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体阅读思考】写说明文要“言之有序”,读说明文,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序”,才能掌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容。阅读《海光》首先要掌握这篇文章的说明次序。有两道阅读思考题: 一、《海光》的整体结构如何?它是怎样按事理安排逻辑顺序的? 二、每节说明的逻辑顺序有什么特点,各层次间是怎样关联的? 其次,对于人们生疏事物的说明,往往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在阅读时认真体会比喻说明对于说明事物的特点所起的作用。【阅读入门指津】这是篇说明海里发光现象的文章。读者中可能有人见过海里的发光现象,而大多数读者没有见到过,那么要向人们介绍“海光”,首先要说明海光是个什么样子。用“绚丽的海光”这个标题,鲜明而引人注目。先说明了海光是什么样子,那么下一步就该说这光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东西在发光,这是紧接着海光现象而产生的疑问,用“光从哪里来”这样的标题进行说明,顺理成章。当说明了这些光是海洋中的生物“从细菌到鱼类,从小虾到  相似文献   

2.
【初四册】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教学导引1 从教材的整体安排上来看 ,第四册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是 :联系生活 ,着重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因此 ,全册六个单元有三个都是说明文单元。这三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都是联系文体特点阅读说明文。写作方面的学习重点是恰当安排说明顺序 ,正确使用说明方法。2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 ,有介绍建筑物特征的 ,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 ;有说明某种自然现象成因的 ,如《日本平家蟹》 ;有解释某个科学道理的 ,如《万紫千红的花》 ;有介绍某种动物习性的 ,如《蜘蛛》。阅读这些文章 ,可以…  相似文献   

3.
【自学目的】学习比较说明的方法,领会其作用。通过不同机器人的比较,认识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的远大理想。【自学重点】从不同机器人的比较中,领会比较说明法的作用.【阅读提示】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学习之前,我们可以复习前面的知识短文《说明的方法》(四册26页)。以前我们已学过一些说明文,说明文是用简明  相似文献   

4.
通过本单元学习,应着重提高综合阅读能力。本单元四篇课文中,三篇都是说明文,它们以介绍知识为主,主要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我的“长生果”》是一篇散文,语言具有文学性。我们要认真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重点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如何安排结构层次的,理出作者的思路。在自学三篇说明文时,可运用说明文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考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科学作品是以科技内容为题材的文章,包括科技说明文、科技小品等等。阅读科技作品,要注意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近几年来,说明文阅读题基本上以科技说明文和环保说明文作为考试内容。我们学习的重点,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概括说明的内容,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确定说明顺序(;4)把握说明语言的特点(;5)回答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1.概括说明的内容阅读说明文先要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说明的内容。有的题目要求概括全文内容,有的则只要求…  相似文献   

6.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课文收入了同一作者写的两篇科普说明文。这两篇文章在构思上,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阅读这两篇说明文,可以采取前后对比的方法来进行,可以集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说明的顺序上,这两篇说明文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说明序列? 二、作者在撰写这两篇说明文时,根据说明对象的各异,采取了什么不同的构思方式?前后比  相似文献   

7.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新闻的全标题还有两句话:“实事求是的结晶”。“知识界的集体奉献”。这两句实际上就是我们阅读思考的两个基本点,因为本文的内容重点也就是这两条。从这两个基点出发,还要拓宽阅读的思路,即: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两个基本点的,因此,下面几个问题要搞清楚。一、作者是怎样叙述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态度的?在述中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总体阅读思考】这是一篇人物通讯。题目怎样理解?副标题与正标题的关系怎样, 主体部分的三个小标题是三个人物各自说的话,这些话从怎样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他们这些赤子对祖国的态度? 三个人,属于三种类型,文章是怎样把他们组织到一篇文章里来的,文章的主题包含着怎样的时代特征? 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题目,“悠悠赤子心,殷殷报国情”,忧思重重  相似文献   

9.
【总体阅读思考】 1、这篇介绍海洋知识的说明文,立意深、构思巧、写法活,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2.说明的序列有时间式、空间式、程序式、并列式、推进式、总分式等,仔细阅读课文,你认为本文采用的是哪种说明序列?为什么? 3、木文采用了解释、举例、数字、对比、引用等说明方法,仔细阅读课文,你认为哪几种是主要的?在使用这几种说明方法时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文举例说明。 4、本文既有丰富的知识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使人读后耳目一新,深受启迪。写一篇500字以内的读后感,谈谈你读后的感受。【阅读入门指津】 1、为什么说这篇说明文的主要特点是立意深、构思巧、写法活?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燕 《小学语文》2009,(3):38-39
【教学背景】 1.学生已熟读课文内容。2.学生已知道这是一篇说明文。3.学生已略懂通过阅读概括出文章重点,并归纳成脑图。  相似文献   

