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目前所见文献,“图书馆学”一词最早引入我国是谢荫昌于1910年10月发表的连载译文《图书馆教育》,三个月后,《图书馆教育》一书正式出版。随着清末民初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教育和图书馆学研究均取得进展。1920年代,文华图书科的创办、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举办的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等,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学科的确立。我国图书馆学人在吸纳国外图书馆学体系的基础上,逐步补充发展,1934年以刘国钧为核心创建的最具代表意义的图书馆要素说,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体系的初步形成。此外,关于“图书馆学是一门科学吗?”的疑问,以李景新、李惠君等为代表的图书馆学人从图书馆学的科学性、为什么研究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有什么用处等方面予以解答。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2.
我国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在八十年代以前,一直是以图书馆现有的、表面的工作方式和具体的技术内容为出发点。如五十年代刘国钧先生提出的:“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图书馆事业及其各个组成要素”,“总的说来,图书馆学就是关于图书馆的科学。”①1981年,北大、武大合编的教材《图书馆学基础》仍指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形式以及它的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这种研究的思维方向,在近代图书馆形成、发展初级阶段是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的。但在现阶段,  相似文献   

3.
针对学术界过分强调图书馆学研究中实证方法和专门方法的方法论研究现状,文章指出实证方法适用于类似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确定性的问题;专门方法适用于单纯图书馆学学科的专业问题.而图书馆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并不具有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确定性,也不是单纯图书馆学的学科问题.为此,需要针对现实图书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追求相应的研究方法和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戴文”[1]提出的“图书馆学究竟是否是一门科学之学科”的疑问,简述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正在发展中的年轻的科学学科,分析造成目前图书馆学研究偏差的历史原因和主观因素,并指出图书馆学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整体上并不存在“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本质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受意识形态和制度权力制约的把某种特定理论观点作为“中心话语”去贯彻的“本质化”意义上的“本质主义”.批判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存在“本质主义”思维的学者,其实是把图书馆学理论受时代和文化制约的“可变性”的历史状况,与人们借用“意识形态”、“权力”等对某种理论观点的“真理化”、“本质化”的超稳定干预相混淆了.而后现代主义学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误判,除了与近代以来中国特殊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研究者对后现代理论的机械套用有关之外,也与本质主义同意识形态具有诸多内在的一致性有关.可以认为,源于人文艺术领域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尽管它的某些观点可能对图书馆学研究有所启发,但由于它不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理论,也不适于当代中国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发展需要,因而不能作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应然指向”.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析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时于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确立和表述图书馆学研究时象的原则,并据此原则分析了“事业说”“信息资源说”“知识集合论”“知识资源说”“可获得性论”“知识组织说”等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文章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基于信息检索需要的信息组织。  相似文献   

7.
刘国钧先生1957年《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的发表,对图书馆学的发生发展规律予以详尽阐述,并明确表达“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别的科学不管图书馆学的事”之鲜明科学观。这于过去的或现在的否认图书馆学、否定图书馆科学性的自以为是之学说,不啻为一击。  相似文献   

8.
孙妍峰  张芊 《新闻世界》2012,(10):178-179
解释学是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解释学在多个学科广为应用,对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介绍解释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从“避免误解”、“视域融合”、“文化中心论”等角度探讨解释学对跨文化传播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现状及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学毛 《图书馆》1991,(4):8-15
自1807年施莱廷格首次提出“图书馆学”这一名词以来,图书馆学这门尚有争议的“科学”,毕竟在艰难中逐渐成长起来。但综观整个科学大家族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图书馆学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学”这一术语存在着两个悖论,悖论之一:定义。在定义“图书馆学”这一概念时,人们总避免不了地犯“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进行文献信息交流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图书馆学是研究探讨图书馆处理知识载体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这些定义都重复了“图书馆”这一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哲学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哲学是一种“观”,是对图书馆学及图书馆现象和实践的根本性认识;图书馆哲学是“规律”,是关于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定律。图书馆哲学是“方法”,是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图书馆哲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属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程亚男 《图书馆》1998,(4):1-4,38
本文从图书馆学改名这一现象入手,指出图书馆学研究中存在的学科不规范和因学科的“先天不足”而带来的“重术轻学”、“不能提问”等问题,指出21世纪图书馆学的历史使命是:1.加强学科规范和积累;2.培养图书馆学“大家”;3.普及图书馆学  相似文献   

