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中,勾画了内含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主要方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想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地搞好经济报道,必须认真学习十五大报告,深刻领会十五大报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精神。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搞好经济报道,必须准确理解十五大精神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喉舌性质和根本任务,决定了它宣传什么,不宣传什么,怎样…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工作中怎样做三农报道,宣传什么,怎样宣传,是当前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报要办出特色,很重要的一关,就是要发挥办报者的创造性。我们讲的创造性,是在合乎党中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础上,按照对客观事物的正确理解,进行新闻报道,用生动具体的、新鲜活泼的典型宣传党的政策和党委的意图。这样的创造性与接受党委的领导、当好党的喉舌是一致的。创造性地工作,就要统观全局,细致地规划,精心地经营有本地特色的重大典型的宣传。我们办报者,对于什么应该报道,什么不应该报道,什么要突出报道,要做到战略上有规划,战役上有路数,表达上有方法。胸中有全局,宣传重点就有了“主心骨”,识别典型就有了“试金石”,尽管各方面的报道任务繁重,反映到版面上就有了“主旋律”。如果全局不明,遇到什么报道什么,吃“碰食”,一些本来有特色的典型,也会湮没在一般化的宣传之中。基于这个认识,近几年来,我们对突出报纸的地方特色进行了探索。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怎样宣传好中共中央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全国各家新闻单位都在研究报道的问题,如果不抓本省有特色的典型,把改革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思辨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辨美是思考现实,明辨事理所表现出的一种美学素质,它是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极其重要的特征。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思辨性就在于它不仅要报道在经济领域中发生了什么,还要究其原因探讨“为什么发生”和“怎样发生”等深层次的问题,从中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倡导科学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新观念。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得好:“观念,可以改变历史史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1994,(6)
三峡工程建设宣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目前,在新闻宣传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是宣传不要太“热”,要适度,多做少说。二是对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宣传,注意不要调子太低。比如有的报道宣传库区经济“付出了牺牲”等等。有些问题可通过内部反映。三是对三峡工程在几十年论...  相似文献   

6.
有的同志提出,正面宣传是表扬,那么,批评揭露是不是就是反面报道,因而根本不能搞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来看问题。判断一篇报道的性质,要看报道的内容,即所报道的事实是什么;也要看报道的形式。即怎样表达事实的。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忽略。但是,归根到底,是要看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观点来进行报道的。正面的事实,于我有利的事实。一般来说,写出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概念,越来越多地被新闻界的同仁们所谈论,那就是:度。什么是“度”?怎样认识新闻报道中度的作用?为什么它变得“时髦”了?怎样掌握这个度?这些问题,确实需要大伙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一番。本文算是在这个课题上的点滴想法。一“万元户”宣传上的教训,如今已成为过时的话题。如果从“度”的角度想一想,也许还有新的启发。要宣传“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报道若干“万元户”的出现,确实是个好办法。但问题是报纸上“万元户”的“浓度”大大超过了实际生活中“万元户”的“浓度”。报纸上,比比皆足,生活里稀稀疏疏。结果,我们的报道夸大了农民的富裕程度,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对外宣传,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对象做工作。这是对外宣传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是,长期以来,在某些对外宣传和报道中,往往是“一厢情愿”,即只考虑“想要读者知道什么”,或“我写什么,你看什么”,或“有闻即发,读者看不看,我不管”,或将适于国内读者的东西,全盘端给海外读者,而不是从海外读者的需要出发,研究“海外读者想知道什么,不喜欢什么”。即:脑中不知读者是谁,  相似文献   

9.
对于什么是“用事实说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强调的是“事实”,也就是说传播某个观点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不能为了自己的宣传意图来制造事实;一种观点看重的是“说话”,认为报道事实就是为了宣传某种思想;还有一种观点将“说话”的含义泛化,认为它不只是指“观点的宣传”,“报道目的”也是其应有之义,比如报道生产和市场的信息,就是为了帮助生产者和经营者了解经济动向,等等。①那么,“用事实说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对此,最经典的莫过于胡乔木1946年9月1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所作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党全国工作着重点的转移,经济宣传已成为报纸宣传的中心内容。作为一张县报,怎样围绕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来搞好经济建设方面的宣传呢?我们觉得,加强经济宣传,不光是多报道一些生产情况,增加一点经济报道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报道质量,增强宣传效果。要做到这点,我们  相似文献   

