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上海市城区13646名20-59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各项体成分指标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城区成年人体成分大部分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女性随年龄增长的幅度大于男性: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0.8%、7.1%,其中男性分别为37.8%、9.0%,女性分别为24.1%、5.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也同步增长;同时研究发现男性有44.5%、女性有27.5%属于“隐形肥胖”。与2000年相比,城区成年人大部分体成分指标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呈增长趋势,男性较女性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2.
了解武汉市成年人超重、肥胖人群心肺功能特征。以2010年武汉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BMI进行分组,分析20-59岁成年人超重、肥胖人群血压、肺活量及台阶指数特征。结论:1)超重或肥胖组人群的平均血压水平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人群,体重与血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人群。2)超重或肥胖组人群肺活量/体重指数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人群,肺活量/体重指数与体重呈显著性相关,但肺活量与体重无明显的相关性。3)台阶指数与体重并无明显的相关性,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当致力于个体体重控制问题研究时,测量体脂或体脂占总体重的百分比(或体脂百分率[PBF])是评价肥胖和确定个体健康危害的重要部分。目前NIH和WHO发布的成年人肥胖指南建议:把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作为判定肥胖的依据,并把女性体脂大于35%及男子体脂大于25%定为肥胖。肥胖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影响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其并发症包括:高的死亡率、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如: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和中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胆囊疾病、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呼吸窒息、关节炎、和生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许浩 《体育科学》2007,27(12):77-80
利用江苏省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采集到的20~59岁成年人形态指标数据,分别用身高标准体重法、BMI法和体脂百分率法来判断研究对象的胖瘦特征,对3种评价方法各自的特征和优缺点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分类比较方法:1)分别依据3种评价方法对对象的胖瘦程度进行分类,比较各种类别人群占人数的百分比;2)以一种方法的分类结果为基础,观察同类人群在另一种评价方法之下的分类结果及其占同类人群总数的百分比。结果显示,标体法的分类正常比率最高,对超重的判定尺度较宽。BMI法中较瘦的标准相对较松,而超重的标准相对较严,超重人群的比率最高,且超重率男、女之间的差异较大。体脂法较胖和肥胖比率与BMI法大致接近,但女性的较胖和肥胖比率相对较高。不同评价方法所造成的评价结果男、女差异较大。3种评价方法侧重点不同,且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陈磊  施曼莉 《体育学刊》2012,(4):134-139
分析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探索PSBPR延迟作为肥胖(超重)患者新的调控标志物的可行性。将169名志愿者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组(BMI≥24 kg/m2,n=91名)和正常体重组(18 kg/m2≤BMI<24 kg/m2,n=78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分钟的收缩压与运动后第1分钟收缩压的比值(第3分钟收缩压恢复比,rSBPR)超过1.0作为PSBPR延迟的指标。比较两组rSBPR和PSBPR延迟发生率的差别并分析肥胖指数(体脂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SR))与rSBPR的相关性。结果:肥胖(超重)组rSBPR(男:0.97±0.03;女:0.95±0.05)高于正常体重组(男:0.79±0.02;女:0.80±0.04)(均为P<0.01);肥胖(超重)组PSBPR延迟发生率(男:16.0%;女:23.4%)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男:2.7%;女:4.3%)(均为P<0.01);肥胖(超重)的男性和女性发生PSBPR延迟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8.0倍和4.6倍。相关分析显示,肥胖(超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381(P<0.01)和0.316(P<0.01),肥胖(超重)组女性WSR与rSBPR相关系数为0.402(P<0.01),正常体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436(P<0.01)和0.310(P<0.01)。结果表明:PSBPR延迟可能是肥胖(超重)患者可调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体脂率(BF%)、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等形态指标人群分布特征,探讨BF%、BMI、WC的异同点。方法:基于2020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数据库,纳入26 826名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成年人BF%、BMI、WC特征以及相关人群分布。结论:上海市成年男性WC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成年女性BF%和WC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以BF%、BMI、WC 3个指标评判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超重与肥胖情况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海市成年男性以WC为标准检出肥胖率最高,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最高;上海市成年女性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及肥胖率最高。BMI与BF%相结合,或与WC相结合,可以反映身体脂肪含量及比例,以及脂肪分布。  相似文献   

7.
