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贝骁 《军事记者》2005,(12):13-14
静态,相对静止的一种状态;静态新闻,相对于动态的一种新闻。虽说新闻业务书上只有动态新闻,没有静态新闻这一概念,但是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只要有动态,必然有静态存在。在新闻实践中也是如此,虽说报纸刊登的稿件大多是报道事物发展状况和人物活动情况的动态新闻,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稿件是以报道事物发展或人物活动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李立景 《新闻界》2005,(2):31-32,30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在法律上的意义,有人指出,大约百分之八十五的新闻纠纷诉讼案件是由新闻失实引起的。有关新闻真实性的理解充满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等等诸说的学术纠葛,笔者在此,不想在新闻学科内部就上述诸说在哲学认识论的层面上进一步评说,而是采取新闻学与法学比较的方法,以证据学的视角来考察和比较新闻与司法对真实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根据美国 2 0世纪 6 0年代的思潮影响 ,本文分析了新新闻主义的出现与存在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并从叙事的角度分析了新新闻主义所提倡的主观性新闻的合理生 ,并由此重新认识新新闻主义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4.
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化的发展方向,对新闻工作来说,其核心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什么样的新闻观决定什么样的新闻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去揭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规律。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去认知世界。采写反映时代特征的新闻作品,坚持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执政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静怡 《新闻前哨》2002,(11):20-20
记者在采访中往往会遇到意外的收获,比如在采访一件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遇到另外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本来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新闻,因为某些突发或急变因素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闻价值;或者是在已经停滞或无法进展的新闻采访中,偶然出现新的线索;有时甚至是事实尚未呈现新闻价值时,偶然呈现的迹象为记者所捕捉,而最终形成新闻事实,等等。应该说,新闻采访中的意外收获即记者新闻敏感与记者机遇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一体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是作用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条件,客…  相似文献   

6.
狭义的“新闻哲学”应具有“元科学”性,是对新闻研究的研究.应在“新闻哲学”原有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新的严格学术规范、合乎学术逻辑的概念内涵.  相似文献   

7.
唐林 《新闻导刊》2005,(2):22-22,24
重庆晨报总编辑唐林在《总编哲学》一书中,从哲学的高度观照都市早报的办报实践.思考新闻与时代的关系,揭示都市报演变的必然规律,系统论述了报纸定位、新闻理念、新闻改革、报纸核心竞争力、新闻策划、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等报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是关于报纸版式部分的摘要刊载,其独特思考和新的见解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8.
吴锋 《新闻采编》2004,(2):35-36
所谓“首例新闻”,是经记者的独特视角所发现并报道的反映某一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趋势、新规律的新闻。从哲学上讲,首例新闻是反映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经渐变而突变,进而引起事物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新闻。由于它是首次被发现和报道,故能引起广泛关注和传播,甚至能  相似文献   

9.
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新闻真实性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二是对事实的概括必须真实;三是报道的事实与这类事实的整体要一致。从哲学的高度看,新闻和真实并不是一回事,它们分属于主观与客观,新闻的真实性标志着主客观的统一性,必须从社会实践出发来确定新闻真实性的标准。新闻本性的含义就是真实。它有独特的特性,即真实  相似文献   

10.
郭小平 《新闻传播》2002,(10):14-17
本文从对“国航‘4·15’空难”、“委内瑞拉政变”的报道来反思新闻的真实,并提倡动态新闻真实的理念,以及用系统的、动态的真实对传统的、割裂式理解的新闻真实予以纠缠与整合。从事实变动与传者认知局限性的哲学层面、传播的技术层面考察了新闻报道的动态性失实现象,同时结合新闻报道的实践提出防范动态性新闻失实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钟贤 《新闻前哨》2001,(8):11-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和根本的看法,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经验和传统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时代和大科学时代,我们更多的是从科学方法入手寻求新闻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试着从文化的角度寻求哲学方法的合理地位,并详细论证哲学方法不仅能促进新闻创新,而且还有可能让新闻创新走出自身瓶颈,或者是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两个根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作为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理论的总结与升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认识工具和方法论原则。文章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与制约的分析,论述了哲学理论影响着新闻传播活动的一般规律、本质、性质,影响着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每一环:传者、内容、受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东南传播》2016,(4):155-157
<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理论研究的"定盘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关于新闻本质、新闻生产及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指导体系。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历经新闻传播实践检验和理论研究发展深化,具有无穷生命力和指导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是新闻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的框架前提。对于新闻理论研究而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定盘星",具有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为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7日至8日,来自大陆各主要新闻院系的负责人以及香港、英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共50余人,汇聚复旦大学,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学  相似文献   

16.
《编辑之友》2011,(7):2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全国新闻学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90年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研讨会",于2011年6月2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全国新闻学研究会"2011年中国新闻学学术年会"同时举行。来自全国新闻院校、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在开幕式后举行的大会主题讲演中,复旦大学"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童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建  相似文献   

17.
朱勇钢 《现代传播》2023,(12):20-29
新闻产业的突围路径至今无解,另一个面临困境的是新闻学基础理论。将这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或可推论:因为没有描述底层原理的新闻学基础理论,故无法推导出新闻产业的突围之路。新的解题思路是,基于事件哲学理念,建构交流平台模式,用该模式阐明所有交流事件、交流平台的共性,继而,利用交流平台模式可推导出新闻交流平台模式。再以新闻交流平台模式分析新闻活动历史,最后得出新闻媒体与新闻平台的本质特性,即新闻媒体是为新闻交流服务的职业群体,它用新闻手段组织与主持新闻交流;新闻平台是新闻交流的媒介空间。明确新闻媒体和新闻平台的本质特性后,即可推导出新闻产业的突围之路,即依据新闻媒体的本质特性重塑新闻社交平台的媒介形态;用组织与主持新闻讨论的方式提升新闻媒体的新闻交流服务能力;新闻媒体在运营新闻社交平台的同时运营商品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18.
度的概念来自哲学。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的度,新闻也不例外。新闻的度是指在将新闻事实写成新闻作品并将之发表的过程中,保持新闻的质的数量界限。新闻的度有时直接表现为数量,而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种态度和程度。新闻的度至少应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媒体和编辑、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某一新闻人物、某一社会现象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7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第十四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国内多所知名新闻院所的十几位学术大家,围绕当下新闻传播学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他们对于学科建设思路与布局、学科特色建设、学科团队与平台建设、学科国际化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下面是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摘录,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未来发展颇具启发意义。童兵(复旦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地主任,新闻学院  相似文献   

20.
田荣  尹维 《新闻前哨》2001,(11):25-26
大众传播媒介总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如今,网络传播正逐步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与信息的重要媒介,并对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形成挑战和冲击。无论是传统的新闻传播还是现代意义的网络新闻,作为主体的新闻都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客观公正依然是新闻的生命。因而,越是传播方式的革新,越是要在发展中加深对新闻客观性的关注和思考。 一、认识新闻客观性 在哲学上,“客观性”与“主观性”相对,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特性,历来被视为属于以客体为尺度的科学性或真理性认识论问题;在新闻学上,客观性是指新闻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