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种爱     
春天,当女教师带孩子们上山植树时,曾问过孩子们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小树苗长成大树?”孩子们立刻回答:“不许砍!不许伤害它!”“那,要是有人非砍不可呢?”女教师又问。一个男孩子立刻回答:“我要发明一种树,你一砍它它就会说:‘我疼!我疼!’”一个女孩子说:“我要发明一种树,你砍它,它就会掉眼泪!说‘:别!别!’”再一个小女孩说:“我要发明一种树,你刚要砍它,它就跑开了。”女教师大惊,就问:“那——它的根扎在哪儿?”“就扎在我心里!”女教师更觉得惊讶,既惊叹孩子们如此丰富的想象力,更惊叹孩子们如此美丽的心灵。不是吗?植树就是种爱,…  相似文献   

2.
热血化春雨迎来桃李香──记国家级优秀教师铁根白金良有了太阳和雨露,花朵才有红红绿绿,有了教师,孩子们的眼睛才闪射出智慧的光芒,心灵才迸发出美丽的火花。教师的事业正是太阳和雨露的事业。内蒙古扎旗音二中的青年教师铁根是千千万万人民教师的一名出色的代表。他...  相似文献   

3.
乡村小学在"片面""浮华""功利"的丛林中迷失了方向,该回到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构建的生活教育的"家"中。通过"培根",让教育回家,返朴归真,把根留住;通过"养心",让心灵回家,培养"向上、向真、向善、向美、向明、向正"之心。  相似文献   

4.
人们总是说: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命题。实为以讹传讹。培根处于人类第一次体力解放、知识飞跃前夕,当时教学和大众传播均不发达,掌握知识大为不易,掌握知识多的人贡献和威信都很高。作为哲学家,培根看出了这一历史趋势,所以他很重视知识,但他并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精辟命题,只是后人根据他的基本思想概括出有关的话。作为这一明确论断的提出者,是浙东著名哲学家王充。他是东汉初上虞人。他比培根早1500年产生了这一思想。他在哲学名著《论衡·效力》中提出了"知为力"的命题,直译为现代汉语便是"知识就是力…  相似文献   

5.
张丽钧 《河北教育》2011,(12):47-47
读林清玄的《桃花心木》,十分欣赏里面那个种树人。他将小树苗栽进土里之后,就开始模拟老天下雨的样子浇水,有时隔三天浇一回.有时隔五天浇一回。他不想让桃花心木摸到规律,生怕它因此生出“依赖的心”。有时,他甚至不惜让树苗干渴,“狠心”地辜负着它的期待。他的用心十分清楚,那就是,让桃花心木的根学着自己去寻找水源,因为只有这样,它的根才可以扎得深、扎得远,才不至于被狂风、干旱掠走了青绿,才可能长成供人仰视的参天巨木。  相似文献   

6.
灵性,是智慧和才智,也作灵气。要想让孩子变得有灵气,充满灵性,就得尝试不同的教育手段,笔者觉得,语文灵气来自于积累。一、积累先贤智慧,侵润孩子心灵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是:要想地里不长草,就给它种上庄稼。要想孩子们脑子里没有邪念,就给他填进美好的道德、知识与信念。于是,我从积累诗词开始。我先给孩子们抄写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原文及译文,并引导孩子们背下来。文中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诗句,我要求他们安静,告诉他们  相似文献   

7.
正表扬是赏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如同一缕金色的阳光,照彻孩子们的心灵,引领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它好像一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收获金色的明天。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表扬的语言也应有所讲究。"你太棒了!""你太厉害了!""你真聪明!"……如此流于形式的表扬,笼统宽泛,显得敷衍了事,不易在孩子们心中荡起激励  相似文献   

8.
一路花香     
邱丽君 《考试周刊》2013,(44):188-188
<正>"琅琅书声,朗朗乾坤,花的事业,根的工程。让我们心灵相约,点亮儿童阅读的明灯,温暖孩子的一生。"这是徐冬梅老师主编的《日有所诵》的序言,这位亲近母语活动的创始人,已经带领一群追梦人,一路点灯,大力倡导儿童阅读,今年是第十个年头了。"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多么平凡而有力量的话。"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培养终生阅读人",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都是点灯人",要点燃孩子们对阅读的期待之灯,对阅读的热爱之灯,永久地期待,永  相似文献   

