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研究热点综述 “付费墙”(paywall,paywalls)是一种网站注册付费系统,设置了付费墙的报纸网站,可以阻止那些未付费的用户登录进入;或者把不付费的用户隔离在收费内容之外。英国《卫报》网站的《媒介》专栏对付费墙保持了持续关注,时间跨度从2000年6月开始至今,并且还在不断更新当中。迄今为止有462篇关于付费墙的专栏文章,其中与付费墙直接相关的有310篇。  相似文献   

2.
2011年以来,付费墙成为欧美很多纸媒的一种选择。在构建付费墙的纸媒中,有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一批成功者,它们之所以能成功,有着相对特殊的优势或做法。这些优势并非所有纸媒都具备的。纸媒想要构建付费墙仍面临诸多困境,只有从内容资源、付费手段、目标用户等诸多方面展开有益的尝试,才有望在付费墙上获得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随着西方越来越多的报纸网络版加入到付费的行列,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模式,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2011年3月28日,《纽约时报》正式启动网站"付费墙",具体收费策略是,订阅用户可以在任何你想用的设备上"全面免费获得《纽约时报》的新闻、信息和观点";非订阅用户,每月可以免费浏览20篇文章,一旦超过限额,就只有签约成为电子订阅读者才能继续浏览。用户  相似文献   

4.
"付费墙"要不要留漏洞? 实际上,"付费墙"并非《纽约时报》的首创,传统媒体在其网站中实行"付费墙"模式早已有之.1997年,《华尔街日报》率先实施在线付费阅读,最初采用的收费方式是对网站所有内容进行收费,后来改用分类内容的付费墙模式.10年内,《华尔街日报》网站注册用户超过了100万.截至2011年9月,其数字版付费订户已经超过53.7万.同样,《经济学人》杂志也采取了类似模式,而它的数据更加夸张:25%选择订阅网络版、25%选择订阅纸质版,剩下的50%选择两者都订.  相似文献   

5.
《纽约时报》近日宣布,将在其拥有3000万月流量并在同等网络刊物中点阅率最高的网站上启动"付费墙"功能。付费墙将会立刻在加拿大应用并全球推广。它将会向每月点阅超过20篇限定的读者征收15美金。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纽约时报》付费墙探索过程、付费机制与相关要素,及其初步显现的效果,并进而揭示《纽约时报》付费墙案例对中国报纸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启示.从传统纸报的内容为王向数字时代的产品为王的转型,以品牌影响力为基础培养重度体验者和品牌忠诚者,建立系统的市场推广模式,重视受众调查以洞察用户需要等,这是《纽约时报》付费墙可能带给中国报纸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徐雅兰 《新闻界》2012,(12):58-62
近年来,诸多报业集团在印刷版订阅数减少、新闻制作成本增加、广告收益萎缩的多重压力下,纷纷开始向网上用户收费,建立针对在线新闻内容的付费墙。本文聚焦于当前报业付费墙的收费模式和此类模式的实践效果,以及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七种主要报业付费墙模式,以期为中国报业数字化生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记者》2013,(5):23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在2013年4月24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报》刊文,考察了国外报界热点"付费墙"的应用情况。郭全中认为,《纽约时报》的"付费墙"策略毫无疑问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还难说取得了彻底的成功。一是其发行收入超过广告收入是以广告收入大幅下跌为前提的,虽然发行收入快速增长,但仍然难以弥补广告收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以在线付费问答平台为代表的知识付费产品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变现,本研究以这类平台为切入点,探索用户的付费模式及付费意愿,加深对用户知识付费行为的认识。[方法/过程]通过对分答、值乎和微博问答三大平台的比较分析,总结在线付费问答平台的用户付费模式,利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用户的付费意愿及其动机。[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在线付费问答平台主要有两种用户付费模式:提问付费和围观付费。用户对这两种付费模式没有特别偏好,二者呈现不完全替代关系,且影响用户对这两种付费模式的付费意愿的动机因素有所不同。本研究认为,知识付费在本质上是知识驱动型的信息消费行为,同时具有明显的粉丝经济特点。  相似文献   

10.
自互联网面世以来,报纸就一直充当着为网络提供免费午餐的角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精心烹制的美食被人无偿享用,个中滋味难以表述。网络无情地蚕食报纸的地盘,眼见着读报人日趋减少,报人却每每束手无策。传统报纸要与网络真正融合,不走出免费的怪圈不行。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著名的美国报业研究专家辜晓进先生,第一时间为本刊编译了《西方加速推进报纸付费墙建设》、《构建伟大的报纸付费墙》两篇文章,提供了西方报纸应用“付费墙”的最新信息和趋势,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记者》2012,(10):45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美国报业研究专家辜晓进在2012年第9期《新闻实践》上刊发了其编译的美国学者的两篇文章,提供了西方报纸应用"付费墙"的最新趋势。文章认为,美国大型报业集团正由"试水"进入到"全情投入"。"付费墙"的推广在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2012年再次向新的顶峰迈进。从报纸规模上讲,大型报纸建立"付费墙"的比重明显大于小型报纸。大型报纸采用"付费墙"的高  相似文献   

