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盾从比较神话学角度,认为《楚辞》的来源是中国中部民族的神话。《楚辞》中某些篇章如《九歌》、《天问》、《招魂》等在文学类型上就是神话,与屈原的人生情感经历无关。在中西神话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对《楚辞》中具体神话的阐释,茅盾简单勾勒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神话世界。茅盾对《楚辞》做出神话学的阐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虽然在阐释《楚辞》主旨的时候,过于强调神话材料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作者的主体性改造,但总体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由于古文通假现象,导致“一物多名”和“一名多物”。文章借助民俗学、民族语言学、神话学等学科知识,对于长期以来未能考证明白的“建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证,结论是:《山海经·海内南经》所载“建木”为蚬木,《山海经·海内经》所载“建木”为杉木。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什么?《失乐园》的作者、17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的回答是: 一个深不可测的海洋, 无边无际,苍苍茫茫, 在这里长度、宽度、高度 和时间、空间都消逝不见。看,这该有多玄!混沌一团,不可捉摸。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超逾五千年。上古神话自然也异常丰富,什么“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古来就编织进老祖母向孙辈讲述的娓娓动听的故事里。神话,太富有诱惑力了。半个多世纪前,稚气盎然的我,幼小的心灵即沉醉于神话的迷离恍忽的梦境。可是,真正促使我走上研究神话之路的,还是得力于闻一多先生的一本煌煌巨著——《神话与诗》。  相似文献   

4.
2005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延边大学出版社作为年度重点图书推出全彩漫画《中国神话》系列图书。早在2004年11月,此书由韩国伽娜(GANA)出版社引进到韩国,出版后不到两周,即稳居韩国最大书店教普文库排行榜综合排位第8的位置。中国漫画逆“日风”、“韩流”上榜韩国被众多国内媒体誉为“打响了中国漫画进军海外市场的第一炮”。一、学习类漫画:《中国神话》的内在品质《中国神话》规划为20册,共2000页,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原创全彩漫画。创作人员由学者、专业编剧、国内知名的新一代漫画家构成。《中国神话》不仅规模较大并有声势,而且…  相似文献   

5.
湘潭市广电局高级编辑唐弦的专著《解读受众》,已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唐弦是全国受众学研究较早的先行者之一,他1986年即发表专论《“接受美学”与受众研究》,此后10多年持之以恒,利用业余时间研写,先后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电视研究》、《潇湘声屏》等报刊上发表新闻论文60多篇。13万字的《解读受众》是其中一个课题精品的结《解读受众》@焦炽 @杨红湘  相似文献   

6.
近读潘知常的《中国美学精神》一书,感到作者是站在现时代美学研究的前沿来回溯中国美学的历史,这种回溯不是在前人或他人基础上的“依样葫芦”,而是从自己探索出来的“阿基米德点”出发,去对中国美学的历史进行重塑或重建,从而形成一种新见迭出、美不胜收的景观。  相似文献   

7.
1998年,刘小枫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1998年1月)一书中提出“现代学”概念,将之视作关于现代事件的一门知识学。王一川在《中国形象学》(1998年1月)与《现代文学研究需要新眼光——中国现代学刍议》(《文汇报》1998年5月13日)中也提出了“现代学”概念,开始从文学和诗学进路对本土现代性问题的探索。而2009年的新作《中国现代学引论》则全面阐释“中国现代学”问题,颇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8.
王宏钧先生主编的《中国博博馆学基础》(以下简称《基础》)面世了。比起1983年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它是大大地前进一步了,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来。比如“藏品”、“陈列”、“观众”这样的篇章题目,就明显地比“保管工作”、  相似文献   

9.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自成书流传后历代均有学者进行研究。有清一代则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综合评价了清人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对《史记》史学价值的肯定”、“对《史记》文学价值之再发掘”、“《史记》编纂学研究的成就”、“《史记》考证方面的成就”及“《史记》版本研究的成就”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陈寅恪为《敦煌劫余录》作序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这句话原本是针对敦煌学的兴起而发,但是也适用于《山海经》研究领域。新文化运动以来,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人文学科研究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怎样理解《山海经》及其体现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无疑居于《山海经》研究的核心位置。《山海经》这部书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地理志(也有学者称之为"幻想地理志""神话政治地理学"或"博物志"),  相似文献   

