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标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这一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需要物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使初中物理教学充分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逐步形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现代物理教学方式.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2012年又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通过两年的新教材的使用,我认为新教材充分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新课程初中《物理》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应用性,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热点问题,注重对学生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顺应时  相似文献   

4.
杨桂花 《教师》2010,(23):62-62
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物理学是中小学生的必修学科,因为物理学在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初中物理课改中,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探究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存在着高分低能的怪现象。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陈良志 《成才之路》2009,(22):34-35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初中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作为一种物理方法,而且作为物理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应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课堂上,我们主张将探究的权力交还给学生.那么,作为教学设计的实施者——教师,其主导作用又该如何体现?下面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友君 《教师》2013,(24):100-101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教学要适当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加入科学探究活动的初中物理教学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可以确保学生在融入科学探究活动的初中物理学习时进一步提升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目的。结合传统物理教学实践,我们通过物理融入实际生活、物理结合实验教学、重视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途径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杨清 《新疆教育》2013,(15):106-106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标中特别强调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把它提到比科学内容的学习更高的地位,而且在物理书中有探究、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众多的探究栏目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重视。一节课的引入在一节课中只有几分钟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及之后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验有巨大的作用。说得更实际一点引入就是如何让学生在上课的第一时间被你抓住眼球,被你一下吸引住,进入你所创设物理情景顺着你的引导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所以引入占的时间虽然少但作用却至关重要。下面我就物理课堂的引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些要求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促使我们课改一线的广大物理教师对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改革以及如何完成新形势下的物理教学做出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大力向前推进,新的课程标准已纷纷出台。在新《标准》中,对于物理课程是这样描述的: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它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实现教和学的“互动-发生”行为呢?  相似文献   

17.
浅谈初中物理终结性评价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义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它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走神与开小差的情况是必然且正常的,一节课45分钟,学生能够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只有2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19.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学习物理特别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