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曹长发 《语文知识》2006,(10):27-27
“卿”,古时高级官名,作第二人称代词时,一般用于君称臣,也可作为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但在魏晋以前.“卿”作为夫妻间的称呼仅限于丈夫称妻子,妻子对丈夫不能称“卿”,而要称“君”。如《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对话——“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君当作磐石,要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中的“纫”字,课本注释为:“纫”结.笔者认为,此注未妥.理由如下:一、从推敲诗句的本意看.这几句诗,是焦仲卿、刘兰芝被迫暂时惜别,在大道口与仲卿“誓天不相负”之后兰芝所说.它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磐石坚硬,千年不烂,万年不变.人们常说:“海枯石烂不变心,”兰芝是多么希望夫君对自己永远像  相似文献   

3.
爱在象牙塔     
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草儿我是花,你是鱼儿我是虾,你是鞋儿我是袜,你是牙膏我是牙刷——   树影婆娑,暗香浮动,一对对男女依偎着漫步在校园林荫路上,脸上洋溢着不可名状的幸福与满足。男方大有“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的深情与执著;女方也颇具“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专注与痴迷。这在大学校园里是经常见到的见怪不怪的镜头。大学是恋爱的伊甸园,许多或美丽或忧伤的爱情故事在这里反反复复上演,于是“爱情是什么,如何对待它”之类的问题便成了众多“痴男怨女”每晚熄灯后必修…  相似文献   

4.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一曲哀词,见证了一段世间亘古不变的誓言,纵天上人间,难负深情. 仲卿情真意切,日月共鉴,愿与妻"结发同枕度,黄泉共为友".兰芝情意无限, "感君区区怀","结誓不离别".无奈其家逼之,惜得有情人,徒有"怅然遥相望".  相似文献   

5.
1.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学”与“思”二者关系的名句是:_____。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描写春景的句子表现冬景的名句是:_____。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旨句是:____。4.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中表现大自然宁静美好的名句是:_____。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6.孟郊的“_____,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感觉到亲情的可贵;王勃的“_____,_____”,让我们体味友情的感召;徐陵的“君当作磐石,_____,_____,磐石无转移”,让我们感受到爱情的坚定。7.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  相似文献   

6.
师:每当想到《孔雀东南飞》,响彻我耳边的便是刘兰芝坚定而执着的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学生同背)在研读课文的时候,我们情不自禁的为主人公的命运而怅惘,为他们的悲剧结局而唏嘘感叹。怅惘与感叹之后,今天就让我们沉下心来对这悲剧当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刘兰芝与焦仲卿(板书刘兰芝、焦仲卿),进行深入的品读与鉴赏。首先请大家明确一点:对于人物形象的认识,以及今天我们讨论的所有问题都不能脱离原文。我想先找同学来谈一下,刘兰芝这一个人物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的根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中的“而”字,有些教科书将其视作承接连词。这一解释是不妥的。从对其语境、古音、文意的考察以及其他文献的佐证来看,此处“而”字应当作“能”(即能力、才能)解。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 ,人们很难把“君”与“国”严格区分开来 ,因此 ,古代封建社会的爱国主义者们 ,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 ,往往把“忠君”当作“爱国” ,把“勤王”当作“救国” ,岳飞在宋金战争时期的“忠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爱国” ,他献身赵宋政权就是为了“救国”。岳飞“忠君”思想的形成 ,与他童年时代就打上“三纲五常”烙印和赵构对他的提拔重用密切相关 ,岳飞的“爱国”思想是对他心目中的祖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而且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始终没有改变 ;岳飞是既“忠君”又“爱国” ,并非那种只知有君、不知有国…  相似文献   

9.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中的“而”字 ,有些教科书将其视作承接连词。这一解释是不妥的。从对其语境、古音、文意的考究以及其他文献的佐证来看 ,此处“而”字应当作“能”(即能力、才能 )解。  相似文献   

