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有吸收才有倾吐。通过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有机结合,能让读与写互为促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明确训练目标,强化训练意识;善于利用教材语言优势,挖掘有效练笔点;借助精读课文,有效铺路搭桥;把握不同文章体裁,确定恰当结合点;贴近学生实际,巧妙随文练笔。  相似文献   

2.
<正>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想要使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升,使习作教学的课堂更加高效,课外阅读不容忽视。一、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读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成功地迈开了第一步。在班内我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让每一位孩子资源共享,可以在图书角内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每阅读完一本书就可以得到一枚精致的小印  相似文献   

3.
刘小河 《小学生》2012,(9):54-5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习作教学无法完全脱离阅读而单独实施。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将同主题、同题材或同体裁的阅读资源巧妙地植入习作教学中,便能因势利导,使习作指导威力剧增。然而,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虽然与单元习作主题相符,且文质兼美,但学生总觉得题材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难以找到自己喜好的语言,因此亲和力不足。故而,我选择从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去寻找资源为习作服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用理念,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有计划地依托教材文本,有效指导随文练笔,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如亲兄妹一般,密不可分。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习作能力的养成与长期的阅读息息相关。随文练笔作为一种"短平快"的习作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强调,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随文练笔的重要性,也在自己的课堂中频繁地运用,试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实际课堂中,随文练笔  相似文献   

6.
<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崔峦教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中也指出:"在阅读课上,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阅读与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为了吸收,习作是为了表达,随文练笔则是阅读与习作的中介、吸收与表达的桥梁。它就文取材,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题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兼具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的功能.是一种操作方便的读写结合的新形式。随文练笔的出现,改变了课堂上“君子动VI不动手”的现象,打开了语文课堂听说读写并举的新局面。因为有“度”,随文练笔让语文课堂愈加精彩。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是一种吸收与释放,相辅相成的对应关系.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仅重视阅读经验的积累,而忽视写作技能的训练,或者习作训练中没有阅读期待,学生无法把从阅读中所学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随笔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的现象.那么,如何使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呢?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常以"阅读"、"写作"作为基础教学。但是,教师面对有限而宝贵的课堂,又应如何去兼顾两者呢?在此,笔者提出一种"随文练笔"习作方法,学生通过文本来练笔,在练笔中总结文本的思想,并在"阅读"文本中"写作","写作"于文本中。多年来,笔者发现学生的随文练笔不仅能提高习作水平,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而具体措施,笔者现从仿写式练笔、改写式练笔以及续写式练笔三种方法进行剖析。一、仿写文本——增强语言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0.
如今语文教学重课堂阅读分析,重基础知识学习积累,忽略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背诵习作,轻课堂练笔,产生了阅读与练笔相脱节,即课堂教学成了阅读归阅读,写作归写作两种分化的局面.学生练笔少,苦于习作,为习作叫苦连天,愁肠百结,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常以"阅读"、"写作"作为基础教学。但是,教师面对有限而宝贵的课堂,又应如何去兼顾两者呢?在此,笔者提出一种"随文练笔"习作方法。学生通过文本来练笔,在练笔中总结文本的思想,并在阅读文本中写作,写作于文本中。多年来,笔者发现随文练笔不仅能提高习作水平,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而具体措施,笔者从仿写式练笔、改写式练笔以及续写式练笔三种方法进行剖析。一、仿写文本——增强语言认知能力由于低年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思维能力较弱以及语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二者密不可分。“读”与“写”并存于课堂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双向互动。但现状是:学生阅读概括能力与习作构思能力缺失,“读”与“写”之间的通道不畅。这一现状,引起了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下面,两位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给出了读写结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语言的运用.怎样写好作文,一直是很多教师关注的问题.小学语文新课程要求: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相信就能"双剑合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那么,如何实现阅读与习作教学的互动呢?我们做了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14.
侯生林 《新疆教育》2013,(2):112-112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课堂练笔不断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不断丰富,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巧妙地安排小练笔,做到随时练、随处练,那么学生习作定能更出彩。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性地运用好教材,精心选择练笔的关键点,把练笔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大量阅读的积累,多种形式的练笔,必定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本文将指导学生四步走,写出好作文。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借助语文课本上的范例,在课堂上组织小练笔,让学生随文抒写,将习作与阅读结合,通过"就文取材"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帮助他们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课文的表达形式有机结合,增强习作能力。一、结合单元目标组织小练笔语文教材中的每组课文都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这些目标大多是阅读目标,教师要明确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和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本组课文时根据课文特  相似文献   

17.
对教师来说,准确把握课堂"习作",不仅需要关注训练内容,也需要关注训练契机。毕竟阅读指向写作,但阅读才是基础,才是关键,写作更多是一种生成。相对而言,课堂练笔往往短小精悍,形式灵活。本文笔者结合实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谈谈课堂练笔紧扣契机,让学生"一吐为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依托文本进行课堂练笔,为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写作与阅读的有机融合。这样的课堂练笔将习作训练渗透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减缓习作的坡度,从而实现课标所提出的“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实施练笔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8):51-52
本文拟从小学语文课堂适合安排小练笔、文本对习作具有示范作用和课堂小练笔的方法三个角度浅谈课堂小练笔是小学语文课堂习作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年来的课堂小练笔教学实践,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课堂小练笔这种新的读写结合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