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驻德使馆教育处一位负责人在接待国内一批校长赴德考察时,向他们打了一个"盐和汤"的比喻。请问大家:盐重不重要?我想没人会否认盐的重要性。那么,给每人发15克盐,请大家直接吃盐,相信没人爱吃。德国人的做法是,用餐时请每人喝一碗汤,15克盐放进汤里,味道很鲜美,人人都愿意喝。怎样把明理课调制成一道味道鲜美、人人爱喝的汤,让学生在喝"汤"的同时也吃"盐",始终是所有思想品德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更是发挥思想品德课程价值的重心所在。一、思想品德明理课之偏1.一厢情愿——重"盐"轻"汤"思想品德教学多以知识为本位,在一些教师眼里,明理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在他们看来,"理"就是知识、道理,"明理"就是讲知识、说道理。在实践中,大多  相似文献   

2.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的是"盐与汤的启示"."盐",就是我们炒菜时放的那个盐;"汤",就是我们用餐时喝的那个汤.我们知道,盐对人体很重要,那么,现在给每个人发15克盐,请大家吃下去,相信是没有人爱吃的.正确的做法是:用餐时请每个人喝一碗汤,15克盐放在汤里,味道很鲜美,人人都爱喝.错误的做法是:把盐从汤里提取出来,让人先吃盐,然后再喝淡而无味的汤,结果人们既不愿意喝汤,也无法吃盐.  相似文献   

3.
邱卫 《班主任》2006,(10):17-17
盐对我们的身体很重要,可是,如果给每个人发15克盐,请大家吃下去,相信没有人肯吃,即便吃下去,也要到医院治咳嗽.但假如把15克盐放在汤里,味道会很鲜美,人人都愿意喝.这是我看到的一则关于"盐与汤"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盐对我们的身体很重要,可是,如果给每个人发15克盐,请大家吃下去,相信没有人肯吃,即便吃下去,也要到医院治咳嗽。但假如把适量的盐放进汤里,味道会很鲜美,人人都愿意喝。这让我们联想到德育。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但是,德育的实效性却并不强。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与教学双轨运行,这个是德育活动,那个是智育活动或体育馐动,分得很清楚。也就是“盐”没有放进“汤”里,而是分开来让学生“吃”,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以来,情境教学得到了一线教师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关于情境教学,曾有德国学者作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魅力,对学生来说才易于接受。值得一提的是,这"汤"应该是可口的汤,才能让喝者开心,有利于吸收。同样,这"情境"应该是有趣味、有价  相似文献   

6.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若将15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却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笑纳。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人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导人情境的创设,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思”,从而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投身到探索知识的学习活动中。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导人情境呢?  相似文献   

7.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  相似文献   

8.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人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9.
张玲 《辅导员》2014,(18):61-61
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这是德国一位学者就情境创设在学习中作用的一个精辟比喻。不错,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生活力和美感。这一比喻正好说明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10.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创设教学情境”已成为广大教师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情境的创设和呈现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11.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人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12.
盛阳 《宁夏教育》2012,(7):99-99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方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学情境可以贯穿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笔者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他人的教学实例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有几点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盐之于汤。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  相似文献   

14.
德国一位学者曾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德国学者这样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这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则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16.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盐之于汤。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情景中放点“味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洪月 《师道》2008,(11):24-24
关于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18.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方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学情境可  相似文献   

19.
蒋晓蓓 《中小学电教》2008,(11):106-106
<正>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20.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即将起锅的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早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心动、情动、行动,犹如汤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行动需要溶入心动和情动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