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6,(12):106-111
针对近几年"云教育"和自主移动学习的应用发展存在的缺陷,在借鉴传统课堂双向交流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文章设计了支持移动终端手势识别的云黑板教学平台并给出了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通过引入移动终端手势识别的人机交互技术,模拟传统教学黑板板书的方式,提供矢量的草图交互绘制和临摹,从而给自主移动学习教学平台带来了崭新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技术和移动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对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移动学习平台竖井架构、网状架构存在的不足,提出利用微服务和统一接入架构技术,基于活动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构建移动学习平台。首先采用BNF范式描述了移动学习平台模型MLPM,借鉴领域模型驱动设计DDD模块化架构的思路,将移动学习平台功能模块拆分为微服务,围绕微服务架构技术,分析微服务功能,构建移动学习平台,最后采用Spring Cloud微服务开发框架,验证了基于微服务构建移动学习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深度融合,移动技术日趋成熟,如果能将移动技术有效地引入现代教育,必将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本文尝试将移动技术与教育领域信息系统相结合,通过分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和教务等信息系统的现状,提出了开发移动校园智能综合平台的必要性,阐述了移动校园智能综合平台的架构、功能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胥碧 《考试周刊》2015,(23):145-146
移动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是支持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也是制约因素。本研究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目前以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学习平台能充分支持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以期为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开发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移动学习系统的构成及资源开发现状,根据移动学习资源构建的策略、移动学习资源处理和使用的流程,给出iOS平台移动学习资源构建的方案和相关技术.然后讲述在iOS平台进行移动学习终端APP设计与开发的思路,并给出系统的原型,分析iOS移动客户端的网络资源荻取技术及本地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实现iOS平台的学习资源构建及移动学习需求,以期为以后其它移动平台资源及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应用程序出现在诸多领域,移动应用开发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立足于移动开发技术的背景,从现有的移动应用开发现状,对比不同移动平台的开发技术,比较三种主要的移动应用开发方式,以中间件技术的开发模式,对移动应用程序上内容的实现进行了阐述,结合校园学习资源,以三种平台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两个终端的移动客户端为例,初步实现了一个简易校园移动学习应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移动学习平台是促进移动学习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及其相关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使得基于有线网络和个人计算机的网络学习平台已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从无线移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实际要求出发,研究具有移动Web即时通信、资源实时移动共享等功能的移动网络即时协作学习平台的体系机构和系统功能,探究实现该系统平台的关键技术,以便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一种支持即时协作交流、实时共享资源与知识经验的新型移动网络即时协作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移动实验辅导平台进行研究,发现移动学习平台缺乏有效的教师实验辅导工具和音视频辅助方案。采用HTML5、WebRTC技术设计了移动MOOC实验支持平台,实现实验项目跨平台无障碍访问。WebRTC技术以较低成本实现音视频交互功能,满足实验辅导过程中师生双向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移动学习方式的发展。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被认为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本文提出了一种H.264编码技术解决移动学习平台视频处理问题的方案,在Android操作系统中设计开发了一款移动学习平台软件,本文设计的移动学习平台软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为移动学习和使公众能更好地利用高校教学资源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泛在学习的理论研究基础,分析现有的数字化、移动学习模式的局限性及移动泛在学习模式的优势,给出了移动泛在学习模式的结构图,并从技术环境、技术方案、平台总体设计等方面给出了基于移动的泛在学习平台的设计思路,同时详细描述了平台总体设计所包含总体架构、功能模块、平台接口等三个内容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王晗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1):183-185
以微信为应用平台,进行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运用文献调研法,在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相关研究,充分阐释了微信作为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应用平台的设计要求、设计原则以及设计策略,得出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流程,并结合具体案例加以分析,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以高校读者问卷调查为依据,了解读者对微信的接受程度及对图书馆移动服务的使用需求,提出建立基于微信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的总体思路。随着微信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高校图书馆对微信的运用会日趋成熟,微信在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中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手机操作系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联系终端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的桥梁,手机操作系统已经被看作是移动通讯领域的核心.而移动操作系统的本质是平台.本文以双边市场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手机操作系统平台的特征,构建了手机操作系统平台的双边市场结构.并以自面世以来就获得巨大成功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平台为例,分析了Android平台的一系列策略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3G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广,已经突破了传统2G网络技术下手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限制,依靠智能手机等良好的终端设备,我国手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已经由传统的短信服务和WAP服务模式向基于3G技术的创新服务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云教育平台的自主移动学习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教育平台比传统的网络教育平台更适用于移动学习。文章从"云教育"的内涵出发,通过与传统网络教育平台的对比研究,详细分析了云教育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优势以及它对移动学:习的改造。最后,基于云教育平台的优势,将移动学习和云平台相结合,构建了一种基于云教育平台的自主移动学习模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的青睐。众多机构和院校纷纷设立项目开展研究,但这些研究要么尚局限于大学的普适技术实验室,要么在学校中被看作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即使是在电大系统中也大多当作信息交流和日常管理的平台。本研究以电大系统广泛采用的蓝卓校园网为平台,以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五所分校的10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机彩信(MMS)方式为试点学生发送教育部统考"大学英语B"微型课件。本研究以FRAME移动学习分析模型为出发点,在实验前期对学习对象、教学设计、内容呈现等方面做了充分调研。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后,从实验效果、学习者认可度和对下一步实验的意见、建议等方面实施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与控制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考试通过率大幅度提升,绝大部分成人学习者对这种学习方式持欢迎态度,并对扩大试点范围和内容针对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由于该研究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将对以后移动学习的普及乃至泛在学习的未来发展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的普遍使用在英语移动微课堂的构建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自身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将传统的教与学的优势和移动互联网的学习优势结合起来,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而且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改变学习习惯。本文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优势,探讨了将微信公众平台用于移动教学的可行性,并且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视听说》课程移动学习构建方案及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张之光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3):124-128,131
基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1~6)文字编》进行简帛文字信息化处理的尝试,在Microsoft Visual Basic语言平台下,对Access数据库中的图形、文本进行转换,使之以word文档的形式重现,便于编辑和查阅,对图像图形处理研究亦有深刻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建立于移动操作系统之上的移动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其移动操作系统所采取的市场和技术策略对移动应用影响巨大。文章分析了移动应用的商务模式和市场机制,并从开发技术、商城模式、面向设备和集成程度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移动操作系统的类型及对该系统上移动应用的影响,最后给出未来移动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2.5/3G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多媒体下载业务成为移动数据业务中增长较快的业务,因此设计、开发和建设高效的移动多媒体WAP下载平台十分必要。本文详细描述了采用JAVA,XML,ImageMagick,Mysql等技术,在Linux平台下设计和实现的一种WAP下载平台WapMCMS,此平台具有对多CP/SP管理、零代码开发WAP服务产品、手机终端自动适配,以及对整个业务环节进行统一管理等功能特点,同时展望了此平台在3G业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