9.
与莎士比亚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培根,以他的一句著名哲言——“知识就是力量”,成为众人心中智慧和理性的代表。这位经历丰富、思想深沉的英国人,写下了这本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作品——《Essays》。在英语中,这本书可译成《培根散文集》,而汉语把它译成了《培根论人生》。中文书名让人感到培根似乎带着一种自傲和居高临下的态度来谈论人生——这个让很多学者不敢高谈阔论的话题。其实不然。在这部作品中,培根以他个人的经历和思考,就人生和人性的一些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真正阅读了之后,便化解了我心中的误会。  相似文献   

10.
正讲台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德育教育和熏陶孩子们心灵的基地,教师要把这基地的土壤种满成长的种子,孕育出智育、德育各个方面都丰盈的花朵,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无论是学科的教学还是教学方法的传授都必须以孩子们的德育教育为前提,让孩子们心中永远怀揣这个"德"去和他人交流,这样的英语学习会有很大的提高。一、在教学中加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同学们,我们在卷首欣赏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谈运气》,谁是培根?你可能不熟悉他的生平,但有一句格言你一定从小就知道——"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分享那些凝结了培根一生智慧的闪光的语句。  相似文献   

12.
和快乐牵手     
"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快乐极了。"这句话是一位著名哲学家对一群正在泛舟的孩子们说的,因为这群孩子曾问过他如何找到快乐,而他却让这群孩子先去造船、泛舟之后,他再回答。现在看来,不用回答,孩子们已经在造船、泛舟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快乐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你忘记一切烦恼;快乐是很平凡的,它可以让你天天见到;快乐是很简单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课在小学中是一门新兴课程,它的开设致力于引导孩子们心灵的开放和提升孩子们的心理素质。我校在二年级学生中开展了一学期的心理课程教育,旨在通过上好一节心理课,真正让孩子在课堂上有心灵情感上的感触。笔者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心理课的三点课程要素。  相似文献   

14.
聂维 《地理教育》2013,(Z1):132-132
<正>一、做一名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师"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它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魂,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初次看到这段话,并没有理解其所包含的意义,但却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带着这样的震撼,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书,让人受益匪浅。现在很多教师在地理课上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过分注重分析理解,把知识掰开揉碎交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实践,甚至还不放心,在实践时千叮呤  相似文献   

15.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如何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6.
<正>【背景分析】童谣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口口相传,千年璀璨,在厚重的历史尘埃中也难掩其美。如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书包,一心只读"圣贤书",空闲时就看电视、玩网络游戏,缺乏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体质也普遍下降。童谣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它是天籁之音,文化之根。一起哼唱童谣,蹦蹦跳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孩子们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加深童年记忆;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灵。我们应让孩子加强对民间  相似文献   

17.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德育就是要让孩子们的心灵开出美丽的花朵。我想美丽就孕育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只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拨动他们情感的心弦,进行心灵交流与碰撞,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才能开出朵朵奇葩,为此,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守望孩子们界,浇灌和守护他们的心灵之花。1走进心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思  相似文献   

18.
余剑梅 《教学随笔》2014,(10):20179+179
儿童是一首诗,一切都让我们感到美好。美是诗的本质,因此将那份童心所包含的"真""善""美"引导而出,变成一首首诗歌。让她为孩子们的自主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孩子们自由、创意地表达。在让孩子们赏诗、仿诗、写诗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对习作的兴趣,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铸造孩子们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智,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他认为"教育的奥秘"正是"热爱学生"。笔者独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管理核心,在教学中坚持教育和管理并重,以"诚""美"为之护航,让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语法知识是"知识"。知识是什么?真正的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知——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它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引导人类智慧的明灯。培根的一句名言曾风靡神州大地:知识就是力量!当然,静态的知识本身只是潜在的力量,它作为力量的本色要在"运用"中才能显现出来。正如阿拉伯谚语所说:"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这话就应在汉语语法知识的头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