用WHO推荐的BMI标准和日本体脂百分比标准,对5 020名18~22岁成年学生的肥胖度进行交互判别的结果显示,对体脂正常者与体重偏轻者的判别结果一致性程度较高,其差异不超过10%,但被F%标准判别为轻、中、重度肥胖者的比例大于用BMI标准判别为超重和肥胖者的比例.如按F%标准衡量,在男女BMI正常者中约10%~20%的人属于超重或肥胖者.BMI的第95%位数相当于BMI超重标准,F%的第85%位数相当于F%的男子轻度肥胖与女子中度肥胖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身体成分对成年人体质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成年人的健康意识。方法:分别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指南》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部分)》对成年居民进行体质测试。结果:(1)成年男性的BMI均值高于女性BMI值,且均值都高于24kg/m2,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女性的BMI值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2)20-39岁年龄组中,53.8%的男性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40-59岁年龄组中,高达72.1%的男性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3)正常体重组的体质综合评分最高,体重过重或过轻均会对身体机能和素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海、东京成年人超重、肥胖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上海、东京20~74岁居民的超重肥胖现状,分析比较两城市肥胖人群的特征;方法:数据来源于"2004—2007年中日国民体质联合调查"。选取20~74岁成年人样本4508人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判断界值均采用中国(WGOC)标准;结果:上海20~74岁人群的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高于东京。东京男性33.4%,女性26.1%。东京男性肥胖的高峰年龄比上海男性提前20岁。两城市女性肥胖率的差异比男性显著。结论:超重肥胖是两个城市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工作将是中、日两国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质测量、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福建省3城市居民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和腰臀比(WHR)的基本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MI与F%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超重是福建省3城市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男、女即使体重正常,腹部肥胖和体脂百分比超标也占一定的比率;体质指数的增加主要与脂肪增加有关,而体内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  相似文献   

11.
对浙江省高校教师身体成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师的PBF、WHR、BMI、细胞内外液、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逐渐增大,且各指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女教师的超重、肥胖、向心性肥胖、隐性肥胖的发生率普遍高于男教师;教师的左右上下肢、躯干的水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上肢左右侧水分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下肢左右侧水分存在性别差异,上肢左右对称性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下肢左右对称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湖南省成年人BMI分布特征,对湖南省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的88103名受试者的BM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成年人(20-69岁)超重发生率为29.2%,肥胖发生率为6.5%。结论:湖南省的肥胖问题日益严峻。分布特征上表现为女性的整体肥胖比例低于男性,年轻人的肥胖比例低于中老年人,农村的肥胖比例低于城镇。超重和肥胖问题已成为湖南省体质和健康部门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潮州市居民体质指数及血压、血脂与血糖水平,为评估潮州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1 318名潮州市18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其自述体质指数、低体重、超重、肥胖及异常血压、血脂和血糖发生率.结果:潮州市居民平均体质指数男性为22.86±3.65,女性为21.55±2.93.体重偏低、正常、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8.35%、65.63%、19.35%和6.67%.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8.29%、13.64%和10.63%.结论:潮州市居民体质指数、超重、肥胖率及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低体重发生率则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4.
以2008北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比赛全能成绩前3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身体质量指数同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运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年龄,BMI以及BMI2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平均年龄17.2(SD=2.01);平均身体质量指数为17.1(SD=1.41)。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BMI与运动成绩呈曲线相关关系,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BMI较低,一般较低的BMI倾向于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但是过高或者过低的BMI都会对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13年河北省大学生体质监测的部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揭示河北省大学生BMI与其各项体质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河北省大学生多数学生处于BMI正常范围,且体重指数正常组的体质指标多数高于体重指数偏低或者超重肥胖的组别,偏轻组也较高于超重肥胖组。说明超重肥胖组的各项体质指标的下降与其体重指数过大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运用体质指数法、皮褶厚度法及生物电阻抗法,判断上海城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率及其一致性。结果显示:3种方法在判断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上一致性较低;测量原理与精确性不同,青少年儿童体成分化学组成不成熟及诊断、筛查标准的差异可能是3种方法一致性较低的原因。提出应建立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多维模型"假设下的体脂率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毽球运动对中青年妇女的体重、血脂、体重指数及身体形态等指标的影响,探讨毽球运动对中青年妇女的健身作用。实验对象:13名健康中青年妇女。运动方案:毽球运动3个月,每周5次,每次1.5-2h。结果: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体重、BMI、体脂百分数降低,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HDL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TC、TG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腰围、腰臀比下降,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小腿围显著性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个月毽球运动可改善中青年妇女的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有助于改善中青年妇女的体形和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