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党报宣传面临的问题 中国报业的格局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报种并存的格局.政治性报纸的根本任务和最大特点就在于宣传,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报一直以来承担着政府传播的功能.新闻界关于党报理论的研究也经历了从.喉舌论","党性论"到"生命论","导向论","创新论"、"根底论"、"艺术论"、"道德论"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尹明华 《传媒》2006,(12):41-42
时下,新技术支持下的新兴媒体给传统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报业发展遭遇"拐点","纸媒贬值论"、"纸媒边缘论"等消极言论顺势而生,对读者和广告商形成误导,给报业经营带来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冲击了国内报业的发展,使其面临发行量萎缩,广告率下降,读者流失等诸多困境。报业界的"拐点论","报业消亡论"使报纸的生存问题急需关注。新媒体的崛起是否会使国内报业灭亡?新媒体时代国内报业如何生存?首先对新媒体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其次就美国和日本报业的发展做了分析并从中得出国内报业发展的启示。然后对国内报业的现状做了简要概括。最后对国内报业的生存法则做了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肖景辉 《传媒》2007,(1):18-21
中国报业走过了不寻常而又耐人寻味的2006年. 这一年,传媒学界和业界中关于报业的悲观言论依旧不绝于耳,"拐点论"、"抛物线论"、"冰河期论"等各种学说此起彼伏.中国报业从业者和前一年度一样,依旧聆听着国际国内"纸质媒体经营整体下滑"的舆论;依旧承受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给报业广告增长带来的经营压力;依旧感受着新兴媒体"兵临城下"的紧迫形势……  相似文献   

5.
"报业没有经营人才","报业最缺经营人才",受这一观念影响,一些经营相对落后的报社不惜重金从业外挖高手,从其他行业寻找高参、引进人才.但实际情况是,这些报社的经营效率与经营质量却没有质的提高.报业真的没有经营人才吗?报业的经营人才要从哪里来呢?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全媒体"逐渐成为国内各类期刊、杂志、广播、电视中频频出现的一个关键词,诸如"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等.而在新闻传播实践领域,全媒体实验是从报业(传媒)集团开始的.①然而,"全媒体"到底是什么?学界至今还没有形成共识,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不过,学者们对"全媒体"的关注和探讨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号称中国报业海外上市第一股的北青传媒在2005年中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下降28%,利润同比更是下降了99.7%。而在国内上市的赛迪传媒,其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5.31%。几家欢喜几家愁,2005年中国报业遭遇严峻的考验,而中国新媒体行业却一路叫好,分众传媒和百度先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筑就了中国媒体产业两道不同的风景线。过去的一年,中国传统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遭遇了刺骨的伤痛,于是有人认为报业“寒冬”已经来临,大呼“狼”来了。痛定思痛,报业的冬天真的已经来临吗?现在下结论也许为时过早。但是有一点,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8.
金碚 《传媒》2007,(2):32-34
关于报业发展态势的基本判断 对中国报业所面临的形势笔者曾经做了这样的基本判断:中国报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广告收入增长率的下降甚至负增长,并不表明中国报业已经落入了"未老先衰"的宿命,也就是说,中国报业并不是还没有充分成长,尚处于发展水平很低的阶段,就已经进入了同西方国家同样的"夕阳"时期,注定要衰退了.  相似文献   

9.
关键 《声屏世界》2012,(10):79-80
自从2005年报业"寒冬论"、"拐点论"出世之后,中国报业广告一直在"狼来啦、狼来啦"的氛围中跌撞而行。当时间转至2012年,在传统媒体广告整体欠佳的行业大势中,报纸广告更是以同比降幅达到7.3%的态势,向行业宣示:也许这次,狼真的是来了!趋势似乎是清晰可鉴,危机似乎也是更加地近在眼前,那么,报业广告的未来在哪里?从危机中寻找转机、战机的策略在哪  相似文献   

10.
印象中,报业寒冬论出现大概已经有四五年,然而这些年来国内报业不仅没有凋零,许多报纸反而呈现出勃勃生机,事业做得更加红火。因此就可以断言报业寒冬论错了吗?也不见得。无论从提醒的角度讲,还  相似文献   

11.
《传媒》2005,(7):16
目前中国同城报业大战激战正酣,其实中国只是一个分战区,纵观整个世界报业的发展,报业发达国家的同城大战之序幕早已拉开,甚至有些已经行将谢幕.我们不妨冷静观察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报业是如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以及他们的成败得失.这些"他山之石"也许可以起到"攻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詹新慧 《传媒》2007,(4):7-7
报业的"寒冬"论和地方政府的撤出,使地方新闻网站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目前,部分原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新闻网站已经和当地强势报业集团合并,有的是从内容、人员到外部形态完全合而为一,如安徽的"中安网"和"安徽在线"划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改名"中安在线";有的还只是一纸声明,实际运作依然是两套人马、两个网站,如"北青网"和"千龙网".  相似文献   

13.
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殃及中国,原来已经在媒体格局中日渐式微的中国报业再受影响.一面是报业相对落后的介质形式、生产方式难以适应科技与市场的变化,另一面则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报业这艘老船继续前行,但这样的动力将有多大?报业真的还有前途吗?中国报业茫然地徘徊在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报业经营更加凸显出"整"与"合"的特点,这是报业发展的大势.实质上,报业集团也是一个法人实体,尽管它有政治属性,但在新形势下,它的运营更多的体现了企业属性.而整合、兼并,上市,恰恰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所以,在报业经营中,做好资源整合的文章,也是顺势而为.目前,在大众报业集团展开的百脉泉矿泉水公司与发行公司的资源整合工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是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局年,也是新中国下一个60年的起始年.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报业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新的"拐点"上--以报业规模、普及程度、办报水平和盈利能力等指标来考量,中国报业已经越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步入初步成熟期.在这个全新的拐点上,中国报业的核心命题正在发生变化--"求创新、谋长远"乃当前中国报业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成都,中国都市报的发源地,这里有过可谓"惨烈"的报业竞争.经过报刊治理和整合,成都报业市场的格局目前基本稳定.本刊记者探访成都报业发现:集团层面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新一轮竞争的特色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17.
"心理恐慌比的实际影响要重" 中国记者:金融危机对广东报业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您如何看待中国报业今后的发展? 梁国标: 这场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相当明显.报业经济作为整个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难以独善其身.广东报业市场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范以锦 《传媒》2006,(2):16-18
春夏秋冬,是自然的更替.我们早已熟悉某一报刊或某种报刊的严冬,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某些报社的严冬,但是我不认同整个报业的"严冬论".报业作为一个产业,将在外部压力下进发出内部整合和创新的激情,迎来真正稳定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3,(21)
报业实现战略转型,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然而当前受体制约束,报业只能采用剥离经营性资产的方式上市,采编资产则严禁上市。本文针对剥离上市给报业发展造成的诸多弊端及整体上市将成为报业上市的必然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就报业整体上市如何处理"资本"与"文化安全"之间的矛盾问题从政府监管方式的改革及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丁明锐  马倩颖 《新闻世界》2008,(11):129-130
目前,国内已有包括博瑞传播、北青传媒、以及07年刚刚获批准上市的粤传媒等在内的6家报业集团成功上市。而包括深圳报业在内的诸多国内报业集团也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划着上市融资。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报业集团上市的方式,分析传媒上市的益处及弊端,比较海外报业上市的主要特点,结合我国特有的媒介环境,试图得出我国报业倾向于上市融资的原因。同时,结合我国报业集团上市的运作特点,提出了报业上市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