11.
经济报道:专业与通俗融合才完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经济报道是新时期党报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既是对全党工作的总要求,也是党报经济宣传的着力点。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经济宣传,拓宽报道视野,挖掘报道亮点,改进报道方式,努力开创经济报道的新局面。本期《前沿关注》专栏讨论“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选发5篇文章,分别探讨了怎样看待经济报道的专业化与通俗化、重视“三农”报道、如何以舆论监督促进经济发展等问题。搞好搞活经济报道是一个大题目。几篇文章不可能涉及所有方面。我们将这个问题提出来,希望大家共同来研究,以更好地推动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闻媒介都把经济报道摆在重要位置,突出宣传,但是,经济报道的主题“浅、散”,力度不够是普遍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练好经济报道的“硬功”, 这个“硬功”,就是指编辑记者强化经济意识,熟悉经济工作,了解经济建设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提高捕捉经济新闻的能力,采写出“外行看得懂,内行不觉浅”的高质量的经济新闻稿件。练好经济宣传的“硬功”,进入“角色”是首要的。经济建设是长期任务。经济报道作为新闻宣传的一个主要内容也非一日之计,这就迫切要求编辑记者从思想上对加强经济宣传要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置身于经济建设的洪流中。现在新闻界有一种现象,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经济宣传的地位也越加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以经济报道为中心,”但无疑,它是当前新闻宣传中的重头戏。在每一部经济报道的电视作品中,记者都要面对着素材中无数个人点和出点。因此,找准出、入点是我们在宣传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一、入点:要善于沉入宣传中去寻找视角在当前社会接轨、利益重构的关键阶段,电视经济宣传无疑应当聚焦“领导关注的中心工作”。但另一方面,“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应是记者们“大写特写”的镜头,因此寻找一个好…  相似文献   

14.
报道什么? 11月中旬,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发动一个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以后,我们作经济报道的记者开了个碰头会,大家觉得应该立即行动起来,用自己的报道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个会上,大家肯定了要进行增产节约报道,但是报道什么呢?没有成熟的意见。有的人主张先宣传节约方面的先进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中央制定了明确的方针,这就是:第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原则;第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那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好的批评报道对于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批评报道应该遵循怎样的方向,把握在什么“度”上。近几年来,我连续发表了10多篇指名道姓的批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较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学习中央的方针,总结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批评报道要取得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就必须服从于三个“有利于”的大局,即: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有利于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扶正压邪,化瘀活血,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为此目的,记者需要做到六个  相似文献   

16.
长云同志: 你在来信中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把经济报道写得更生动些,更活跃些,更显得有血有肉?”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要把经济报道写活。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在题材上要“抓活鱼”,内容上要敢于触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形式上要改进生产,会议的老一套报道程式等。在这里,我想先谈其中的一个方面,即处理好报道中“骨头”和“血肉”的关系,力求使经济报道丰满一些,引人入胜一些。有些通讯员的来稿主  相似文献   

17.
石晓姝 《记者摇篮》2006,(11):61-62
经济报道,在企业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分量。因为企业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因而它要求企业的报纸也必须用大量的篇幅,经常不断地、突出地进行经济方面的宣传。正因为如此,经济宣传能否显示出特色,对于整个企业报能否办出特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企业报经济宣传的特色呢?或者说,衡量企业报经济宣传特色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标志之一: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企业报在经济宣传上怎样才能有个性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体现:一是要体现本行业的特点。用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钢铁企业报应办出“…  相似文献   

18.
有人把经济报道中的“有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称为“家常菜”。现在的一些媒体的经济新闻,多是一般化的工作性报道、肤浅表象的报道。每年的“开门红”、“首季”、“半年”、“全年”这几个时段的“成绩快报”,如同白开水,读不欢迎。其实,只要媒体把读天天吃的“家常菜”做出特色,也能合乎大众口味。  相似文献   

19.
自党的中心工作已转移到抓经济建设上以来,经济、科技的宣传就在我们广播宣传中占有相当重的份量,可以说是“重头戏”.怎样唱好“重头戏”?我在编排节目、采写稿子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要把经济、科技宣传搞活些,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介中经济宣传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不论是日报还是晚报,经济报道的分量都大大加强。也许可以这样说,一张报纸的可读性,在相当程度上要看经济报道搞得是否出色。羊城晚报作为中共广东省委直接领导的一张党报,它的任务与机关报的日报不同,与作为日报补充的晚报也不尽相同。怎样把羊城晚报办得既不同于日报,又有别于其它兄弟晚报,使它具有“两栖功能”,是几年来探索的课题。在报纸宣传中占重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