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近代商会是中西文化交汇在中国大地上的产物,其组织文化具有科学进步性、民主性、自保性、依赖性等特征,尽管商会是新旧交融的组织,但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商会是中西文化交汇在中国大地上的产物,其组织文化具有科学进步性、民主性、自保性、依赖性等特征,尽管商会是新旧交融的组织,但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镇江商会筹办于1903年前后,是近代中国起步最早的商会之一。镇江商会成立后很快便成长为当地一支重要的社会调控力量,在维护商人正当利益、稳定市面秩序、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乃至维护地方治安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1929年国民党政府颁布《商会法》,加强了对商会的管制,镇江商会因此而渐行渐缓。1937年镇江沦陷,镇江商会的历史篇章也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4.
著名历史学家戴逸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谈到,无论是中国过去的史学家,还是当代的史学家,者把档案看作史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史料,看作历史学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可以说,离开了档案,很难进行严肃的、深入的历史研究。近年来,由于近代商会档案的开发利用力度不断加大,国内在近代商会研究方面成果颇丰。  相似文献   

5.
近代无锡商团的兴衰及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期的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地区之一。在发展过程中,工商业主组成商会、商团、同业公会等工商团体,协调同业间的利益关系,表达共同的利益诉求,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这是无锡地区乃至中国经济和社会跨上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6.
走向平民——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平民化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民化是近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民智"思潮背景下的中国近代图书馆,随着社会各界对其社会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最终被民国教育部定位为社会教育机构,从而为图书馆的平民化提供了制度保障.20世纪20、30年代"新图书馆运动"兴起,它所传播的西方图书馆理念和美国式图书馆管理方式,促使中国近代图书馆在服务形式、借阅对象、收费方式等管理方式上逐渐走向了平民化.  相似文献   

7.
天津商会是近代中国影响较大的社会团体之一,在促进天津城市发展,尤其是商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兴办学堂"是其功绩之一,支持商学教育成就显著,学成之徒"跻跻跄跄,一时称盛".同时,天津商会的分支机构还在其管辖下的河北省各县,支持建立各种商业学堂,推动当地教育的开展,直接促进了北方地区实业教育、职业教育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悄然兴起。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发展虽然有其落后性,但它的出现给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体现的公共、公平、公益特性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所推行的一些读者服务如"巡回文库"、"邮寄借阅"很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商会与广告具有一定的天然联系.特别是在近代中国,西方先进的广告形式初入国门,而与之相关的教育水平还很低下,法律管理体制也不够健全,商会与广告活动的联系就更为紧密.在广告立法、广告管理、广告知识传播以及组织广告活动等方面,商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图书馆是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启蒙而诞生的。它的第一座独立馆舍具有典型德国建筑风格,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该馆是20世纪早期中国对外学术交流的中心,是传播地球科学与文化的基地,更是记录中国地学发展轨迹的信息库。解放后,该馆规模和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1.
一当今中国学术界对于近代企业制度的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两大背景。理论背景是西方现代企业理论以及制度经济学的学术导向作用,而现实背景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现实需要。在这两大背景下,近代中国企业制度,特别是公司制度安排的历史以及经验检讨自然而然地就进入历史学家、经济史学家的视野,并且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课题。事实上,如果我们稍为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从理论以及历史经验的宏观层面上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研究是…  相似文献   

12.
丁淦林 《新闻窗》2007,(2):104-105
林白水先生是我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报人。但是,从1926年8月6日他遇害,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50多年中,他的事迹在中国新闻史书籍上却无记载,在大学新闻系的课堂上也不提及,几致湮没。在此期间,邓拓曾于1962年建议“在编写中国近代报刊  相似文献   

13.
杨学平 《兰台世界》2012,(19):14-1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他一生在学术领域建树颇多,更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梁启超在中国政坛20年间积极投身中国图书馆建设事业,并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17年底,梁启超开始退出政治舞台并转向其学术领域的研究,与此同时,也是其参与  相似文献   

14.
吴川灵 《编辑之友》2018,(4):103-107
文章以上海图书馆馆藏中国近代出版类期刊为样本,统计其数量、出版者、出版地、创刊时间、刊物寿命并作分析.数据显示中国近代出版类期刊86种,有的一家机构出版有多种期刊,有的刊物有重名现象.出版者以民营书局多,其次为杂志社.出版地居前的为上海、重庆、南京、北京.创刊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并于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之后回落.刊物寿命较短,大多数在三年以内.研究认为中国近代出版类期刊具有刊物数量较多、民营书局为主、地域分布不均、随时局变化明显、刊物寿命较短等特点.研究分析结果为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提供材料,并为当代出版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刘斌 《兰台世界》2013,(4):111-112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办报刊的国家之一,明清政府都曾发行"官报",主要是刊载政府文件。18世纪以来,西方自由主义新闻出版思想不断引起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注意,于是创办报刊成为民族、民主主义者的重要选择,他们希望通过报纸刊发救国言论,发表民主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分子掀起一股兴办报刊的热潮,而且更加注意唤醒下层民众,于是《民立报》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葛宝森 《兰台世界》2012,(10):75-76
沦陷时期的商会研究一直是商会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关于商会与日伪政权的关系,一般论者认为商会完全沦为日伪政权统治的工具。而实际上,无论政局怎样变动,利益诉求始终是商会的根本诉求,所以,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本文以保定商会档案为核心  相似文献   

17.
吴稌年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0):52-54,102
从藏书楼学术范式着手,论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杜定友和刘国钧为中心形成的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是近代动画的鼻祖。尽管内容和技术都不尽如人意,但是广大民众还是对动画的兴起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诞生、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要素说”的提出以及图书馆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概况,并从社会背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解体、国外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致力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士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的原因。最后,总结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对现代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吴稌年 《图书馆》2012,(5):28-32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学术研究高潮期,图书馆界对急需解决的一些理论、实践问题进行了摸索、争鸣,主要是分类、编目、检字等方面的争鸣,这些争鸣,加快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步伐,显示出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乐于实践、勇于争鸣"的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