13.
下述三大学术旨趣,导致中国古代图书馆学迄今没有被建构为一门成熟的现代学科。第一,将理论论域局限于分类编目的技术层面,使得除此之外的其他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智慧逸出了人们的学术视野。第二,庸俗地看待历史时间的演进,认为“古代”藏书楼不能等同于“现代”图书馆,从而在研究主体上缺失正确的指谓。第三,满足于知性研究,从而对古代图书馆学的学科精神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反思前贤时所走的弯路与不足,有助于我们扬长避短,在建构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学术征程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年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哲学”和“图书馆学发展”等三个热点进行了述评,并指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两个突出特点是多元化与分散化。文章认为,弱化“研究分散化”特征,预防“研究多元化”光环下过泛过滥的所谓争鸣,使学术研究有效聚焦才能最终推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图书馆学研究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论:治表还是治本早在1986年宓浩就使用了“并不年轻的图书馆学至今仍处于亚节奏的发展中,凝固在超稳态的状况中”抽象语言来描述图书馆学的状态。时至今天,这种认识仍然适用:经过十余年振荡的图书馆学还没有轻松地摆脱理论的贫困。其具体表现为,研究前途模糊,研究课题分散,研究形式孤立,研究效益低下,等等。人们较多注意的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态势和方向,却没有注意到研究图书馆学研究者。“图书馆学在呼唤理论大家”。这并非是一人发凡之想,实为大势所趋。图书馆学永恒而不断创新的锁钥掌握在图书馆学研究者手中。英国著名科学学家贝尔纳说:“维持和发展科学的主要责任,必然要归于科学家自身,因为只有他们才懂得这种工作的性质和前进的  相似文献   

16.
韦伯斯特的《新大学辞典》称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管理的专门人员”而情报学则是“关于人类知识之搜集、分类、存贮、检索和管理的一门理论与应用科学”。关于情报学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也就是我们巳知道的图书馆的作用。因而,上述几种说法在我们看来都是不尽恰当的。而把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结合在一起加以研究也许更好一些。波特在他1933年发表的《图书馆学引论》中曾经指出:“图书馆学的基础是借助于结构式(可感知)记录而存在的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播过程”。这个定义不但可以充分表达关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图书馆学的解释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书馆学是以社会系统中图书馆事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对图书馆现象的本质、内在联系、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方面认识成果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这种系统化和理论化过程就是对研究对象的理解与解释过程。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关系。解释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引入为图书馆学研究带来新的活力。"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和辩证统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也是图书馆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和原则。这三个层次构成图书馆学解释的宏观结构。  相似文献   

18.
知识传播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新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恒通 《图书馆》2007,(1):15-2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文章简评了诸“对象说”,认为这些“对象说”都未揭示出图书馆的本质,并非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作者以“知识传播”为基础,提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馆藏知识传播。并以此为核心,分析了图书馆学的内容体系,阐述了“知识传播论”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指出了未来图书馆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研讨会”于今年五月二十八日至六月一日在武汉召开.这是一次青年学者的理论研讨盛会,与会代表近百人,就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方法,图书馆工作、情报工作体制及改革,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和图书馆工作、情报工作现代化问题广泛进行了较深刻的探讨。同时举行的,还有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通讯》编辑部召开的“图书馆学研究方向”座谈会。我有幸作为座谈会的特邀代表目睹了这次青年学者的理论盛会,深受教育和鼓舞。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比较图书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虽说从它的最初的无意识的萌芽算来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然而,真正作为一门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分支科学,它仍然还处在它的幼年时期.我国自1935年程伯群的《比较图书馆学》一书的出版,以后无甚发展.直到近年来,才开始介绍国外的情况和着手研究.在西方,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比较图书馆学随着比较方法在各门学科中广泛应用而兴盛起来.成立了一些组织,出版了一些著作.图书馆学的专家们首先对比较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探讨,经过二、三十年的演进发展,虽说已初具轮廓,但仍是一些呈现出众多细微差别的理论,对比较图书馆学的定义、范围、目的等意见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