11.
<正>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以其内容的科学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简明性,成为历年中考阅读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备考策略】考查说明文的阅读要点通常有:说明对象及特征、概括说明的内容、分析说明顺序、辨析说明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品味说明的语言。答题点拨一:怎样概括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的内容,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根据题目要求,从题目或关键词句中捕捉、筛选和概括有效信  相似文献   

12.
【总体阅读思考】一、这篇文章的驳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二、第二段是怎样反驳错误观点的?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三、文章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对批驳错误观点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向沙漠进军》是一篇介绍自然现象的科学说明文,涉及的内容多,行文也较为复杂。怎样确定教学要求?从以往教学的说明文和知识短文来看,学生已学过说明文的三种结构顺序(时间、空间、事理),四种说明方法(举实例、打比方、作对比、引数字),做过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练习。于是我从说明文教学的总体出发,依据文后“思考和练习”的提示,确定了《向沙漠进军》的三点教学要求:(1)理清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顺序,解决文后练习二、三题。(2)复习已经学过的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四种方法,重点学习释概念说明法,解决文后练习一。(3)复习“限制和修饰”的知识,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决文后练习四。明确了教学要求后,下一步便是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为了把课上得实一点,活一  相似文献   

14.
【重点难点说明】本单元学习的重点知识有 :理解并把握说明文的两种基本类型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 ,常见说明方法的运用 ,通过把握中心句理解段落内容和全文内容 ,语言的准确性 ,等等。难点知识是说明方法的具体运用。【重点点拨】1 .说明文的两种基本类型。参读课本 31 5页《谈谈说明文》第一段 ,要明确本单元的《死海不死》《统筹方法》《向沙漠进军》都是典型的事理说明文。这些事理说明文除要说明事物特征、性能外 ,重点在于说明事物特征、性能等寓含的科学道理 ,往往通过现象、表现去分析内在原因、道理。2 .把握中心句。把握中…  相似文献   

15.
陈张燕 《教书育人》2014,(12):67-68
《麇鹿》是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如果在教学时仅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着手,学生能条理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是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笔者结合文章体裁的特点,尝试从“故事味”、“文学味”、“神秘味”三个角度人手,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6.
【原文】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这些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分析】科普说明文怎样一开头就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呢?《食物从何处来》这篇文章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开头段相当重要。《食物从何处来》的开头段很有启发性,而且语言很形象。它先不急于回答“贪物从何处来?”这个问题,甚至不提  相似文献   

17.
第二册第六单元共包括四篇文章:《驿路梨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除第一篇为记叙文外,其他三篇全为说明文。 为什么本单元要将两种不同文体的文章混合编排呢?不妨让我们揣摩一下编者的意图。“单元提示”中谈到:“记叙文或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运用记叙或说明的表达方式。”从这一意义出发,我们不难知道,要写好记人叙事的文章,往往要动用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五单元中的“叙述与描写”;本单元《驿路梨花》中的“叙述与抒情”。同理,要写好说明文,也不仅仅只是说明一种表达方式,它还得兼用其他,或叙述,或描写,如本单元中的三篇说明文即是如此。不过,从本单元中的四篇选文看,尽管文体不同,但教学的侧重点是一致的,即让  相似文献   

18.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篇新编选的阅读课文。它是篇很好的说明文,好在内容好懂,知识性强,章法严谨,用词准确、生动,说明方法多样。象这样的课文应提出怎样的阅读要求、又怎样进行教学呢?一种办法是要求学生写写段意,答答课文后边的练习。这是较低的要求和较乏味的方法。再一种办法是根据文章的特点,在已学过的知识短文《描写和说明》和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理念】《〈物种起源〉绪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板块的第一篇课文,此文既是一篇典型的绪论,又是一篇科技说明文。作为绪论,该文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过程、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作为科技说明文,该文体现出一般"科普说明文"的体式特征,具有"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等特点。根据王荣生对阅读对象和阅读层次的划分,科学普及文章属于阐释类信息,其阅读层次  相似文献   

20.
【总体阅读思考】一、这是一篇报告文学。阅读本文,应怎样领会报告文学这种文学样式的主要特征? 二、本文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和感人细节,把徐恩来这个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并充分表现主题。三、作者在描述人物和事件的时侯,怎样做到“点面结合”,“点“是什么?“面”是什么? 四、研究本文的结构:线索和写作顺序。五、从这篇作品看报告文学的政论色彩,它表现在哪里? 六、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阅读入门指津】报告文学既不是新闻,也不是短篇小说.它是用文学手段表现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是带有新闻报导性的一种文学样式.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