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鱼水乐     
要让小班孩子敢于通过绘画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想法,就要让他们感到自己画的线条有意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决定先引导他们画波形线。我用情境游戏的方式来引出这次绘画活动。我手里拿着一些事先剪好的小鱼,对孩子们说:“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我要找我快乐的家。哪里是我快乐的家呢?”孩子们都说水里、河里。我请孩子们在纸上给小鱼画些水,当做它们的家。有的孩子拿起了笔,有的孩子似乎还有顾虑。于是,我在孩子们中间扮做小鱼游来游去,并不停地启发他们。发现有  相似文献   

2.
那是一个下午,孩子离园的时候,我和孩子们正玩着有趣的游戏。由于游戏还在进行着,我无暇顾及每一位家长,只是用点头、微笑示意。渐渐地,只剩下几个孩子还没有人来接,我就和他们继续玩游戏。这时,杰杰的妈妈来了,她把杰杰喊走了,边走边和杰杰讲着什么。我刚想走过去,见他母子俩已走远了,只好作罢。我打扫完活动室,关门准备离开时,门口值班的老师急冲冲地走来说:“你班是不是有一个叫杰杰的小朋友,他妈妈刚才在门口发脾气,说老师素质差,连孩子是谁接的都不知道,还教什么孩子。还说老师对他的孩子有偏见,为什么星期五孩子没得到小红花。另外还讲了一些极不礼貌的话。”  相似文献   

3.
一节幼儿园手工课后,地上满是孩子们桌上掉下的废纸。我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他们在没有教师提醒的情况下,对此事的反应与态度。大多数孩子或稳坐“钓鱼台”;或视而不见的在废纸地上来来往往;有好几个孩子低着头正在悄悄把自己脚下的废纸进行转移;只有极个别的孩子默默地把自己周围的废纸捡干净并扔进垃圾篓。这件小事反映了班上孩子们身上的诸多问题。课余通过挨个谈话,大部分孩子肯定地回答“看见了满地纸”,个别孩子说是没注意。他们的回答很干脆,有的说“我又没掉好多纸到地上”;有的说“我那时正在折纸”;有的说“我不愿捡”。听了孩子们…  相似文献   

4.
潮汕陶瓷     
有一天,崇舟的手上印了一个“奥特曼”的图案,孩子们都围上去观看。正在这时,我的杯子不小心掉在地上,碎了。孩子们闻声都闪开了,只有一个孩子蹲到碎瓷片边上,问我:“老师,杯上的小熊变成两半了。奇怪,这上面的图案是怎样印上去的呀?”其他孩子听了也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画上去的。”有的说:“是用纸印上去的。”“昨天,我用泡  相似文献   

5.
谈爱色不变     
方芳特别爱哭。今天,她又哭了,旁边的小朋友说是杰杰惹的,可杰杰委屈地否认了。这时,方芳抽噎着说:“杰杰说爱我。”旁边的小朋友听了都哈哈大笑。孩子们说“爱”“结婚”之类的话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直以来,我不知该怎样解释这个问题,所以每次总是设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可今天望着一个流泪、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我想,避而不谈不是好办法。爱,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在爱着和被爱着。于是,我问孩子们:“爸爸、妈妈爱你们吗?”我特别突出了“爱”这个字。孩子们  相似文献   

6.
蜘蛛捉虫     
活动背景 有一次散步.幼儿发现了在树枝上织网的蜘蛛都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交流起外形、织网的本领。有的幼儿还在地上学起了蜘蛛爬。看到孩子情绪高涨.我被他们深深打动,于是,在观察和交流对蜘蛛的认识后.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7.
潮汕陶瓷     
有一天,崇舟的手上印了一个“奥特曼”的图案,孩子们都围上去观看。正在这时,我的杯子不小心掉在地上,碎了。孩子们闻声都闪开了,只有一个孩子蹲到碎瓷片边上,问我:“老师,杯上的小熊变成两半了。奇怪,这上面的图案是怎样印上去的呀?”其他孩子听了也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画上去的。”有的说:“是用纸印上去的。”“昨天,我用泡泡糖里面送的水贴纸贴在手上,图案就牢牢地留在我的手上了。老师,陶瓷杯上的花纹是不是也是水贴纸印上去的?”孩子们都想了解陶瓷穿花衣的秘密。他们猜想了许多做花衣的材料,如邮票、商业广告纸、水贴纸、报纸、花…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大班数学活动中,孩子们都拿出了自己带来的小棒,老师表扬了那些带有精巧小棒的孩子,而把那些做工粗糙的小棒随手往地上一扔.精巧小棒是家长做的或买来的,而粗糙小棒是孩子用树枝、竹片自己完成的.无独有偶,某班出画刊,幼儿兴趣很高,纷纷拿出自己的画,一位老师说:"这些画画得不好,像大花脸."孩子的学习热情瞬间就被泼上了一盆冷水.  相似文献   

