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传统的观念认为画面拍得越美越好,应该象绘画一样美,这种观念在电影一诞生就开始形成了。20年代有位美国电影理论家出版了一本书,叫做《银幕上的绘画美》,书中写道:“电影首先必须美,如果不美就不可能使我们享受到欣赏绘画那种乐趣。”“如  相似文献   

2.
随着宽带的普及,在网上看电影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但是,现在的网站大都只提供在线欣赏,如何把一些经典的电影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并刻录成光盘珍藏起来成为许多网发期待解决的问题。“影音传送带”就是这样一款可以下载在线欣赏电影的软件。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常要求电影作品做到风格样式的多样化,这是因为我们的观众对艺术美有着多方面的追求和向往.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更希望电影通过不同的风格和样式给观众以享受.比如,大家对喜剧片和惊险样式的影片很少有意见,已有的一些喜剧片和惊险样式的影片,质量高的也不多,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电影创作中的一个问题,这也是一个群众观点问题.广大观众对单一色调的影片不感兴趣,盼望色彩丰富些.试想,如果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银幕上没有喜剧、没有惊险样式、没有神话故事、没有武术片,要想使电影得到更多的观众,那  相似文献   

4.
周雅琦 《今传媒》2016,(12):91-93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电影已经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欣赏电影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电影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一个消费品?根据《道格拉斯·瑟克距离化》'Distantiation and Douglas Sirk'[1]一文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电影本质上是一件精神性货物,观众在观影的时间里,可以忘却现实中的烦恼与压力,跟随电影情节的变化,畅游在由导演,演员,编剧和摄影师共同创造的未知世界里.好莱坞电影,作为时下商业电影的代表,在追求艺术形式的同时,金钱至上的原则也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我是传奇》作为一部好莱坞电影,它既向它的顾客提供了娱乐刺激和审美享受,也使投资人、制作人和院线等人都得到了满意的经济回报,符合了好莱坞优秀影片的全部条件.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大众电影》编辑部陆续收到约三十万份读者意见调查表,对其中的两万份做了一些分析.十月间,《大众电影》编辑部在北京大学、北京158中学和北京葡萄酒厂分别召开了大学生、中学生和青年工人的座谈会,了解他们对近年上映的影片的看法和欣赏电影中的问题.现将我们了解到的这些情况向大家做个简要的汇报,做为一方面的信息,供大家在研究如何引导青  相似文献   

6.
李伟 《大观周刊》2012,(26):263-263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实现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其中“欣赏评述”是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欣赏是对美的感受与体验,评价是对美的阐述与判断。面对相同的美术作品,每个学生都会有其独特的感受与体会,会进行绝不相同的描述和评价。 中学阶段的学生开始出现独立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特征,并让其充分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美术欣赏评述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审美观,所以美术欣赏评述课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长时间以来,老师常常因欣赏评述课理论性强,学生兴趣不大,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放弃对欣赏评述课内容的深入,有的甚至放弃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林丽 《新闻传播》2012,(5):104-105
电影录音剪辑里的解说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它不是文学作品,若离开电影录音素材,它就谈不上欣赏价值。解说词是编辑根据电影录音素材,根据自己对电影的感受,根据听觉艺术的规律写出来的。编辑以形象感、画面感出之,听众则"需要想象,推测和‘虚  相似文献   

8.
我们欣赏陕北“民歌大王”贺玉堂用一口土腔土调把黄土高原的故事捧红;欣赏电影大师张艺谋脍炙人口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梁》《秋菊打官司》《菊豆》《一个都不能少》,启用本色演员,运用娴熟的讲故事技巧,把观众带到一个个鲜活颇具吸引力的故事王国。把民间讲故事手法,把电影讲故事的技巧运用到电视里,始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播,它不但使一些电视圈内和圈外都默默无闻的人一夜之间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而且改变了大部分中国人早上不看电视的习惯。《东方时空》的魅力之…  相似文献   

9.
<流金岁月>是电影频道(CCTV-6)1996年4月推出的一档介绍中国经典电影、引导观众欣赏优秀国产电影的节目,经过近十三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一档浓缩中国电影文化精粹、展现中国几代电影艺术家风采的电影类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10.
电影字幕翻译是随着外国电影引进中国而出现的,是世界文化经济碰撞的必然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水平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欣赏能力在不断提高,电影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电影字幕翻译工作,指出我国电影字幕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因为寒假,又加上中间一个春节,有了较多时间在家里欣赏电视里播放的电视剧与电影。看了几部电影后,有了比较,感到电视台多播一点“励志”片,是很有必要的。“励志”片一般都有人物、有故事,甚至有原型,通过主人公奋斗、拼搏,最后成才,做出成绩。这种片子对青年人和我们这类老年人都颇有教益。  相似文献   

