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15年9月<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正式开始.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为阵地,对封建秩序之护符的孔教儒家伦理进行了猛烈攻击.俄国十月革命后和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逐渐占据<新青年>传播的制高点,为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中国革命的发展谱写了华美篇章.  相似文献   

2.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为首的文化激进青年掀起的一场旨在批判封建主义,启蒙西方近代文化的一场思想革命。《新青年》则为其滥觞,浓缩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变迁,成为五四时期进步报刊舰队的旗舰,并影响着后五四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它经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四个变迁。第一个变迁宣扬民主与科学、新文学运动。第二个变迁鼓吹空想社会主义。第三个变迁马克思主义初期传播。第四个变迁揭开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帷幕。  相似文献   

3.
郑勇 《中国教师》2009,(Z2):43-4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腐朽落后令陈独秀心急如焚,站在挽救中华民族于内忧外患之中、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之宏图大志的高度,陈独秀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并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新青年观。从新文化、新教育、新人的角度,针对中国救亡图存的迫切需要,其新青年观对何为新时代、新社会的新青年、如何培养新青年以及新青年的时代使命何在等颇具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问题给予了独到深邃的论述。其影响不仅在于培养了20世纪初的一代弄潮儿,甚至至今仍具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一代名刊《新青年》历来学者做出了种种解读,通过对杂志具有的一种语境的分析,认为《新青年》在陈独秀的带领下,以青年为中心构建杂志,对其潜移默化地输出杂志同人的政治诉求。由此认为《新青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份政治刊物。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9,(8):30-39
《新青年》杂志设立"读者通信"一栏对中国现代文化刊物而言是有着开创性意义的,在这个栏目的背后,显示出陈独秀等编辑对这一新兴文化刊物如何生存等问题的思考。栏目的设置和运营都有着一定的策略性。通过与读者通信,《新青年》的编辑们与青年读者们时刻保持着一种对话的姿态,不断地调整办刊思路,在思想与市场之间找寻一种平衡,这对新文化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是现代中国第一份有较大影响的文学思想类刊物,它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无论是陈独秀"欧化(西化)"主张,还是胡适提出的"输入学理"、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都在最大限度地吸收新的信息,其宣扬的人道主义、进化论和科学主义,刷新了中国人的思想.文学进化论是<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的一个基本理论,在其影响下,写实主义不但成为一种主要的文学思潮,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创作手法,推动了一批新文学作品的产生,为现代中国写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营造了良好的时代氛围,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思想基础.考察新文学,从主题内容到语言意象,从创作方法到形象系列,从文学观念到思想形式等,无不或隐或显地受到"科学"的巨大影响.由此,<新青年>所倡导的科学主义成为现代中国写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爆发前不久,《新青年》上演了一场"戏剧改良"运动,对中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新青年》为材料,再现《新青年》"戏剧改良"现场,从几则广告入手,分析这场运动的前期准备情况;再从几封信为切入点探索《新青年》派戏剧改良背后深层的原因,或许能够在近距离考察的基础上深入对《新青年》派"戏剧改良"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新青年》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纪念创刊百周年的重要内容便是考察那些为其发展作出过贡献的人们的作为。傅斯年是《新青年》唤醒的撰稿人,其文章为《新青年》助力添彩,是不可多得的亮点;作为《新潮》主编,他呼应和声援《新青年》倡导的文化和文学革命,维护《新青年》的地位和声誉,对扩大正面影响,促进健康发展,发挥过很大的推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救亡图存,陈独秀提出了“文化救国”的呼吁和主张,在他看来,只有青年能够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为此,他全力投入青年工作,着力塑造一代新青年,他所期待的新青年的理想形象是“文化新人”的形象。如今,历史已经演进了一百多年,陈独秀塑造新青年的理论构设也成为人们探究培育时代新人的初始起点。这一代新青年所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时代新人培育最根本的精神底色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新青年》作为青年革命者的启蒙导师,开近代思想解放之先河,创"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壮举。除旧布新,南陈北李撰言,有破有立,民主科学当先,自始至终,极尽颂扬启迪青年之能事,塑造了"五四"青年一代争人权,求解放、倡科学、思进取的自觉奋斗精神,引导无数热血青年踏上救国救民的征途,并旗帜鲜明地倡导自主进取﹑进步开放﹑科学务实的青年观,不愧其思想领袖之美誉,堪称中国革命史上之丰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相对于期刊、报纸、广播等传统校园媒体而言,以网络和手机为媒介的新媒体作为一个崭新的传播媒介已经广泛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领域,成为做好新形势下青年工作与团建创新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正确分析校园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努力探究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的青年工作对策,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快团建创新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政治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年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开端。水族,是一个拥有自己民族发展历史、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生活方式的少数民族,水族独特的文化对当代水族青年政治观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阐述当代水族青年政治观现状的同时,分析当代水族青年政治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探析引导当代水族青年政治观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共青团的性质和地位要求高校团组织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主动应对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坚持把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使理论武装、团员教育、组织建设、服务能力、工作作风更加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切实担负起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4.
"十七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青春之歌》向我们描绘了30年代北平大学生们富有激情的革命生活。这种讲述方式被当时的读者和评论界接受了。而30年代真实的大学生活真的如杨沫在小说里面所描绘的充满了革命与政治的色彩吗?本文在与另一部讲叙大学生活的经典小说《未央歌》的比较下,试图走近历史、逼近现实。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学校党政联系广大团员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对这些新挑战的方法和途径,力图使高校共青团工作在新形势下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高校团工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高教论坛》2004,(5):35-37
网络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如何在网络阵地体现先进性,发挥战斗力,是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互联网形势的分析和教育对象特征研究,从工作模式、管理手段、教育方法、服务载体等四个方面入手,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In his brilliant article "The Orientation of the Youth Movement," our great leader Chairman Mao analyzed the task, object, and impetus of the revolu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China's revolution, he brought out in a penetrating way the significance of having revolutionary youth integrate themselves with the worker-peasant masses and formulated a Marxist-Leninist line for youth work. Guided by this line, the broad masses of young people in our country over the past decades have persisted in proceeding along the road of integrating themselves with workers and peasants and have mad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revolution. We must continuously adhere to this correct line set forth by Chairman Mao.  相似文献   

18.
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构成了现代“平等”观念传播的高峰。以“新青年”派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的“平等”观念有其历史的特点,帝制的颠覆使“平等”从异端的政治诉求部分地变为法律条文,开始进入城市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比诸洛克的平等观念,“新青年”派通常在家庭伦理和男女平等要求上表现出更激进的面貌。但是,对待经济平等问题的分歧,则凸现了“新青年”派日后分裂的深层原因。自由主义者通常强调的只是法权平等,常忽略经济平等;激进的左翼则更加注重经济的实质平等,不满足于平等观念的思想启蒙,促使他们转向从事实际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9.
The rise of post industrial urban centers and glob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s created a distinctive Urban Youth Culture (UYC) with roots in Black history and social activism. In the discourse on education and Black youth, UYC is rarely seen as a positive force promoting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elf esteem. Drawing on the voices of Black urban youth in an all-male high school mentoring program, this article offers an affirming view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pragmatism of UYC to a group of young men at an East Coast high school.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young men related to and relied on UYC to help them negotiate school and establish positive academic and social identities for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青年》研究工作进展迅速。专题论文大量发表,所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新青年》与妇女解放、《新青年》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新青年》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新青年》同人的分化及《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等方面。这些文章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与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