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经历“情境分析——确定内容——教师申报——编制纲要——学校审定——学生选课——排定课表——走班开课——学分管理——课程考核——成果展示——总结提高”的过程.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处理好独立与合作、校本课程与“编教材”及“搞活动”、教师开课和学生选课等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手笔就是调整了原有的课程结构,改国家“一刀切”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足”互为补充。但由于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课和学生自主选择,学分要求不高,更主要是不被计入各种考试,所以这一“足”成了短脚。有人戏称,如果说新课程改革新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校本课程是“弱势群体”,那独立于国家课程之外的校本课程就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3.
围绕着“校本课程”这一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术语,与此相关的一些概念在课程实践中也开始出现一些误用、混用现象,如将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混为一谈,将校本课程方案等同于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将校本课程开发误认为是教师本位课程开发,将校本课程看作是活动课、选修课等。概念上的混乱必然会导致课程实践的混乱,课程实施主体对以上概念的不同理解会影响到“校本课程”实践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和厘清,以减少校本课程开发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国家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年,形成了义务教育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的三级课程体系。全国中小学严格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课行课,禁止了私自增减课程或增减课时的违规行为,这使中小学的课业学  相似文献   

5.
课型的提出和分析,使得“经典阅读”校本课程的应用性、针对性加强、本文对小学“经典阅读”校本课程的课型作了分类尝试,并对读物推荐课、方法指导课、交流赏析课、成果展示课等基本课型的教学策略作了初步探讨,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失当"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然而在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中,仍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一些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为了使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我们应对这些“失当行为”来一次正本清源,以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有效、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课程分三级管理政策的出台,“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提高语教育教学效益的切入点。依照多尔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论中“4R”原理,重点探讨语类“系列校本课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改变语教育教学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实践中,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教师的研究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要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进行教师“叙事研究”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姚婧 《教育科学》2002,18(4):34-36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对其课程内涵、课程性质、开课形式及课程设计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辨析,以使“研究性学习”课程沿着科学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10.
把“科技发明创作活动课”作为校本课程,对该课程的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论诞生尚不足百年的历史中,目标模式、结构模式、实践模式、过程模式、情境模式、批判模式的不断提出与系统建构,不仅预示着课程研究由"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的话题转变,而且表征了课程研究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到"实践兴趣"乃至"解放兴趣"的价值转向。现代课程模式演化中所蕴含的课程精神对于全面理解与实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制度与方法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课程总是以一种“作为事实的课程”出现.对于数学教育来说,“作为事实的课程”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追求知识的逻辑性、注重知识的传递性、强调知识的抽象性.而“作为实践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体验思维的历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联系实际等优势.在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课程问题需要从实践的观点来处理,倡导“作为实践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课程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变化发展趋势,并表现为一种关于课程的全球意识或全球思维。不管我们是将之视为一种机会,抑或一种挑战,都有必要审视其表现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深究其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和特定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1989年“课程标准”的颁布,到2006年“课程焦点”的出台,美国的数学课程改革在论战中艰难“跋涉”。美国数学课程改革所经历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经验,理应成为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数学课程改革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5.
教师对“新课程”关心发展阶段可以从一方面反映“新课程”实施的状况,同时,对教师的关心发展进程进行干预也将有利于“新课程”有效地实施。调查发现,江苏省小学教师整体对实施“新课程”所处关  相似文献   

16.
吕耀坚 《幼儿教育》2012,(15):25-29
实践取向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幼儿园课程改革、高校教学范式改革等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面临"领域化"的挑战。厘清幼儿园"领域课程"的关键概念及其关系,建设基于领域的课程群,构建对话式教学范式等可以视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对"领域化"挑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合流的圆圈——从"儿童世纪"课程改革之嬗变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一永恒的事物是变化。这一悖论正是对于20世纪时代思想——不论是在哲学领域、科学领域还是美学领域——的确切而真实的写照。没有任何静止不变的、绝对的思想和理论能够对当代这个运动中的世界给予令人满意的解释”①这是威廉·弗莱明在以时间、区域和时代思潮三元一体为概念基础研究西方文化史的过程中对20世纪时代思想所作的概括,但大致也能涵盖课程改革嬗变之轨迹。如果说倒在19世纪地平线上的尼采预示着非理性人本主义的诞生,那么20世纪就是这个预言进一步的生动展现——“儿童世纪”的嬗变轨迹在新千年的今天业已逐渐明晰。一、历…  相似文献   

18.
对于“研究性学习”一般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将“研究性学习”视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二是将“研究性学习”视为一种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这种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是最适合未来与当今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应大力提倡,可以在校内外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运用。 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它和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共同组成“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已经于2000年秋季在全国部分省市普通高中试行,并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部分小学(三年级起)和初中试行。 无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态、教师角色还是其它方面看,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都是全新的。那么“研究性学习”课程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如何认识它和其他学科间的关系等等,成为大家十分关注而又必须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探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背景下,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一个关键词,两条主线,四大基本规律”等重点内容,实施“三级课堂”教学,构建“点、线、面、体”的立体知识程式,注重考核的“实践”取向,以提升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1课程——教学事件的展开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所有构成教学的事件称为教学事件。教学事件是一个个教学活动及其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教学事件的展开恰恰就是课程的实施。构成教学事件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