12.
也许你还记得那一张张贴在墙头的电影海报,还记得儿时的傍晚顾不上吃饭急急忙忙搬了凳子去抢占有利位置等待电影的开演,回想那些遥远的画面让我们在繁忙之余多了一点生活的温馨。现任中国电影资料收藏联谊会会长、东营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兼红色收藏部主任、东营市档案局授牌“红色家庭档案馆”的当家人——李英华先生,就是一位海内外知名的电影海报收藏大家。如今,他收藏的上万张电影海报将择优面世,供社会公众欣赏。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媒成为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对于青少年来说,电影电视更是他们在学习之外了解大千世界的媒介环境。青年是影视剧的主流观众,他们欣赏影视剧并从中获得对自身的一种参照,但我国影视剧中的青年却与他们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4.
看过纪实片《蓝军一号》,分析其精彩之处的时候,发现其都与某些电影手法相同。在欣赏某些情节的时候,感觉自己似乎在欣赏一部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的大片,加上以前对这个问题一些感受的碎片,所以想在这里谈一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影响和效能,主要取决于海外受众对中国电影价值观念、故事人物、叙事风格、表达方式、审美情趣、甚至摄影技术、科技含量等因素的欣赏、认同和接受状况.外国受众对中国电影中所表达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反馈可以引发我们对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的思考. 一、影片画面、语言、色彩等显现出的中国文化符号 纵观2011年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可以说每部影片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印记,它们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并表现出中国文化符号的特征.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最初步、最直观的便是影片画面所显现出的动作、景物、道具等.  相似文献   

16.
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影像的世界中,可以说,影像就是我们最本真、最原始的生活形态,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嵌在这种方式中,是主角,是旁观者,也是风景。于是,当我们坐在黑暗的电影院中,像进行一场宗教仪式一样欣赏一部影片时,无论悲剧、喜剧,无论是皆大欢喜还是有情人终究敌不过宿命,黑暗中片刻的感动,应该源自一种生理上的恍惚,而这种恍惚,又是太过熟悉所致,这也最终造就了我们生存的世界中影像语言的最核心的力量。影像语言让生活和电影“不分彼此”艺术的魅力永远来自她基于真实的浓缩、提炼、再造与呈现,不可以是纯粹的真实,但又必须是高于…  相似文献   

17.
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议论:影评文章没看头。文章说好的,偏不去看;文章认为不好的,倒偏要去看一看。这说明我们的电影评论在观众或读者中还不能建立起应有的信任感,更谈不上权威性。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国产影片的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平庸之作占的比例过大,电影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仅有的宣传工作又往往宣传不到点子上;观众对电影艺术的欣赏水平还参差不齐,有的看完电影便扔到脑后边了……。但影评文章的质量不高,缺乏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恐怕是电影评论吸引不了观众或读者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歌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带给人们的是全方位的艺术享受,在电影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歌曲IP改编电影的热潮风行一时,诸多电影投资方和创作者们将他们的目光投向经典歌曲,通过艺术融合的方式将经典歌曲的音乐内涵及文学内涵以电影为媒介,搬上大银幕供大众欣赏。本文通过剖析国内近年来歌曲IP改编电影的实例,阐述这一类型电影的现状,论述此类型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索后期成功的制胜之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冬昱 《视听界》2005,(3):12-17
曾经,我们怀着虔诚的心,在黑暗的人群中,欣赏面前那一幕幕雕刻时光的艺术。乡村露天电影集市般的热闹。城镇影院排队入场的拥挤,仿佛久远的往事,只留存于我们怀旧的梦中。在电子时代,人们似乎更愿意在家里的电视机或电脑上观看电影碟片。缩小了尺寸的碟片,如同电影版的邮票,可是,一枚邮票的效果怎么抵得上一幅油画,喜爱中国电影的人们痛心疾首地面对这样的现实;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义,在一个不断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信息时代,电影艺术日益成为一种广泛传播、影响力超强的大众文化,这就使得电影欣赏不断跨越国家、民族、身份、文化等限制,成为不同语种的观众所共享的跨文化现象。鉴于英语在世界的普及,英文成为电影在国际上传播的主要语言,同时.电影片名既是电影文本的浓缩和灵魂所在,也是其主题、情节、风格、叙事的标志和概括.这就给不同语种电影片名的翻译提出了一种挑战。该如何把握语言翻译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转换.确保电影片名的翻译不偏离主旨,准确表达内在的含义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