12.
陷于重重围困之中的报纸产业,终于确立了一种有效的数字赢利策略——"码表付费墙"(metered paywall)。现在各家报纸都在忙于建设这种付费墙。这种模式曾饱受批评,也广受好评,一度批评多于好评。而如今,很多批评者也已转入赞扬者行列。《泰晤士报》的经历将会告诉人们这种策略是否正确,但我们更加想知道的是,究竟哪些报纸在积极构筑付费墙,它们的动机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德国《图片报》从网络版开始进行试点,成功探索出了网络版收费阅读模式.从201 3年6月11日开始,《图片报》网络版启动付费墙收费系统,即每天80%的新闻是免费的,但有15~20篇文章是需要付费阅读的,这种模式被称为“图片报+”(Bild Plus).《图片报》网络版总编辑曼弗雷德·哈特先生将其称为“柔性付费墙”.  相似文献   

14.
申琰 《中国记者》2018,(3):128-128
尼曼新闻实验室2月22刊载文章称,《华尔街日报》最近几年一直在测试使用不同的方式让非付费用户阅读相关报道,并由一系列数据得出该用户付费订阅的可能性。非付费用户访问华尔街日报网站时会得到一个评估分数,该分数由60个细分标准组成,包括是否首次访问、使用的操作系统和设备、位置、点击的内容等。得分越高,付费订阅的可能性越大,这意味着华尔街日报付费墙模式增强了预见性,能发现更多目标受众。  相似文献   

15.
王欢 《今传媒》2020,28(1):36-38
在知识付费成为互联网行业新风口的当下,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本身概念的分析可知,其内在动力源于信息爆炸时代用户对知识的巨大需求,此“知识”应为独特稀缺知识;其内在路径决定知识服务相较知识生产的优势地位,此“付费”主要针对知识服务。得出知识付费的实质为服务付费这一结论,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知识付费的内涵,界定知识付费的概念;更清晰地梳理知识付费的规律,认定知识付费的症结;更精准地突破知识付费的困境,实现知识付费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报纸的"付费墙年":在持续多年放弃对网上内容收费之后,美国的报纸正热衷于让读者为其阅读的网络内容付费,而不管这样做的结果是好是坏。此前不久,Ebyline(美国著名媒体综合网站)关注付费墙的相关统计,发现大型报纸建立付费墙的比重明显大于小型报纸。然而,由报纸规模来考察付费墙的发展,并不能得出全部答案。  相似文献   

17.
唐群雄 《新闻前哨》2022,(12):48-49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财新传媒设置“付费墙”的实践,对纸媒“付费墙”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视频网站的注册会员数量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付费会员逐渐成为网站盈利的重要来源。本文在查阅一定的数据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发现了视频网站付费会员迅速增长的契机,并从爱奇艺、优酷、腾讯等视频网站出发,结合整个视频网站付费会员的发展状况,总结出当前视频网站付费会员模式的吸睛点。最后,在指出网络视频付费平台存有不足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虚拟社区用户知识付费意愿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意义]探索虚拟社区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加深入了解用户在虚拟社区中的知识付费行为,帮助内容创作者和虚拟平台运营商洞悉用户需求,为提高知识服务质量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对虚拟社区用户知识付费行为进行研究,构建知识付费的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影响用户知识付费的关键因素及其机理;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321份有效样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结论]虚拟社区用户的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其付费意愿;感知利得(感知有用性、感知信任)显著正向影响感知价值,感知利失(感知风险、感知成本)显著负向影响感知价值,且感知价值在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对用户付费意愿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口碑负向调节感知价值对付费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知识付费行业研究报告来看,2017年知识付费热度持续上涨,且付费经济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但目前学界和业界关于知识付费的讨论仍集中在模式探寻与审视层面,关于知识付费用户行为的调查研究甚少,而倾听、了解受众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究用户知识付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结合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感知风险理论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个人创新意识、主观规范、感知风险性以及感知性价比六个影响付费意愿的因素.结果发现,自变量整体对因变量具有解释力,其中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性价比对用户付费意愿存在显著性积极影响,感知易用性和主观规范与用户付费意愿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无明显的积极影响,个人创新意识和感知风险性对大学生知识付费意愿不存在明显影响.在未来,知识付费行业的生产者应该更加注重用户对于付费产品的期望和偏好,与此同时,"数据墙"的收费模式——将信息代替金钱作为交换信息的货币——可以成功的弥补巨大的成本和用户不具备支付能力或不愿意付费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