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前几年,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董鼎山在“纽约通讯”专栏里介绍的美国报刊图书评介情况,真是大开眼界(至少对于我这个一向对国外情况孤陋寡闻的人而言)。在美国,由于出版书籍的众多,阅读书评是读者在百忙中获悉出版界信息的最经济的办法。通常受重视的高级杂志几乎每期都有书评栏目。除了最著名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半月刊)专门刊登图书评介外,其他一些有名的杂志,如《新共和》、《民族》、《新闻周刊》、《星期六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每期的书评专栏,一般都要刊登七、八篇书评,每篇书评短的几百字,长的数千字不等。《新共和》周刊每年要评介五百来本新书。出版商十分重视书评宣传,不但每有新书出版,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文艺出版社成立三十周年的时候,巴金同志抱病赶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贺词.这不是一篇善颂善祷的应景文章,而是由衷而发的肺腑之言,堪称编辑箴言的经验之谈,很值得我们这些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后生小辈认真学习.巴金同志的这篇文章和他的其他文章一样,是用自己的心灵同读者对话的.不是用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真挚的感情直扑人心的.文章一开头就"先从自己谈起",他说:"我在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新近,我欣喜地读到了中国书籍出版社建立后出版的第一本新书:阙道隆主编的《实用编辑学》(为“出版知识丛书”之一)。中国书籍出版社是专门出版“书籍专业”方面的出版社,可以说是全出版行业同志们“自己”的出版社。这家出版社的成立,预示着新兴的出版学、编辑学、发行学、印刷学的研究正在方兴未艾地发展起来。这部近30万言的《实用编辑学》,是由京沪等地出版部门的一些社长、总编和老编辑分头撰写的。这本《实用编辑学》不但从理论上阐述了编辑领域的内部规律,而且对编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具体方法也详加论述。不仅谈了图书编辑工作的一般  相似文献   
4.
每当讲到编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功绩时,我总会想到我们党的一位早逝的文化战士、太行山的老编辑家王春同志。王春(1907—1951),山西阳城人。生前是《工人日报》社长,工人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是我党的一位优秀文化战士、评论家和老编辑。王春出身贫寒,然而自幼酷爱读书。192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与赵树理同校,比赵小两岁、高两级。王春在师范读书时特别喜欢梁启超、陈独秀的书籍和文章,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新思想。因为他能写一手好文章,同  相似文献   
5.
年前,胡耀邦同志指示,要把第五次全国文代会开成一个大鼓劲、大团结、大繁荣的大会。这三个“大”的精神,在文艺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不少同志兴奋地预感到:一个繁荣的社会主义文艺新高潮就要到来。文艺的大繁荣与出版工作的关系极为密切。很难设想,作家写出了许多好作品,不通过报纸、杂志发表,不通过出版社出书,会有文艺大繁荣。可见,文艺出版事业的发展与文艺的大繁荣,是党的文艺事业发展的一体两翼。如果出版跟不上文艺大繁荣的步伐,到头来必然要拖文艺大繁荣的后腿,影响文艺新高潮的早日形成和迅速到来。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文艺的大繁荣与出版工作某些“牛步化”现象有矛盾。笔者立脚低处、局限一隅,不敢对这个问题的全面情况妄加评论。不过就平日所见、所闻、所感  相似文献   
6.
杂议书评     
现在对书评往往啧有烦言,认为好的书评不多,倒是那些“内容介绍、梗概之类的文章都冠以‘书评’之名而流行于市,有的还出自名家学者之手,这也降低了书评的水平,削弱了书评的作用,弄坏了书评的  相似文献   
7.
年前,曾听说某地出版领导部门的一位“执牛耳者”在议论新时期社会主义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的喜人形势的同时,也指出了今后出版工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和困难局面。这位领导同志用一个相当形象的比喻:“狼来了”,概括当前的困难局面。他说,我们讲了多年出版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可是每年年终结帐,各出版社不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出了大批党和人民需要的好书;而且在经济效益上也还不错,略有盈余,大都过得去。经济困难这条“狼”说来而终于未来,明年恐怕就要真的来了。这是虚张声势吗?这是危言耸听吗?不。凡在出  相似文献   
8.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充满民主、改革的精神,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开了我们的思想之窗;宛如一股汹涌的潮头,把“改革”问题推到每个人的面前。它使人们对四化的信心更足了,思想更开阔、更活跃了。出版工作不仅现状急待改革——无论从机构、体制或编、印发三个环节看,还是从选题、组稿、编辑加工或出版校对业务等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董鼎山在“纽约通讯”专栏里介绍的美国报刊图书评介情况,真是大开眼界(至少对于我这个一向对国外情况孤陋寡闻的人而言)。在美国,由于出版书籍的众多,阅读书评是读者在百忙中获悉出版界信息的经济办法。通常受重视的高级杂志几乎都有书评栏目。除了最著名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半月刊)专门刊登图书评介外,其他一些有名的杂志,如《新共和》、《民族》、《新闻周刊》、《星期六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每期的书评专栏,一般都要刊登七、八篇书评,每篇书评短的几百  相似文献   
10.
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奋斗一生、辛勤笔耕一生,写下了大量经典著作。可是这些著作在出版之初就遭到欧洲资产阶级的缄默抵制。资产阶级报纸不理睬这些著作,妄图让它们在无声无息中“死亡”。《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印数为一千册。由于这种沉默抵制影响了书的销售。书卖得很慢,到1869年底,那一千册书还仍剩有三百零八册未售出。当时,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说:“对我的书的沉默,很使我不安。我没有得到任何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