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7课《秋天到了》有“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句子,其中“人”字和“一”字为什么不用引号。还有该册第16课《小公鸡和小鸭子》有“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喊救命”的句子,那“救命”二字为什么也不用引号呢?泸溪县李家田乡中心学校邓平香  相似文献   

2.
煮花生     
两处增加引号,构思别具匠心!一是在标题上加引号;二是在第二自然段中添加带引号的“煮花生”,即将第二自然段中的“爸爸指着后园说”改为“爸爸重重地叨念‘煮花生’三字,指着后园说”——以“挖”扣题中的“煮”,让“花生”——“我”——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3.
《群鸟学艺》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 ,可紧扣“学”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   一、抓住“学”字理清课文思路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读课题 ,并带着下面的问题听课文朗读录音 :①课文写谁向谁学什么 ?②它们怎样学 ?③学的结果怎样 ?通过阅读和思考 ,促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要求学生 ,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抓住“学”字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学”的内容。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 ,可提出下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谁向谁学什么技艺 ?通过讨论 ,使学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以教学改革的要求,做到多快好省,4月18、19两天,我们在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看了斯霞在二(二)班(五年制试点班)上了六年制第七册教材里的一课课文——“一个伤员的愿望”。这篇课文全文共有484个字,比儿童平时阅读的课文,如“骆驼和羊”“漱口刷牙”等在二百字上下的课文长一倍多,词语如“安慰”“神志昏迷”“目不转睛”等,含义也比过去学的深。本来,这课在四年级教要用三课时,但她只用了两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课  相似文献   

5.
一、抛开文体,随意解读文本教学中,从一篇课文教学的开始到结束,对文体不管不顾,一字不提该篇课文是什么文体,始终以“文章”称之。学生学完了课文尚不知是什么文体,只知学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踢“鬼”的故事》(第五册)时问:“‘鬼’字上为什么加了引号?”学生感到这个问题比较新鲜,积极回答。又问:“世界上确实没有鬼,那么鲁迅先生踢的是什么呢?”学生在课文中找鲁迅先生踢到盗墓的过程来作回答。这样比要求大家读课文,谈谈故事的内容来得活一点,感到有兴味一点。  相似文献   

7.
一、对“看图学文”的认识“看图学文”是这一册新加的内容,是“看图学词学句”的发展,是学词学句到讲读课文的过渡。比起一册来,二册课文一般的篇幅长些了,内容丰富些了,情节复杂些了。而“看图学词学句”的形式由于内容浅,句子短,过渡到学课文坡度太陡,“看图学文”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新形式。“看图学文”通过形象、具体的图画,把词、句和段联系起来,使学生懂得词是怎样连成句的,一句一句的话又是怎样连成段的。通过观察图画和字词句的讲解,以达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8.
我们班有个较认真的学生,他在《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中写道:“我想:‘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出许许多多的人体器官,让器官有病的人都换上好的器官。”’我在批改作文时,将“我想”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并去掉引号。没想到,作文本发回去后,这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课文里‘想’字后面就是用冒号、引号的。”我说:“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你是否发现课文里有在‘想’后面用逗号的,有在‘想’字后面用句号的,也有在‘想’字后面用冒号的?”他不解地问我:“那‘想’字后面到底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呢?”我对他说:“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9.
问:在课文中,关于标点的书写形式我有两个疑问.一是《凡卡》第3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有上引号和下引号.第10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为什么只有上引号而没有下引号呢?二是每一组导读中提到课文都用了书名号,为什么课名之间不加顿号?  相似文献   

10.
1.情景识字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教材安排中有两组识字教学内容,仔细分析这两组教材内容,不难发现它们是以场景分类的形式出现的集中识字。像“识字一”中安排了《在家里》和《操场上》,“识字二”中安排了《自选商场》、《菜园里》等课文。课堂上学生掌握了课文要求的认读字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一课,知一类,到生活中继续去认识更多的生字。比如,学习了《在家里》一课,学生认识了“沙发、报纸、台灯、电视机、电话机”,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家里的家具和电器都贴上小标签,学  相似文献   

