哭,她似乎有点过于成熟、过于世故。但阿兰很乐意帮助别人,她会在你正愁找不到钢笔时递过一枝来,不等你说声“谢谢”就转过头去忙自己的事了。 阿兰是去年才来到我们学校的。那天,一  相似文献   

4.
钟海燕  朱储炼 《华章》2007,2(6):142-143
<红楼梦>体现了对传统父权制文化的批判与颠覆.但作者是承载着数千年父权制历史文化心理重负的男性作家,从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分析可以看出,笔者对父权制男性中心主义价值观念存在着无意识的彰显.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在小说《大地》塑造了一位中国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农村妇女代表——阿兰。她长相平庸,但是却朴实能干,帮助王龙支撑起了整个家庭。前人对阿兰的分析多从女性主义入手。文章尝试从叙述视角(point of view)来对比分析不同叙事角度下阿兰形象的异化,叙述者和感知者王龙视角下的阿兰凸显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与作者对小说的总体布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电影《英国病人》呈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以父权制社会规约和文化为背景,作品也呈现了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女主角凯瑟琳对隐性父权作出了一定的反抗,从三个方面分析她与父权制社会的对抗:取得女性身体书写的主动权;寻求平等女性话语权;拒绝父权化命名。  相似文献   

7.
生日     
明天就是阿兰的生日了。阿兰想:明天妈妈会送我什么礼物呢?是新衣服,还是新书包……忽然,阿兰的脑  相似文献   

8.
法国《世界报》曰前刊载了巴黎第五大学教授阿兰·邦托利拉的文章:《电视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头号敌人》。 阿兰教授在文章中说:把电视视为学校教育的头号敌人,这种看法似乎有点简单化,而且可能让人难以接受,但事实就是如此。大量地看电视,即便所看节目内容无害,也会对我们的孩子的智力发展造成影响。并且在不知不觉中,电视就把与学校教育所推崇的理念相悖的东西传给了我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解读父权制理论,从文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小说《美女,还是老虎》中各个角色的父权现象和父权制导致悲剧。通过对小说父权制及其造成的悲剧也探讨了现实生活中的父权现象及对当今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著名的爱情悲剧《奥塞罗》描写了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 ,揭示父权制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原型观念。可以说 ,奥塞罗和苔丝德蒙娜的爱情悲剧是父权制社会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田纳西.威廉姆斯笔下的女性经常被认为是旧的南方体制下的受害者。事实上,不只他笔下的女性角色是脆弱﹑不合时宜﹑神经质﹑被这个残酷的父权社会及男性所戕害的牺牲品,他笔下的男性角色同样是父权社会的被戕害者。对于男性来说,男子气概建立在攻击性和暴力上面。他们需要在社会各个领域中证明自己;他们不能辜负这个社会所建构的男性形象。他们已经把父权制的传统期待和对男子气概的定义内化了。当父权社会给予男性权力和特权时,男性反过来就要用尽所有努力来保持他们的权力和特权。在这种意义上,他们本身就成为了隐形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2.
一间自己的房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批评的先驱,她的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房间》最早在文学领域展开了对父权文化的清算,她批评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肯定被父权社会拒绝的女性文学传统的存在,为女性写作找到了一个历史支撑点;她提出的女性作家应在不忽略自己性别特色的前提下努力达到双性写作佳境的观念,显较后来排斥男性的女权主义批评家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泸沽湖畔的摩梭社会中,母系家庭和父系家庭并存,其社会形态正经历由母系制向父系制变迁的历史时期。舅权制是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的产物和遗留,以舅权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结构起着由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过渡的衔接作用,其变迁过程展现了一部活的家庭婚姻发展史。  相似文献   

14.
将女性"杀子惩夫"放置于菲勒斯中心语境下,从复仇主体、方式和结局三维度重新解读此类复仇形态,挖掘出更为深刻的悲剧内涵。女性杀子否认"母性",张扬女性之帜的同时泯灭了人性。复仇者的自我异化颠覆了受虐者和施虐者的身份,消弭了复仇的正义性;"杀子"的复仇方式凸显了女性困境:"子"是她们与男权社会抗衡的唯一砝码;她们的复仇无法改写其对男权社会依附的宿命,这种结局零化了其复仇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及其两性关系变迁的汉字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经历了杂婚制、群婚制、对偶婚制、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历史变迁.在对偶婚制向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过渡中,掠夺婚和买卖婚相继出现,而群婚制末期出现的媵婚习俗也为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几千年漫长的婚姻制度变迁中,男女两性关系也从以女性为核心和主导逐渐演变为以男性独尊.这种婚姻制度和两性关系的变迁,在对汉字的文化考察中得以清晰地体现.  相似文献   

16.
论金庸小说的女性形象和性别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庸小说在华人世界中的流行和风靡塑造了文坛奇迹,他以现代意识介入女性形象的塑造,笔下出现了一大批鲜活的有生命质感和力度的女性形象。她们表面上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背叛父权社会主旋律的一面,但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男权中心模式观念的影响,叛道与守道的矛盾在金庸的作品中表露无遗,狭隘的男性意识与开放的女性意识形成了其创作面貌的两个对立支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认为,女权主义批评家凯特·米利特从政治的角度分析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她认为社会是父权制的社会,男性控制女性。这一理论为我们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分析了《嘉莉妹妹》中的父权制压迫与父权制的解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对龙岩长汀县南山镇严婆田村中“严婆玉神”崇拜现象作社会性别的理论进行分析,探究其对于现实的启示。从“严婆”事迹对后世思想上影响的表现上看,改变乃至推翻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父权制,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味否定父权制,将矛头指向作为父权文化的男人,而是主张通过两性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动,男女两性携起手来,以性别和谐促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谭恩美借其独特的美国华裔女性身份,通过《喜福会》展现了第一代华裔女性在中国封建男权制下所遭受的残酷压迫,从而对男权制进行了颠覆;又通过对第二代华裔女性形象塑造,以揭示她们在异国所遭受的种族、性别双重压迫。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文章分析了两代美国华裔女性从沉默走向觉醒,在不断抗争中探寻自我的艰辛历程;在男权和种族的樊篱下,美国华裔女性展现了坚强、独立、智慧的优秀现代女性品质。  相似文献   

20.
在父权制的阴影下,何以成长起来李清照这样一个可以抗衡于男性的女作家,这一直是个谜。人们在试图解释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受到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立场的干扰。我们尝试以女性主义的理论立场对李清照的生平与本进行考察,惊奇地发现,她走的是父权制规定的道路,但社会意识却未能模塑她的性格。她生活中几个偶然机遇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各个环节都朝着有利于她发展和发挥学才能的统一指向。同时,这几个关键都在父权制的“天理”与“人欲”的契合点上,李清照的创作就在天理与人欲媾和的狭小空间中作边缘生存。在“去人欲,存天理”的时代,她却既合乎天理又顺乎人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