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晶同学问:“《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作者用比喻、拟人,用了对比烘托、欲扬先抑,用了象征。手法多了,我就觉得搞不清楚,特别是象征,与比喻、拟人容易混淆。老师,你能给我讲讲吗?”好的,抒与情散文中常常用到象征手法,象征就是托物言志,和比喻、拟人有以下区别:一、角度不同。象征是创作手法,是一种借所托之物寄寓所托之义的手法。比喻、拟人则是一种修辞手法,修饰语句使之更完美,更通俗易懂的手法。它们的本质属性是不同的。二、范围不同。象征一般是通篇运用,如杨朔的《荔枝蜜》。文章开头写对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手法即表现手法或称艺术技巧,它是诗人运用语言的各种具体技巧和方法。主要有:①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如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分别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②描摹手段,如比兴、象征、衬托、渲染、  相似文献   

3.
<正>古典诗歌中"反"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别具魅力。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反比喻比喻靠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喻体为生动、浅显、具体、简洁之物,以达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之效。但古典诗歌中常用抽象的事物作喻体,来描摹具体形象。例如秦观的《浣溪沙》中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诗人以无形无态的"梦"来比喻  相似文献   

4.
刘春 《现代语文》2011,(2):60-61
《明湖居听书》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必读课文,本文节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课文记叙了老残游历济南时听大鼓书的情景,重点描绘了女艺人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艺和艺惊四座的表演效果。为了描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者运用了烘托映衬、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尤其是文中运用“比喻”手法对人物和演唱的描绘,特别是通过整段的多种不同的“比喻”来描摹声音,使音乐形象更加丰富,描写得精彩传神、新颖独到。  相似文献   

5.
精美玉器,离不开工匠娴熟的刀法和巧妙的构思。成名佳作,也少不了作者熟练而得体的表达。诗人塑造意象,抒发感情,更要借助多种技巧。因此要把握诗歌内容,感悟诗歌魅力,就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和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没什么区别,就是诗人用来描写景物、修饰语言、表达感情而常用的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等手法。如贺铸的《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连用了三个通感性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诗人的无限愁思,新颖别致,富有情趣。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的《时钟》,内容博大精深,阐发了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度过一生等哲理。一般地说,类似这样的议论总比较抽象,甚而有些深奥、空洞。可是,《时钟》绝无此感,这是为什么呢?细读细想一下课文,便知原因的三: 一、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使议论形象化。比  相似文献   

7.
<正>无论是什么人读《琵琶行》,都会不约而同地交口盛赞其音乐描写的美妙、绝妙。那么,白居易是怎么描写音乐的呢?是如何描摹得如此美妙绝伦的呢?大量用比化虚为实我们知道,音乐声是比较抽象的、虚化的,如何才能将这抽象的、虚化的音乐声变得形象、具体可感起来呢?最有效、最简便的办法,莫过于使用比喻了。恰当的比喻,往往可使抽象的、虚化的事物一下子形象、具体起来。《琵琶行》的用比,委实高妙,  相似文献   

8.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名作之一。在这首诗中,诗人敏锐地抓住几个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借助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巧妙地把气氛、情感、景象三融为一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无限依恋和依依惜别的深情。同时也微妙地展露出时过境迁,旧梦难圆的无限感伤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拟人是一种借助丰富的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常见修辞方法。拟人往往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  相似文献   

10.
《明湖居听书》运用比喻、象声叠词等手法、反映了白妞黑妞说书的高超艺术,把她们说书时的种种音响描摹得维妙维肖,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我想谈谈这段文字里比喻的运用。音乐以声音为表现手段,它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但是,作者刘鹗努力以人们熟悉的事物设喻,使这种完全凭听觉感受的艺术转化成了可见可触可闻可尝的具体形象。它将声音比声音,让你从原来熟悉的声音中去体会白妞黑妞说书的音响,领略其说书的高妙。例如,写黑妞说书、“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乳燕  相似文献   

11.
《萨迦格言》是藏族最早的一部佛哲诗集,在僧俗间广泛流传,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分析《萨迦格言》中使用的比喻、排比、反问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发现它们不仅使格言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且还把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而具体地表达出来,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们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这一心理过程往往通过彼此之间相关联的地方,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使无形为有形,给人以生动、具体之感。《大纲》中对小学生作文要求明确指出:在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逐步做到“要有具体内容”。为了使学生作文写具体,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按不同类型对学生进行序列性的片断训练。即按如何把景写具体,如何把物写具体,如何把人写具体,如何把事写具体的序列训练。在把景和物写具体的序列训练中,我们注意指导学生用“联想法”把景和物写具体,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3.
《围城》常用漫画式的笔法勾勒“众生”,同时,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夸张、拟人、重复等处处见锋芒,语言的运用更是风趣幽默,令人赞叹。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8,(Z1)
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三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下面我就《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部分古诗(7—9年级)简单地谈谈常用的艺术手法。1.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这在古诗中比比皆是。如以"梨花"喻"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落红"、"沉舟"、"病树"等自喻(《己亥杂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浮云"比喻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以诗笔为文的散文佳作。文章借景抒情,写了春草的任性和朴素天真,表达了作者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篇散文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文章贮满诗意,可与朱自清的《春》媲美。有以下几点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6.
愁,既看不见摸不着,又听不到嗅不了;既无形体,又无重量;既无颜色,又无味道,要把它写出,实非易事。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呕心沥血,用生花妙笔别具匠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把抽象难言的愁情写得具体生动,形象鲜明,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种写法。  相似文献   

17.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这一心理过程往往通过彼此间相互关联的地方,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使无形为有形,给人以景物、意象生动具体之感。苏教版中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写景状物的课文,里面不乏联想方面的鲜活范例。借鉴这些典型的范例,拓展开去,进行相应的片段训练,对学生的写作,尤其是把内容写具体的能力,无疑会起到积极提高的作用。此类训练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趵突泉》第4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准确地写出了小泉眼三处冒泡的情景。在教学中,我把美术和音乐引进课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以提高他们感悟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周志恩 《新高考》2011,(Z1):32-33
托物言志是借助富有某种显著特征的具体之物来寄托特定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类散文,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之物的特征,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志趣愿望的散文。"托物言志"中的"物"是作者借助那些与现实密切相符的事物作为自己思想情感的载体,将其人格化、感情化,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借助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对这个思想情感"载体"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寄托自己的情志。一、找准所托之物,把握其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选自《瓦尔登湖》的姊妹篇《种子的信仰》。初读这篇文章,同学们是否发现,作者的用词和表述十分灵活、生动,比喻、拟人、反讽等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幽默感,也寄寓了他的用心和深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