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转眼间,我参加工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每每回首刚跨入社会开始求职的那段日子,总有一种酸酸的感觉爬上心头。不是因为工作太累,而是求职太难。毕业的时候,我决定留在上大学的这座城市。这是一座偏远的北方城市,缺乏机遇,却包含了太多的“关系网”,而我在这儿无亲无故,无依无靠,加上我只是专科生,把自己“卖”掉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些地方大专文凭已到了几近被人嗤之以鼻的地步,人才交流会上,一听是大专生,便会客气地回应你一句:“对不起,我们只要本科生。”我的专业是中文,更是被冷眼到了无以复加。在这个人情和学历甚于能力的城市里,我惟有用自信和真诚作为求职的筹码。  相似文献   

2.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寒潮尚未退去,川大招就处又发出了“取消大型校园双选会”的通告,对求职路上步履维艰的研究生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今,我虽已找到了求职旅途中的完美归宿,但掐指一算,距踏上求职之路邪一天也已熬过数月,走了不少弯路。一路上,我结识了“壮士”、“烈士”无数,也总结了一些自己和朋友们磕磕绊绊中的切身“面经”,概括为“四步曲”,与各位研究生朋友共享。  相似文献   

3.
文君 《西北职教》2005,(2):34-34
“求职之路难”是很多求职的感叹。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也要摸清人力市场行情,为自己选个好职业。那么,今年哪些职业较为热门?它们的职业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4.
编故事     
吃完点心,又到了孩子们自己讲故事的时间。婧婧正兴致勃勃地讲着自编的《新葫芦娃》,忽然我听见两个小听众在小声议论:“电视上的葫芦娃不是这样的。”“婧婧在瞎编……”等婧婧把故事讲完,我特意对孩子们说:“婧婧讲的《新葫芦娃》真有趣。”婧婧说:“我喜欢的葫芦娃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我自己编的。”我表扬了婧婧,并鼓励幼儿改编或续编自己喜欢  相似文献   

5.
用人单位面试官最不喜欢的求职者有两种:一种是“只要单位要我,让我干什么都行”的人;第二种是要高职位、高薪水,但是能力和岗位需求明显有差异的人。对于第一种连自己是谁、想干什么都不知道的学生,用人单位不会愿意要,哪怕你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而第二种,对于知道自己是谁,但是不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单位也不会要。企业会说,这样的学生可能会不稳定、可能抱怨很多、可能缺乏团队精神,所以不符合企业要求。但是许多毕业生在求职时也有一肚子委屈“:用人单位总是说我没有工作经验,那我想既然什么也干不了,索性你看我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可是用人单位还是不接受。”“用人单位都希望我们自信,能干,我想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好一些,所以把自己夸大了一些,可是他们也不接受。“”有些单位问我想要多少工资,我说了,他们又说我要得太多,我不说,又说我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女学生遇到的挫折更多“求职的时候,把自己表现得像男孩子一样,他们说我形象不好;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淑女,又会说我娇气。“”应聘文秘也需要男士,应聘工程师也需要男士,应聘教师也需要男士,真的不知道女士还能从事什么工作!”今天,女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为了让用人单位接收自己,想出了五花八门的方法,明星...  相似文献   

6.
激情重燃     
做梦也没想到,80年代师范毕业生、小学高级教师的我,调到县城后居然被安排到幼儿园工作,而且还是在厨房工作。多少年来熟悉的工作环境全变了,那段时间我的心情糟透了,我只觉得天地无光,自卑之极。后来甚至索性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肯与外界交往,看见熟人绕道走,总是担心有人问“:张老师,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如果不是那次“意外”,我也不知道自己会消沉多久……那天中午,孩子们用完午餐,我也准备下班回家。走到院子里,一个稚嫩的声音意外地传到我的耳边:“真好吃。”我立即上去问那孩子“:什么真好吃?”那孩子摸着圆圆的肚子对我说“:老师…  相似文献   

7.
听孩子的话     
到一个朋友家里去,说到各自的孩子,朋友说:我这孩子特别不听话!”我笑着问:那你听孩子的话了吗?”他一愣,问:“我还用得着听他的话?”我点点头说:“你如果认为自己跟孩子是平等的,那就得听他的话——是听他说话。如果你能做到主动抽出时间听他说话,如果你总能做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再发表意见,如果你发现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哪怕是偶尔有道理,你也能虚心地接受,我相信,他就会好好地听你的话,你就不会抱怨他是个特别不听话的孩子了。”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也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开始时,我也认为所谓家教,就是对孩子…  相似文献   

8.
毕业前期的日子只能用“黑暗”来形容。与考研相关的整个过程可以说耗尽了我所有的精力与锐气。远远不止是考研过程的本身,从考试结束,我似乎陷入了一个更加黑暗的大坑。等待分数时的焦急、分数出来后的侥幸、得知国家线后的忐忑……其间的心情反反复复,直到最后彻底死心。这些皆因于当时的我太过看重读研,对于工作和进入社会存在着一种极大的恐惧。当时我把自己的将来都寄托在了考研这一件事上,如果不能读研,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受到了莫大的挫折与失败。而对于求职,我一直是把它放在实现读研目标之后。曾经有一阵我甚至犹豫地想,我是不是…  相似文献   

9.
许多求职的大学生对于与用人单位谈钱的事感到很困惑。他们一是担心一谈钱就把用人单位吓着,使自己快到手的职位飞了,于是就安慰自己“小不忍就乱大谋”,希望等到单位上了岗再说。二是也羞于谈钱,感到什么一谈到钱就“俗”了,担心把自己的形象给毁了。从目前的就业形势和我们传统的心理习惯来看,他们的担心和顾忌是有一些道理的。随着这几年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求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在求职时不敢或不愿谈及这个问题也是很普遍的。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用人单位方面也有一些不好反映。比如有些求职者一上来就问钱问待遇,一不如愿掉头就…  相似文献   

