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提高大陆的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教学质量,要做到三个“垂范”:一、选好华文文学中的“垂范”之文;二、参考华文文学研究作品中的“垂范”之史;三、授课者要成为教学华文文学的“垂范之师”;要做到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平行比较与影响比较;要达到王国维所讲的“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华文文学的名称与定义,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及其拓展,不同时代的留学生文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世界华文文学多元文学中心,以及从世界华文文学到华人世界文学等诸多问题,但主要是响应汕头大学编写的《海外华文文学史》一书中所提出的两个重要观点,此书编写者说,正当中国某些标榜先锋的作家和学者热衷于在西方文化中淘金的时候,海外华文文学却正在悄悄地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艺术构思到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还说,这种潮流还刚刚在兴起,但很快会变成一股热潮,这篇文章认为这样描述当前华文文学世界的状况失之偏颇。文章还认为此书编写者否认今天世界华文文学已经存在多元文学中心的观点是不对的,有志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华文文学在世界发展者都应该抛弃“中国(精英)中心”的过时观念,都应该支持并推动华文文学世界多元文学中心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的非通用汉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并和监测语料进行对比。在汉字总表中,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的非通用汉字频次比例高于监测语料。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和监测语料共用的非通用汉字中,大多数是人名等专名用字。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独用的非通用汉字中,绝大多数都是常用字的非通用汉字形式。监测语料独用的非通用汉字中,主要以人名用字为主。同时,对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独用的前5位非通用汉字进行了用词分析。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港台文学研究的走俏,海外华文文学也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何谓港台文学,何谓海外华文文学,它们的关系如何,范围又怎样界定,相信许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较模糊,有的更认为所谓的海外华文文学,指的就是港台文学。 这当然是一种误解。然而这种误解也与当前的研究格局不无关系。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尽管我们这些年来在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上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但迄今为止却还没有一部除港澳台之外的系统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应该说这是对整个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存在事实的不公。 在这…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2日-4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分别就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华文教育与文化传媒、华文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华文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法等问题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本次研讨会及其成果对印尼乃至国内外整个华文教育和华文文学的进一步发展都将起到导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解慧颖 《文教资料》2021,(3):6-8,43
本文选取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编写的《中文》教材和北京华文学院编写的《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汉字编写模式。《中文》教材的汉字编写模式为:先集中识字,再随文识字;识写分流(注重书写);《汉语》教材的汉字编写模式为:先识写分流(多认少写),再随文识字;以“笔画——部首——整字”为顺序编排汉字。对华文教材汉字编写有所启示:重视汉字教学,编写华文教材用字字表,重视汉字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7.
汉字修辞学,作为一门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其教学目标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修辞理念;掌握汉字修辞学的基本内容;增强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正确地理解汉字的优越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8.
“世界华文文学”及其“走向”──差别:强势或弱势文化的反弹华文东“华文文学研究”从概念的提出到学科的草创,已经有十来年的时间了,但在中国文学或者是文学这样的大门类里,与其他兄弟学科相比它仍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新兴学科。所以,明确地界定学科的范畴,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9.
“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1996年4月23日至25日,“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于南京举行。这次盛会云集了海内外华文文学作家及专家学者167人,其中境外代表42人,大陆代表125人。张炯、曾敏之等人主持大会,犁青、罗兰、许世旭、杜国...  相似文献   

10.
一自从 1 982年 6月 1 0日至 1 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首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 ,2 0年来祖国大陆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正如“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委会”常务副会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饶 艹凡 子教授所指出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经历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 ,对海外华文文学‘空间’的界定、海外华文文学历史状况和区域性特色的探索、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关系探源、如何撰写海外华文文学史等重要问题 ,进而转入到世界华文文学的综合研究和世界华文文学史的编撰 ,以及从文化上、美学上各种理论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11.
在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活跃着一批卓有影响的三峡籍作家。他们不仅向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奉献了丰硕的创作成果,而且以对三峡大地的倾情书写在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构筑了一道迷人的三峡文化风景线,并以自己卓越的文学活动,促进了三峡文学与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交流。总结他们对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杰出贡献,对促进三峡文化与文学建设及推动其与台湾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交流有强烈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文诗歌研究的新景观──评熊国华《刘荒田抒情诗赏析》邹建军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英语在人们的生活与文化交往中无疑占居主导地位,但汉语也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华人集中居住的旧金山和纽约,那里不仅有华文文学的社团组织,还有华文的报纸和杂志。华文文学在美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性的各种文化交流愈来愈趋于密切。海外华文文学作为~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开始受到国人的关注。一向致力于出版后台和海外社会科学研究专著的驾江出版社,干1993年12月推出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无疑是迎台了时代需要,且为广大文艺爱好者和文学研究专家所亟需的一部文学史专著,诚如该书主编陈贤茂先生在后记中所说:“海外华文文学如果从1919年算起,到现在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过去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很少介绍到中国来。在中国大陆介绍和研究海外华文文学,是最近七八年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已基本完成从华侨社会向多民族融和社会转化的历史进程的生存环境中,华文文学的发展更多地具有文化上的意义。华文作家们“多栖”的“养文”活动,正是滋养着扎根于新加坡的华人文化传统。他们不仅以日经锤炼的创作参与提升华文文学质量的历史进程,而且以多样的提供华文文学园地的方式来争得更为广阔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陆士清是普及世界华文文学的先行者,是提高华文文学研究水平的带头人。他搞华文文学的普及是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他搞华文文学研究的提高,则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他的《探索文学星空——寻美的旅迹》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对华文文学作家作专门性的研究,把作家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为华文文学大家写评传;三是注重问题意识,揭露和揭示了华文文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世界华文文学经历了“命名”的讨论、对世界华文文学学科 研究对象的界定、世界华文文学历史状况和区域性特色的探索、海外华文作家“文化身份”的确 认,乃至如何编撰“20世纪华文文学史”的研讨,进而转入对世界华文文学学科草创历史的描 述,均取得了众多成果,标志着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已经从课题性研究转入对一门学科蓝图的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7.
“家在吉隆坡”──从戴小华的创作论及海外华文文学的前途黄万华1993年11月12日至15日,第3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会议主题是“海外华文文学的前途”。同上届在美国洛杉矶西来寺举行的会议的议题“女性主义与文学”比较起来,此届会...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新的世纪,我们应该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史料建设、文学史的建构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其研究,从而建立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观,并把世界华文文学建设成为一门具有独立文化价值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研究热点,不断丰富和发展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人文学由英文文学和华文文学两大部分组成。文章以白先勇、聂华苓、严歌苓、哈金的创作为例,对第一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英文文学和华文文学的呈现形态、各自特点和价值成就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说。  相似文献   

20.
走向世界的华文文学研究钟帜1995年4月4日的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刊出了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研究主任陈政欣的一篇文章,其中谈到"中国学术界是很认真严肃地在从事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包括马华文学)的工作。他们的诚意及毅力都不容置疑","与台湾文学评论界对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