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个充满诗性的民族,过去,我们的语文教育中一直忽视诗歌的教学,诗歌长久以来在教材中似乎只是可有可无的内容,教师感到头疼,学生深觉乏味,这样很可怕,我们的民族渐渐会成为缺乏文学鉴赏力,缺乏诗性的民族。这种情况跟学生的心理成长和知识渴求也是不协调的。因此,新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新教材也相应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突出了文学教育的地位,诗歌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引导学生在诗的海洋里徜徉,哺育一颗颗美丽的诗心是随着新教材的出现而摆在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对教师自身的修养及教…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学活动是在课堂学习以外,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各种与文学相关的活动。在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观视角下,校园文学活动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校园文学活动获得文学体验、提高文学能力。在校园文学活动中进行诗歌教育不仅要关注诗歌作品形式、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强调对学生进行诗性和诗人气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俞敏 《考试周刊》2012,(8):34-36
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成为一种技巧性的训练,缺乏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诗意世界的构建。诗性是人性的完美形式。因而我们呼唤回归诗性和人性的语文教育。通过诗性的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应当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努力让诗的精神进入课堂,让诗的美感萦绕学生。课堂教学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上重在“向善”的要求。本文从重视文学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融摄诗情教育。追求课堂的诗意和植入诗性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等方面探讨了语文的诗意和诗意的语文。  相似文献   

4.
目前,师范生的文学鉴赏力低下。其原因主要是:文学鉴赏本身难度较大,教学大 纲和教材忽视文学教育,历来的语文教学发生偏向,忽视文学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教 育评价体系不利于鉴赏力的培养。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打好理论知识基础,把诗歌教学作为 培养文学鉴赏力的突破口,加强课内的示范性的定向式鉴赏训练,加强课外的自由式鉴赏指 导,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是提高学生鉴赏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邓志红 《中学文科》2007,(11):62-6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目前,文学教育的核心——诗歌教学逐步引起人们重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人的创造力,而目前诗歌教学的公式化,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掘与提升,这就需要对诗歌教学进行改革。如何让学生从诗歌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如何有效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从读诗中发挥自己独特的想像力和鲜明的个性,成了诗歌教学甜基的核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我们诵读它、学习它、欣赏它,对提升文学素养、培养诗性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全面的认知,通过创作实践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诗歌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拓展诗人的背景知识,提倡教师亲自创作,给学生更真实的创作感受,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5,(4):25-28
少数民族文学表达的审美维度是民族诗性、民族品性及族群记忆。本文对裕固族诗人赵光龙的诗歌进行了探析,指出少数民族诗歌的民族性表达及其转型,民族诗性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古典表达方式,民族性和现代性融合才能使少数民族文学步入世界文学的版图。  相似文献   

8.
田敏 《学语文》2010,(4):13-13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教学为语文的审美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是培养学生文学兴趣和提高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但诗歌鉴赏却成为学生的一个难题。有些教师认为诗歌教学就是为了应试。错误的教学理念和简单生硬的教学方法使诗词原有的光彩和神韵丧失殆尽,导致学生学诗兴趣缺失、教学效果不佳。我认为,除了在高三阶段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专题训练。更关键的还是应从高一高二入手。  相似文献   

9.
诗歌教学在文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古典诗歌又是高中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40多首古典诗歌,如何通过教学实现对学生的文学教育,是一个值得探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学教育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说,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上诗歌都比其他文学样式更优越、更适合。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民族的灵魂,诗歌又誉为文学的焦点,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大慧,也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载体,更是前辈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诗歌以它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意境,由文字感知上升到心灵的体味,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成为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2.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诗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形成完美的个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创精神,都有重要意义。文艺理论家。诗人对此也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是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教育最好的文学样式(体裁),而诗歌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是对学生进行文学语言训练的好教材。优秀的诗歌作品,艺术性和规范性统一的文学语言,对提高学生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的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步伐的日益加大,文学作品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深切地认识到,不仅学生人格情操、审美理想的培养离不开文学教学.而且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学教学。文学教学是构筑学生人文家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人的语文能力也主要是文学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文学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充分发挥文学课的教育作用,也越来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在以往的文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好好反思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对文学课文特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了教学方法背离了文学的特性,其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枯燥乏味,缺乏魅力,是高职文学教育的普遍病症;讲究教学的艺术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是拯救高职文学教育的必要措施;在文学教学过程中设计运用故事助兴、情感熏陶、体验学习、活跃思维、语言激趣等趣味教学法,有益于提高文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受功利性目标驱使,中小学语文教育理科化教学倾向越来越严重,而大学的文学课教学观则多建立在"史学本位"的基础上。语文与文学教学诗意的缺失,导致大量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学失去兴趣。中国古代文学诗性教育课程观的提出与实践,是对师范院校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文人情怀的小教师资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更要引导学生透过诗作的面纱:深入探究诗人的肉心世界,体悟诗人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从前达到美育、文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审美在宗教意识并不强的中国文化人的心理构建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慰抚灵魂。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的教育思想,也是从这样的文化背景出发,用“美育”来代替宗教。  相似文献   

17.
诗歌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搞好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文学趣味,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可见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一环,笔者认为诗歌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读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的从读诗入手。"  相似文献   

18.
王丹 《英语广场》2022,(34):100-103
英美文学指的是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哲学等各类文学作品。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开展英美文学教学,能提高学生对英语课程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和习俗,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英语素养。在高校教育中,教师对英美文学的利用应当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教师应选择优秀的名家名篇进行教学应用,避免学生接触西方文学中的糟粕思想。  相似文献   

19.
长时间以来,语言教育的技能性、工具性、可操作性得到了重视,文学的精神属性却被忽视了,由此导致青少年学生的文学素养缺失。文学素养的缺失其实也会制约学生阅读、书写能力进一步的提高。文学其实是没有什么规矩的,我们的文学教育、语文教学,规矩太多,把机器操作规程、生产流水线上的一套也拿到语文教育中来,完全失去了文学的属性。  相似文献   

20.
马现诚 《高教论坛》2006,(4):111-113,120
本文从分析当前民族高校扩招后文学教育和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认为民族高校文学课程的教改应当在于大力张扬文学性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想像力作为文学课程教学的核心基点,通过实施课堂内外的相关教改措施,达到提升学生文学审美和创作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