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文化经典本身就是中国历史上培养、教育、塑造学生的权威的课本和教材,靠一代代人的传承、诵读、解释,并在传承、解释中发展、创新。 所谓“经典”,最主要的义项就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所谓“文化经典”,则是对于某个文化传统而言的最具权威性的著作,这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就是指儒家的四书五经(或《十三经》),道家的《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子》,法家的《韩非子》,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如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的《老子》和《庄子》、佛家的《金刚经》和《心经》、兵家的《孙子兵法》、医家的《黄帝内经》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当前,不少学校开展了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同时大量的打着经典文化作品的书籍开始摆在货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校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整体推进战略,以诵读和书法为主要抓手,形成了"一日三餐"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早餐"——"晨读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取适合学生接受的传统文化经典,利用朝读课诵读。为了引导孩子们多接触传统文化经典,学校准备了《三字经》《弟子规》《国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诵读祖国优秀的经典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受到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校很早就被命名为"中华经典文化诵读试验学校",同时我校每年都有"读书节"。依托这样的平台,学校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我们班在这个大环境下,开展了诵读儒家经典书籍《论语》  相似文献   

5.
文明的冲突与差异是当今学术前沿问题,也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当代文化建设正面临从"中国西方化"到"西方中国化"的重要转折,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存在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与传统文化缺失的严重矛盾,建构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与学习,阅读中华文化经典是重建民族文化之"根",诵读文化经典是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金寨县梅山一小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在全省是比较早的。2007年1月学校被六安市教育局确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学校制定了《梅山一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56所试点学校推广。2008年该校被县教育局命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实验基地。学校在开展经典导读活动中,做到"五落实"。(一)落实诵读教材2009年暑期,该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骨干教师选编了《经典诵读读本》(一)、(二)  相似文献   

7.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经典诵读,这种将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读、吟诵渗入人心,是传统文化独特的传承与表达形式。我校经过7年的探索与研究,从理论深度与站位高度认识到经典诗文的积累,可丰富学生的中华文学库存;领悟经典诗文的内涵与精髓,更是塑造国民文化认同感的有效途径。我校通过校本教研规划并实施了经典诵读的"四动"工程,形成了宝贵的校本经验,并将在后续教育中借助教师的专业提升,推进我校经典诵读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年9月版)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为此,引领学生诵读经典,"弘扬传统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成为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让学生"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则须探索并实践经典诵读中的文化浸润途径。一、身体力行,点燃"诵读的激情"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点,通过"能读、乐诵、爱写、会演、践行"的国学经典五大行动,和传统文化相约,和国学相约,使学生在与经典的对话中浸润心灵,塑造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2.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启迪人类智慧的教科书。《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十三经》之一。这里的读经,就是读《论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诵读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加语文涵养。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既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据中新社5月22日消息当天,在中国山东泗水尼山圣源书院,来自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32名青年博士恭敬地站在孔子像前,分别用中英文诵读《论语》篇章。尼山圣源书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带领32位中外博士向孔子像三鞠躬,一如千年以来中国万千儒生对这位"至圣先师"的尊崇。诵读开始之前,牟钟鉴现场讲解经典诵读的意义。他说,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必须通过阅读经典,经典可供终生诵读。"所谓经典,就是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沉淀",牟钟鉴认为,如今整个中华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德道经》(又称《老子》《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旷世经典,是中国人精神和智慧的源泉,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极其珍贵的世界精神文化遗产。《德道经》的精神能量,有利于学生纯真朴实的上德品质心性的培养和智慧头脑的形成,诵读和领悟《德道经》是打开中华传统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目前,国学经典的诵读多是以"朗读"和"念诵"为主,教  相似文献   

15.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总目标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文,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古代经典诗文的读写链接,引领学生绵延亘古文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骄傲。一、涵泳经典潜滋暗长待薄发诵读古文,满口留香。古诗文要读得充分,读得好玩,要注重孩子的兴趣情感培养和个人体悟的交流,淡化古诗文的表达技巧及其内涵的深度挖掘,通过生动有趣的诵读、文化熏染的赏读、活泼带劲的赛读,让孩子爱上古诗文,走近古诗文,乃至敢于自创古体诗文。  相似文献   

16.
"中国风"音乐自20世纪初开始萌芽,至今已经成为风靡全国乃至世界华人领域的优秀音乐流派。历久弥新的"中国风"音乐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望春风》、《东风破》、《苏丽珍》等一大批优秀作品。本文将透过经典,寻根溯源,剖析"中国风"最具价值的文化内涵,并尝试探索"中国风"发展最本质的回归点。  相似文献   

17.
"经典"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是文化的根源所在。灿烂的中华文化因经典诗文而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经典诗文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经典诗文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文化借经典诗文发扬光大。吟诵经典,可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江苏路第五小学,把"小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落实"两纲"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同时也与语文、品社、音乐、美术等人文学科的  相似文献   

18.
赵子嵩 《学周刊C版》2021,(15):189-190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学习任务群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文化传承与发展是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主要任务。故从学习任务群背景出发,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探究如何引导学生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以期对初中生的文化教育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一、感知古诗文,积淀文化底蕴1.诵读积累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之一。可诵读的经典内容很多,我们根据学情,要求七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和《国学经典诵读》。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也是接受精神熏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刘心武揭密《红楼梦》、易中天品读《三国》、于丹妙说《论语》、王立群读《史记》的热潮接踵而至,"国学热"、"经典热"现象蔚然成风。透过种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感依然观照着当下社会和现代人,为人们进行精神导航和人生指引,对现代人精神人格的塑造和构建有着巨大的意义。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更应该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遗产,扬长避短,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