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和谐思想内蕴于其共产主义思想,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研究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社会和谐的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社会和谐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追求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点之一。实现人类社会的幸福和谐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全部实践和理论研究所追求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蕴涵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等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不合理、不和谐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是以人发展的异化、自然界的破坏为代价的。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包括要素和谐、内容和谐、关系和谐、过程和谐、方法和谐等。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研究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根植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所代表的相合不散的内核精神,所包含的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自身之间和谐的丰富内容,所体现的"和为贵"的独特价值是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最丰富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和谐社会的表现是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并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无上境界的和谐思想,为毛泽东的政治和谐思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吴洋 《天中学刊》2014,(1):55-57
“和谐社会”的概念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与社会意义,体现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身心和谐四个方面。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价值理念对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经过否定性辩证法的批判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浸润得以形成,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三方面关系为内容维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诉求,以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指向。自由劳动和科学实践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两条鲜明的逻辑线索,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生成理路中所蕴含的以唯物实践为主导的方法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指向为: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路线;勇于改革,谋求发展;追求公平、公正,实现共同富裕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应当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其基本价值理念在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活力有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拓展有效途径,构建全员教育模式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生态思想重点内容是人与自然间关系研究,有机结合了方法论与科学生态观,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使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正确发展方向。本文基于我国生态问题现状,阐述马克思生态思想基本观点,强调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挥预见性作用、生态技术创新发展的当代价值,以此期望推动我国生态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孔子及其儒家学派关于“和”以及“和谐社会”的思想,归纳起来,其内容是人身心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儒家文化传统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指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儒家和谐教育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儒家将人视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只有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会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在儒家和谐教育思想中体现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即使人成为“圣人”,成为“大人”。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在和谐社会构建及其实现对人的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基本诉求中生成的,其主要价值是根据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人的健康而和谐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健康的价值观念支持和人力系统支持。这一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开发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才能得以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在和谐社会构建及其实现对人的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基本诉求中生成的,其主要价值是根据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人的健康而和谐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健康的价值观念支持和人力系统支持。这一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开发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才能得以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3.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与基础。通过挖掘孔子的心理和谐思想,研究探析孔子的"灵性修养"实践历程与"孔颜之乐"的境界,为探索人的心理和谐之道,培养心理和谐人格提供借鉴,这对于当今实现人的心理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基出身于书香地主家庭,曾经满怀豪情地想为国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刘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为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奋斗的一生。在其著作和言行中蕴涵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儒道兼备的思想和元末存在的社会问题是刘基和谐思想产生的原因,自身修养、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刘基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刘基的和谐思想对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也就是人走向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金光大道。方兴未艾的社会主义改革,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向前发展,走向自身完善的关键一步,又是向着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方向迈进的重要一步。本文在简要说明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是科学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着重谈谈社会主义改革为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一、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和基本原则把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和基本原则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一贯的基本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未来共产主义的社会称之为“自由人联合体”,把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这一社会的基本原则。恩格斯在他的主要著作《  相似文献   

16.
道家文化有强烈的和谐意识,其"道法自然"的精神本质就是追求道、天、地、人的大和谐.道家和谐文化包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与心灵和谐等各个方面,其基本精神强调人与道的和谐,认为循道发展为和谐之根本."守道","万物为一","复归于朴","不为物役"等是其主要内容.道家和谐思想内涵深刻,见解独到,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开掘和认识.道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思想启迪和警示意义,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广泛,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这一宝贵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的伦理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以达到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思想文化发展历史,就我国古代思想的发展而言,儒佛道三家并驾齐驱,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而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天冬合一观念,由此出发.关于心理健康思想方面引申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终极价值的统一四大命题。本文以儒佛道思想为内容,以心理健康思想为目标,初步探讨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思想.以期丰富当今心理健康理论,以中国哲学智慧进一步阐释建设和谐社会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古代和谐思想内容广泛,包含着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这一宝贵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伦理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以达到内心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必须立足于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追求生命意义的内在发展向度,着眼于人与现实社会的和谐发展,关注现实的人与现实的生活世界。从价值层面来看,现实生活世界一般被分解成个体生命、社会生活与生态环境三个层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知识体系的说教,引导人的内在生命自觉,激发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内容的理解、认同和接受,就应当注意引导现代人的生命关怀意识、生活质量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从而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中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定位,在研究新问题、解决新课题中寻求学科发展的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