9.
纲要点击新《纲要》指出:“老师要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案例一在一次手工制作课上,老师为小朋友提供了树枝和彩纸,彩纸上事先画好了花,并要求孩子拿剪刀沿曲线把花剪下来,然后粘贴在树枝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忙得不亦乐乎。老师发现有的孩子没有按要求去做,而是把一些纸张的下脚料或卷、或搓、或撕,形成不同形状的花,往树枝上粘。老师非常生气,孩子却分辩说:“老师,我见到的…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我喜欢让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多彩的世界。每次写生结束,我还喜欢和孩子们共同评画、赏画。开始时,大家不愿意把画交给我,他们有的蹲在地上,有的藏在后面,特别是郭鑫同学,常常躲在一旁不作声。记得今年春季的一节美术课上,我和往常一样,让同学到前面来和我共同讲评作业。同学们立刻围了上来,只有郭鑫躲在角落里。当我拿起他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激发孩子画画的兴趣,每次他们画完画,我都给他们盖上刻有各种图案的小红印。这些图案有小鱼、飞机、五角星、香蕉、小狗等,孩子们可喜欢了。有一次,孩子们画完画后,我在他们的画上盖上了他们喜欢的“小鱼”印章。而后,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参加户外活动去了,只有浩浩躲在活动  相似文献   

12.
案例:我在教学“数一数”这一课时,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让他们自由地在校园里数一数,孩子们开阔的思维让我很是吃惊:有的数花、有的数小树、有的数篮球架、有的数教室,还有的孩子趴在地上数蚂蚁,踮起脚数树叶。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当他们不断地发现新鲜事物时,都会很高兴  相似文献   

13.
我依然记得     
和孩子们在一起六年了,有些记忆已经随着岁月消逝,有些记忆则随着时光永远雕刻在我的心里。 一天,早春的北京刚刚下过小雨,空气中还留有泥土的芳香。孩子们一到操场就被小蜗牛吸引住了。有的孩子拨动小草,瞪圆眼睛在寻找小蜗牛;有的孩子轻轻地把小蜗牛放在手里观察;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用各种方法让小蜗牛伸出头来……每个孩子都流露着喜悦之情!要回班了,这些小蜗牛怎么办呢?孩子们都用依依不舍的眼神望着我,似乎要我给他们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4.
鸟巢     
郑小丽 《山东教育》2008,(10):38-38
上午早操后,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在操场上自由活动。 这时,远处五个孩子异常的举动吸引了我的注意,他们聚集在一起,好像商量着什么。我不想打扰他们,就远远地看着。只见他们商量好后就散开了,四处寻找着什么。不一会儿工夫,他们有的拿着干草,有的拿着小石块,有的拿着树枝回来了。  相似文献   

15.
创意贴画     
本学期,大一班美术课由我上,这个班的孩子们喜欢画画,而且有的孩子还真画得不错,不过每次美术活动过后,总有绘画练习纸被扔到垃圾筐里,我看着被孩子们扔掉的画,真有点心疼。几天前我不经意地翻看幼儿的练习画,灵机一动,何不变废为宝用废画进行创作呢?于是我挑了几幅画剪下上面的各种图案,重新组合粘贴起来。美术课上,我拿出粘贴好的作品让幼儿看看这幅画是谁画的,大家都说“:这不是画的。“”那是怎么来的呢?”孩子们有的说剪的,有的说是拼的,还有一个孩子说:“这是粘贴画。”嗬,还真有明白人呢!“好看吗?”我问“,好看!这些都是从哪里剪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拉近和孩子的距离,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我和他们进行了一次改变互相称呼的谈话活动。孩子们觉得我的提议很新鲜很有趣,所以都积极参与进来,有的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小名,有的告诉大家他最喜欢的名字,还有的请大家帮他起个好听的名字等等。这次活动后,我也有了好几个名字,有的孩子想叫我"扬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我园紧邻地铁站,孩子们每天来园、离园都要经过,有的孩子每天都乘坐地铁上幼儿园,地铁已深深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为此,我园开展了"地铁在我家门口"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带来了许多资料,其中就有地铁1号线的线路图。这幅图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例如:1号线经过多少站台?多少站台在地上?多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星期二的早晨,我刚进办公室,就有一群孩子跑来纷纷相告:“陈老师,我们班的金鱼不见了!”看着孩子们焦急的样子,我快步走进教室,发现教室生物角的鱼缸里只剩下浑浊的水。金鱼到底哪里去了?孩子们议论纷纷。情绪十分高涨。在孩子们一阵议论以后.我示意让他们停下.准备展开全面的“侦查”,“侦破此案”。  相似文献   

19.
一、蜷缩着身子,舒服吗 教一年级的孩子们在田字格里写字,大部分孩子都能把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可有些孩子就状况百出了——在他们笔下,有的字把胳膊伸到了格子外面,有的字则像个胆小鬼抱着头缩成一团. 熊音就是那个把字在田字格里写得缩成一团的孩子,而且她的字都蜷缩在四分之一的田字格里. 下课后,我来到她的座位上,说:"熊音,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 她高兴地说:"好啊!好啊!" 我用粉笔在她的凳子上画了一条横线和一条竖线,把凳面变成了田字格.然后,只许她坐在凳子的四分之一格子里,不能超出线.我说,这样坚持到上课就有一份礼物送给她.  相似文献   

20.
朋友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有一定范围,有的孩子总是和固定的几个人玩,有些孩子几乎看不到他们之间的交往。如何增进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让更多的孩子都成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朋友呢?为此我设计了这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