11.
曾祥芹先生长期致力于语文教育学、文章学、阅读学的研究。在语文教育学领域劳作,其“一语双文论”已突破旧说,新树一帜;在文章学研究领域耕耘,其“一体、两翼、三层级”体系已独领风骚,广为共识;在阅读学领域开拓,更曾策划编撰出版的《阅读学丛书》。他自己的著述有《现代文章学引论》、《汉文阅读学导论》、《语文教育学别论》,主编问世了《文章学教程》、《文章学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2.
萧天石先生主编的《中国子学名著集成》一书,由台湾“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编修基金会”于1978年12月影印发行。这部子学丛书的编纂,肇始于1974年萧天石先生的《新编中国子学名著集成刍议》,1976年7月组成以黄杰为董事长、林伯寿为常务董事的“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编修基金会”;以杨亮功、黄杰、林伯寿三人为召集委员、萧天石兼总主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资深高级编辑缪雨,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史记》,写成《史记与新闻学》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中国新闻书店有售。 全书共分九章四十三节。这里略举一些章节名称,便可知其内容大概:如“《史记》里藏有新闻学”、“司马迁——伟大的‘记者’”、“《史记》的实录精神”、“历史家和新闻记者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春秋》是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唯一一个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学报,是一本以新闻传播研究为特色,涵盖新闻传播学历史、理论、实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新闻春秋》始终坚持学术精品路线,刊发新闻传播学领域前沿性、原创性的研究论文。2015年11月,本刊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名录。根据办刊需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新闻春秋》于2019年改为双月刊,每年2、4、6、8、10、I2月出版。本刊实行来稿匿名评阅制度,并综合评阅人意见和编辑部意见做出录用、修改或退稿决定。本刊常设栏目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新闻传播史研究”“新闻学研究”“传播学研究”“视听传播研究”“出版学研究”“广告与传媒经济研究”“新媒体研究”“媒介文化研究”“媒介伦理与法研究”等,欢迎海内外学界、业界同仁赐稿!  相似文献   

15.
靳瑜辰 《东南传播》2016,(12):72-74
由于罗兰·巴特的经历,其作品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神话学》的诞生使巴特名声大噪,他对大量的事物进行了分析并写成文章,将神话视为是一种言说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展开阐述。罗兰·巴特创造性的将索绪尔的符号系统二度适用,呈现出一个结构化的神话体系。在《神话学》的写作过程中,巴特在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保驾护航下,逐渐找寻出语言学、符号学的解释方法,并最终以语言学的方式呈现出总结性的文章《今日神话》。虽然,巴特的神话方法论还存在部分局限,但他却拉开了解神秘化的序幕。"今日神话"在现实生活中仍大行其道,但又是难以避免的,人们应学习巴特的视角,解救自身于"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16.
新近,我欣喜地读到了中国书籍出版社建立后出版的第一本新书:阙道隆主编的《实用编辑学》(为“出版知识丛书”之一)。中国书籍出版社是专门出版“书籍专业”方面的出版社,可以说是全出版行业同志们“自己”的出版社。这家出版社的成立,预示着新兴的出版学、编辑学、发行学、印刷学的研究正在方兴未艾地发展起来。这部近30万言的《实用编辑学》,是由京沪等地出版部门的一些社长、总编和老编辑分头撰写的。这本《实用编辑学》不但从理论上阐述了编辑领域的内部规律,而且对编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具体方法也详加论述。不仅谈了图书编辑工作的一般  相似文献   

17.
李晓林 《新闻记者》2001,(11):62-63
最新出版的《中国晚报学》 ,第一次把中国晚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努力挖掘其“学”的底蕴 ,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晚报的发展轨迹以及其独特的办报思想、办报观点和办报业务。该书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编纂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一、前所未有的专著《中国晚报学》的出版 ,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学的内容 ,开辟了新闻学的新领域———晚报学 ,而这几乎是前人未做过的事。其最重要的意义 ,在于填补了晚报学研究的空白。从目前的新闻学研究情况看 ,新闻学对日报、广播、电视甚至网络的研究相对丰富 ,而对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作出很大…  相似文献   

18.
向志敏 《今传媒》2024,(2):63-66
母题是文学电影叙事的动力因素,是整个叙事结构的潜在构成要素。神话母题是神话学中常见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共同主题或元素。国产动画电影中两个常见的神话母题“人蛇恋”与“英雄之旅”,集中体现于2019年的《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运用“神话母题”讲好国产动画电影故事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神话母题在动画电影叙事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9.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专著。有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又称“周公著《尔雅》一篇”,或言“孔子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莫衷一是。其实成书可能在西汉末甚至东汉初,略晚于《毛诗》。它缀辑旧文,递相增益,非成于一人之手,周公、孔子都是依托之词。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15日是埃德加·斯诺逝世22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事业的伟大的国际友人、世界著名的作家和记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斯诺与中国》一书。 这部书以斯诺6次来访中国,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高级领导人建立起非比寻常的友谊,写出《西行漫记》、《大河彼岸》、《毛泽东传》等8种闻名世界的中国学著作为基本线索,生动而详细地叙写了斯诺为寻“东方魅力”而来到中国,身历“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经历“一二九”运动,与宋庆龄和鲁迅相识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中国社会,只身访问陕北苏区看到中国的希望之光,作为尼克松访华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