11.
初一册课文《挺进报》中(112页)有这样的话:“不许再写《挺进报》、期数和出版日期”。我觉得这里的“挺进报”三字该用引号而不该用书名号。文中意思是,监狱党组织从斗争策略考虑,要成岗写《挺进报》时不要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可以起到纲举目张、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秀丽神奇的黄山风景画“,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留给了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从课题中的“奇”字切入,在解题中知“奇”,在初读中找“奇”,在品读中悟“奇”,在想像中赞“奇”,紧扣“奇”字,辐射全篇。  相似文献   

13.
《死海不死》是初中语文第四册中一篇说明文的题目,细读课文,我觉得这个题目中的第二个“死”字应加引号才对,理由如下: “死海不死”在逻辑学中被称作单称否定判断,象“愚公不愚”、“凡人不凡”、“傻子不傻”等都是这种类型。此类判断用以否定判断对象所具有的某种属性,表达人们对事物的新的认识,它在形式上有如下特点:①全句仅有四字,且首尾两字相同,逻辑成分是:第一、第二两字构成主词(或叫主项),第三字“不”是联系词(或叫联  相似文献   

14.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上有一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林海》。作者为了突出大兴安岭山势的“温柔”,用了“云横秦岭”来作比较。对“云横秦岭”作者是用了引号的,但课文没有注释引文的出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5.
林夏慧 《福建教育》2006,(11A):22-23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学“识字课文”识字。“识字课文”是编者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和多种识字方法而精心编写的识字教材。识字课文中的词串识字,分开来看,是一个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像一首音韵和谐的诗歌。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识了字,认识了事物,又可以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相似文献   

16.
《奇妙的“眼睛”》一课(第二册),从内容来看,它由三个自然段构成,每个自然段都是先写什么是谁的什么,再写这种东西有什么用处。从课文类型来看,它属于看图学词学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外,还要从课文特点出发,遵循“看图学词学句”的规律,坚持在看图中读句、学词,在读句、学词中看图,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坚持由“扶”到“放”,扶放结合。现结合课文,具体谈谈我们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刚接触苏教版小语教材,对教材中有关标点符号使用的情况想提两个问题: 1.人物想的内容加不加引号。第六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小骆驼默默地想:我……”“想”字后未加引号,而《水上飞机》中“小海鸥想:‘客轮……’”“想”字  相似文献   

18.
凹凸记     
这星期,学课文时偶然遇上了“凹凸”二字,顿觉十分有趣,略一研究,发现这二字奥妙无穷。首先观察到的是二字古怪的造型,之后便觉得在写二字时稍有困难。几遍下来,更觉与其它字有天壤之别,好生奇怪。先写一个“凹”字,“凹”者,深陷也!这让我想到埋头苦干,扎根生活。而“凸”呢,不正像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吗?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任何的成功都不是信手拈来,唾手可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只有“凹”下去,潜心努力,才能“凸”出来,在社会的浪潮中拼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此外,我观察到,凹凸又昭示着在人…  相似文献   

19.
《一分试验田》中有这样一句话:“收打都很仔细,真正做到颗粒归‘筐’,”文中为什么用“颗粒归筐”呢?想想也确有一定的道理。“颗粒归筐”这个词的意思是说,每颗粮食都收进筐里,不能让一粒浪费。课文用这个词,准确地表现了彭总对每一粒粮食都非常爱惜,打粮时也是非常地细心,对这次试验的态度是认真的。而沿用“颗粒归仓”,则“仓”字不切当时实际——彭总只种了一分田,也显得大词小用,何况彭总更不会同一般的农民一样准备粮仓。课文中改用“颗粒归筐”是准确贴切的。那为什么“筐”字要加引号呢?因为这个词是由“颗粒归仓”演变来的,再说“筐”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新《大纲》提高了阅读的要求 ,“中高年级每学期课文总数 35篇左右” ,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 0篇 (含课文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5 0万字”(五年制不少于 10 0万字 )。阅读总量如此提高 ,并强调小学生要重视阅读积累 ,确有必要探索快速阅读的一些方法。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是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现行小语教材 11册开始对阅读速度提出了训练要求 ,介绍了“两快”的方法 ,即眼睛看得快 ,脑子想得快。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