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京派文学家中,沈从文和李长之留下的关于鲁迅的批评文字是最多的,他们代表了京派的鲁迅观。尽管李长之和沈从文对鲁迅的个人情感很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从文学的本体论立场出发。为我们勾勒了两个鲁迅形象:诗人鲁迅和战士鲁迅。他们理解和赞赏诗人的鲁迅,评论不乏真知灼见,对后者的鲁迅却多有误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都市叙事与想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3 0年代文学格局中的三个主要文学流派都对都市有不同的文学想象。左翼对于都市的意识形态叙事 ,新感觉派对于都市的现代主义叙事 ,京派和老舍对于都市的文化叙事都是从不同层面呈现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驳杂景观 ,而其在致思途径、文学视野、表达方式等方面反映出的特质则标志着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文学文化批评的提出是基于对文学的文化学认识。文学文化批评把保持自主的广度、批判的力度和科学的态度作为自己的基本立足点。文学文化批评的基本对象是文学文本 ,研究文本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其基本任务。把握文本中的文化精神 ,必须思考其为人们提供的文化视界的性质 ,辨析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文化认知控制的属性 ,评价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情感和情感体验的取向与质量 ,看其是否能激发人们对自己文化的反思 ,并能给人们以价值更新的启示 ,为人们优化自己的意义世界提供精神资源。文学文化批评的最终目的 ,在于促使社会自觉维护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地革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作为一个流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政治、文化和生活环境等多重角度,展示了它从发展壮大到逐渐沉寂的过程,欲从中探寻其面临的内在深层困境的根本原由。  相似文献   

5.
作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之间最基本纽带的翻译批评,是对跨文化和跨越历史的翻译活动的有效思考和科学评价.翻译工作要科学和谐地发展,必然离不开翻译批评.翻译批评能够保证翻译的价值从理想变为现实,从而更加充分地吸收和消化异域文化中的精华,繁荣自身的文化建设.本文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分化关系、翻译批评转向在场、翻译批评重点聚焦译者行为批评以及"互联网+"翻译批评等视角,研究翻译批评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文学批评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批评标准、方法,围绕着批评对象而展开的分析、阐释、鉴别、判断的理性活动,它意在表达批评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观点立场.批评对象是批评主体表达自己意愿和取向的媒介,更是文学批评活动的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文化热 ,客观上打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相对沉寂的局面。文学的文化批评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阈 ,但同时也相对地忽略了文本的细致分析等传统文学研究较为关注的方面。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化批评以深刻的回望与反省 ,而实现对文学的文化批评进行再批评 ,以期昭示科学研究之精神 ,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多元语境下的大众文化急需健康的批评,就大众文化批评的性质而言,它应具有批评内容的精神建设性、批评导向的人文指向性、批评方式和方法的文化兼容性.坚持以上性质是保证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前提,是进行大众文化批评必须坚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近20年来云南文学批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不急于建立云南文学批评流派,不单一张扬某一种理论批评大旗,正视云南文学多元化的现实,云南批评家应从多种批评理论出发,建立自己的批评个性,从阅读作品的基础做起,通过总结云南文学现象来发挥对云南文学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他们是因为相似的人生情怀和创作主张走到了一起,形成一个弥漫着浓郁的学院气息的文学团体。在性情上,他们追求人生的艺术化;在创作上,他们主张经营"自己的园地",提倡言志派文学和严肃的文学观。虽然是在辉煌中落幕,处于巅峰中的文学流派已不复存在,但"京派"的人生取向、精神追求、创作实绩却历久弥新,没有随着历史的烟云而消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