10.
吃完晚饭,小朋友们玩了一会儿玩具,陆陆续续地被家长接走了,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小君。看到玩具柜旁边散落了一些玩具,我对小君说:“我们来把玩具送回家吧 !”小君走了过来,帮着收拾好玩具,我顺口夸奖他:“真能干 !玩具都在说‘谢谢小君’呢 !”   想不到,小君却向我伸出了手:“老师,小 红花呢 ?”   “小红花 ?”我有些不解。   他补充了一句:“我做了好事, 您该奖励我小红花呀 !”   我委婉地说:“现在这儿没有小红花,这样吧,我给你讲个故事作为奖励,好吗 ?”一听这话,小君不高兴了,小嘴嘟了起来。  正巧,小君…  相似文献   

11.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这样一句话:“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句中的“鄙”字,课本注释为:“鄙,边,这里作动词用。”没有说明是怎么动法。但根据全句的注释“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来看的话,“鄙”似乎应释为“把……当作边邑”,亦即“以……为鄙”,“鄙远”即“以远为鄙”,由此,许多参考书都把此“鄙”看成是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有三种人,一种像磐石,在繁华复杂的世界中,总能保持本色,“我就是我”;一种像浮萍,在变幻多端的世界中,总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还有一种像芦苇,无论身体如何摆动,它的根始终稳扎地下。磐石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自古以来,有着磐石般精神的人数之不尽。他们能流芳百世,传颂至今,是因为他们似磐石的沉稳厚实了历史的底蕴。如屈原的一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向世人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包拯不畏权贵,严惩贪官,公正严明的形象向众人宣告了他为民请命的志向;陶渊明用一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了自己“不为五斗米折…  相似文献   

1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正名”思想的重要表述。考察孔子原意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要求君要行“君道”,强调的重点在“君”一方。今天所说的“君臣、父子、夫妇”尊卑等级思想并非孔子思想的本来面貌,是后儒对孔子思想的过度阐释,是对孔子思想的偏离和歪曲。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的中国,凡有一点良知,又未闭目塞听的人,无不切身痛感“问题成堆,问题成山”!“成堆”表明问题犹如乱麻,盘根错节;“成山”表明问题硬如磐石,巨大沉重。  相似文献   

15.
磐海水神     
很久很久以前,在磐石县和海龙县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水库。这座水库建在海龙县,却是由磐石县出资建造的,为了证明两县的友好,所以叫做“磐海水库”。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______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2)___________,_________。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_________,_________,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4)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潜《归园田居》)(3)势拔五岳掩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什么     
学生是什么 ?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回答“学生就是学生”,或者回答“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那么,你就完全停止了有益的思考。“学生是主体”,而“主体”的内涵又是什么 ?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会获得一些全新的认识。  学生是教育的资源。我们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这固然不错,但只局限于这样一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道,朋友是个思想库,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可以获益,“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虽是夸张的说法,却是很有道理的。学生也是教师的朋友,学生也有教师所没有的思…  相似文献   

18.
刚开学不久,某老师又偷偷地为学生订了一本厚厚的练习册,笔者不禁好奇:君不是对题海战恨之入骨吗?君不是把苦做练习册称之为“劳民伤财”吗?当下省厅出台文件,明令中小学不得组织学生购买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君不是欢呼从此不再受那奴役之苦了吗?可如今为何又要“自讨苦吃”呢?听罢此言,该君一脸苦笑:作业精简,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听过太多关于爱情的美好誓言,如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但最让人感动的不是誓言,而是用行动一生的坚守,无论贫贱富贵,无论年轻美貌年老色衰,无论她感到抱怨或幸福,他都能用行动默默地为对方做一切,毫无怨言。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一个男孩问迪士尼的创办人华特:“你画米老鼠吗?”“不,我不画.”华特说.“那么你负责构想所有的笑话和点子吗?”“也不.我不做这些.”男孩很困惑,接着追问:“那么,迪士尼先生,你到底都做些什么事啊?”华特笑了笑:“有时我把自己当作一只小蜜蜂,从片厂一角飞到另一角,搜集花粉,给每个人打打气,我猜,这就是我的工作.”华特风趣地回答,道出了一个充满智慧的管理者的真谛.从这个故事引发开去,我又联想到《韩非子·八经》中“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的话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未必要事事躬亲,但一定要尽心做好“上君”,把自己的智慧与学生的能干糅合,放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提高素质,而班主任自己,可以像华特说的蜜蜂那样,享受“没事”式的飞来飞去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