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当代西方著名修辞学家和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是将修辞视角引入文学批评实践和文学理论建构的成功典范。布斯还是当代西方伦理批评的理论旗手,他有关伦理批评的主张也深受其伦理修辞观的影响。在《我们的交流圈子——小说伦理》一书中布斯"以书喻友",并不否认伦理批评的一个中心是对叙事的伦理价值做出评判,但他也主张伦理批评还应该将读者已有的伦理观念考虑在内。这一主张充分地表明,布斯已接受了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潮以及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影响,从《小说修辞》中只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修辞手段影响并控制读者这一单向模式向文本、语境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这一双向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2.
批评的自觉     
文学批评中要有一种“批评的自觉”意识,即一种既承认理论的有效性也承认理论的有限性的自觉。文学在表现一个可能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最经久不衰的批评方法是审美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当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理论中,人们对审美和意识形态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但审美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不一定是必然对立的,我们也许可以在人本主义批评中找到这两者的一个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先驱人物,郁达夫的批评不仅是有自觉意识的,而且还是有明确的文学理想支撑的。从踏上文坛起,郁达夫就意识到批评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进行的文学批评、文艺批评无不是有的放矢的活动,他是在自己对文学、对批评的明确看法引导下与时代、与文学潮流展开对话的。率真、宽容、同情是他批评意识的三大特点,这三者与郁达夫接近文学作品并对之作出反应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更应视作郁达夫与作品主体交流时所显示的思考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修辞批评就是从修辞的角度对文学作出判断和评价,因这一批评样式某种意义上切入了文学的本质,所以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现阶段,由于西方相同理论的引入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升华,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不过,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所以,未来文学的修辞批评首先应该建立在科学修辞观的基础之上,其次是批评对象应该是系统阐释文学修辞行为的全过程,再次是修辞批评行为本身必须包含读解修辞含义、理清修辞关系、作出修辞评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其批评范式转向表现为从文本批评向文化批评的转变。这使得文学意义的内部体系进一步向外部开放,文学固有的边界被消蚀。其中文本批评对文学边界的固守和文化批评对文学边界的逾越显现了文论范式的发展必然,反映了文学在政治、科技、文化的冲击下遭遇的难题。对此,我们应以审慎的态度理性对待批评范式的转换与文学边界的移动,既要保持文学的自主性,又要不失其开放性品格,使文学在动态的移动之中显示其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文学批评首先是文学读者的批评,体现着文学读者对文学及其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文学读者有不同的文学批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文学的政治批评;二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的人生批评;三是以梁实秋、朱光潜、李长之、李健吾等学院教授或学者为代表的文学的学院批评。这三种类型之间有多种过渡形式,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之诗文传到朝鲜后,朝鲜文人以阅读其诗文、次其韵等方式表达了对其作品关注和欢迎,同时也对他的诗文及理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批评。多数人对他的复古理论、创作风格、总体成就持赞誉态度,肯定其在明代文坛的领袖地位,也有少数人对他的理论和创作提出指责。虽然朝鲜文人的评价多受中国文人的影响,但这些褒贬不一的批评是对中国李攀龙研究的有益补充和丰富,对李攀龙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文波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73-79,11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
媒体批评具有与传统文学批评不同的特征.首先,媒体批评的主体泛化,批评意图多元化;其次,媒体批评的批评对象是文坛新动向、有争议性的文学话题、能吸引大众注意力的文学热点、焦点问题等;最后,媒体批评的接受过程呈现出开放互动性.  相似文献   

10.
郭绍虞的诗学语言批评,是其中国诗学批评的有机构成.他坚守文学与语言相结合的学术理念,注重研究中国诗学语言的形式特征,探寻中国诗学语言的音乐美,重视民间语言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郭绍虞的中国诗学语言批评,自然延伸到文体学,形成了浑然一体的知识场,从而凸显出现代学术意识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国内翻译伦理研究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论自觉”与“学术自信”,对西方翻译伦理理论模仿借鉴多于批评反 思。以中国传统中庸思想为视角,从伦理观、本体论与方法论三个维度对以贝尔曼异质伦理、韦努蒂存异伦理和皮姆译 者伦理为代表的西方翻译伦理理论进行批评与反思,可发现真知灼见中亦有偏颇之处,有失中正、中和与中行。借中国 视角,观西方理论,于扬弃中寻求古与今、中与西的圆融调和,为丰富国内翻译伦理研究路径与内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生态女性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伦理文化特点出发,试探讨该思想的文学伦理批评特点及其在生态语境下的文学伦理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79年之后,翻译与翻译批评进入相对繁荣期。许钧长期致力于翻译批评;他出版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 专著《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共同组织《红与黑》翻译的大讨论,并主持当代翻译家、批评家和文学创作者有关翻译批评的 访谈和对话。翻译批评逐渐摆脱字当句对、语言转换的局限,朝理论化、跨学科和跨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文学史上的一个有着自足体系的批评理论,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建立在他自己独特的新人文主义立场的文学观上的。文章通过分析他的文学观,进而对他的批评理论本身进行梳理,从人性、历史的透视和判断、伦理几个关键词分别对其理论的批评标准、批评方法和批评目的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勾勒其理论的大致框架。  相似文献   

15.
文人聚谈是纵贯六朝的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文人聚谈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不同:魏初“南皮之游”高谈阔论,涉及诸子百家;正始至于晋末的清谈,以玄言佛理为主,亦与文学相关;刘宋的“文义赏会”,由玄言佛理逐渐向文学过渡;齐梁的“文章谈义”,文学成为主导内容。文人聚谈对当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产生巨大影响:它不但直接影响到文学理论批评专著的问世,更促进文学理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批评自19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以来,势头猛进,其被引入中国后也获得快速发展.然而,当生态批评的研究对象不断泛化时,在较长时间内却忽略对戏剧进行研究,戏剧自身也有意无意地与环境和生态问题以及与生态批评保持疏离,从而沦为生态浪潮中被遮蔽的一部分.事实上,诸多戏剧的文学构成和舞台演剧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符码.生态批评应当加大对戏剧的观照,戏剧自身也应当积极转向生态.  相似文献   

17.
在商业文化和娱乐文化占据社会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如何做文学批评是很难的。文学批评要想真正起到文化建设的作用,必须是求疵的而不是寻美的,是对话的而不是独白的,是系统的而不是片面的。就儿童文学批评而言,寻找批评的新资源,坚持批评的品格和避免“伪命题”是当务之急。做到了以上几点,文学批评就会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就会在文学发展与和谐的文化生态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有明一代非常重要的巴蜀文人杨慎,学问博洽,茹涵既富,根柢盘深,方能在七子笼罩文坛之时,独立门户,有所创获。故杨慎的文学创作是基于其自身的文化积淀,其中之一是潜在地受到蜀文化的影响。杨慎对蜀文化的发展传承展开分析,又特别是对宋代三苏的文学成就展开全面批评,其中的重点是对文风和学风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布伊尔的生态批评思想秉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西方美学传统。他把文学作品定位为想象世界,并试图在想象的文学世界中寻找克服现实环境危机的途径。他把美国文学史上的知名作家从生态话语的视角进行研究,跨越了按照已有文学研究惯例划定的"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他的生态批评三部曲《环境想象》、《写给濒危世界》、《环境批评的未来》,为生态批评的版图划定、理论建构、新近发展等,做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环境的力量》收录在毛姆短篇小说集《木麻黄树》中,讲述了主人公盖伊在殖民地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困惑.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其中复杂的伦理关系.通过对盖伊伦理困境、伦理选择的剖析,揭示出以英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与以马来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之间的不对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