10.
返校     
又到返校的时间了。我坐在饭桌前,闷闷不乐地吃着丰盛的饭菜。妈妈在一边忙忙碌碌地替我收拾东西,不时地说:“把那盘菜吃了。”“鱼一点儿也不成,多吃点。”我漫不经心地“嗯嗯”着,胡乱往嘴里塞,因为又要回到枯燥的学  相似文献   

11.
求职如嫁     
我是在学校规定的日期前一个周签好就业协议的。5个多月的求职征战,磨去了我的耐性,也磨去了我的冲动和热情,我一手拿着签好的就业协议书,一手拿着报到派遣的批复,就好像一手拿着“婚前财产公证”,一手拿着“结婚证书”,就这样把自己给“嫁”了。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求职之前,我报考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经过三天炼狱般的煎熬,我的希望却变成了绝望.“   大痛之后必是顿悟,沮丧之后必是振作“.春节刚过,我便早早地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我的求职之路.……  相似文献   

13.
"面霸"小超的"差异化求职"小超非常不赞同将自己的求职行为称为"霸王面",他把自己的求职方式称作"差异化求职":"‘霸王面’,听着总给人一种蛮横无礼的感觉和强硬姿态,但作为求职者,不可能真的有这种强势。我的求职策略是主动出击,我的态度是谦虚而不卑微,不卑不亢地争取可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大四下学期,因为考研结果还未出来,我便也“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地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在石家庄的一次招聘会上,某一作文类杂志社招一名文字编辑,其优厚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我,当然也吸引了很多像我一样的求职者。费了好大的劲儿,我才挤到招聘桌前,冲那个满脸笑容的老师笑了笑,把简历递了过去,本来还想再向那个老师表现一下自己的,可后面人太多了,我被挤出来了。一周后,我接到了杂志社的通知:第二天上午八点半到杂志社面试。有了上次的面试教训,我提前一天到了石家庄,第二天八点到了杂志社。跟我一起参加面试的还有其他三个…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们都在安静地玩玩具。忽然,林林举起手里的积木,要向身边的一个小朋友砸过去。我一声惊呼:“林林!”小手停在半空,积木总算没有砸过去。虽然没有砸到人,但我觉得应该向林林指出他的错误。我拉着他的手,走到一边,在一条小凳子上坐下。刚要开口说话,林林忽然伸出手,在自己脸上“啪啪”打了好几个耳光。我一惊,一把抓住他的手:“你为什么打自己?谁让你打自己了?”林林气咻咻地说:“我就打。我不是乖孩子,做了错事就要打自己!”我拉住他的双手:“你是一个乖孩子!乖孩子都不打人,不打别人,也不打自己!打别人不对,打自己也不对!”林林不服气地…  相似文献   

16.
师爱无痕     
上课铃响了,一位数学老师走进教室,发现讲桌上有很厚的一层灰尘,那是刚擦完黑板的同学的“杰作”。他走下讲台,背对学生,把讲桌上的灰尘轻轻吹到讲台上,然后开始讲课。我的心灵在瞬间受到了触动。这是多么细微的一件小事,我却分明看到了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他把灰尘给了自己,把清洁给了大家。我想起自己以前处理这些灰尘的方法:站在讲台上,用教科书往台下一扌扇,或是用嘴一吹,就轻易地把灰尘“转移”到讲桌前的两个学生身上。有个调皮的学生也曾经对我说:“老师,你真不文明。”当时,我只当做他一时的调皮,并没有在意,也没有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7.
我是那种“一毕业就失业“的中专生,那年毕业后我着着实实地开始了自己艰辛的求职历程,尽管我一再在求职路上遭遇“红灯“,但我不甘平庸,孜孜地奋斗,终有所得.……  相似文献   

18.
糊涂一家子     
“到哪儿去了?我上班来不及了!”一阵吵闹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迷迷糊糊睁开眼睛,走出房间,见爸爸正急切地寻找着什么。我疑惑不解地问爸爸:“爸,一清早你在找什么?”“我的手机像从人间蒸发了,找不到了。”我不相信,也帮着爸爸一起找。桌上没有,床边没有,衣服的口袋里也没有……我们几乎翻遍了整个家,也没发现一丝线索。我问爸爸:“会不会忘在公司里?”可爸爸坚定地说:“不会,昨晚还用手机与李伯伯通过话呢!”昨晚又没人来过我家,难道手机自己飞了?这时妈妈开始唠叨:“你这个糊涂虫,肯定把手机忘在哪儿了,我来打电话问问老李。”接通电话后…  相似文献   

19.
2003年4月1日,愚人节。这天,我实现了心中的一个梦想:在气派的《深圳特区报》报业大厦,面对六位主考官的轮番轰炸,我平静地表达着自己。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下午体检过后,我实际上已经被录取了。两天后,当他们电话通知我被录用时,我不禁回想起了自己那“柳暗伴随着花明,欢喜蕴涵着苦涩”的求职经历。  相似文献   

20.
一天,我到一所学校听课,正赶上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一位家长从老师那里拿了一份招生简章,顺手递给身边的儿子,说:“自己看吧。”那个六岁的小家伙拿起简章一板一眼地读起来,居然一字不错。我好奇地与这位家长攀谈起来。家长告诉我,在儿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在家里把孩子所有能够看得到的东西,都贴上名字,写上“桌子”“椅子”“冰箱”之类,时间久了,虽然没有刻意教孩子认字,但孩子已经自己认识了很多字。在感叹这位家长匠心独运的教育方法之时,我想:教育是讲环境的,营造这环境的资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语文课堂也是如此。教师的每一句话,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