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共同与另一个成分发生结构关系,便构成“共用”辞格。例如:“大家都知道并且也都指出过,太阳的本身还有黑点。”句中“知道并且也都指出过”为“并列成分”,共用“太阳的本身还有黑点”。如果着眼于并列成分的内部关系,除常见的并列式(如上例)外,中语教材中的“共用”还有下列几种类型:一、推移式。构成并列成分的语言单位在内容上有由先到后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病句一般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类型。辨析病句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把句子的主干提炼出来看看是不是“成分残缺”。介词“关于”、“对于”、“由于”、“对”等开头的句子要注意主语的残缺。动词后如有很长的修饰词语,要注意宾语是否残缺。2.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时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3.特别要注意一个单句中若能划出两套主谓宾,或宾语前后都有动词,则很有可能是句式杂糅。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  相似文献   

3.
一、并列不当并列不当是句子常见的语病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病句类型。在辨析病句时,如果看到带有“和”、“与”、“及”、“同”或用顿号分开的并列短语出现,首先应考虑这个句子是不是把不该并列的成分并列在了一起,其次应认真辨别句子是否存在顾此失彼、搭配失当的问题。如: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全国卷Ⅰ)【解析】“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该句犯了将属种关系概念并列的错误。二、两面词误用提承关系的句子,要分析前后是否统一。前面“能否”、“…  相似文献   

4.
目前连词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但“和”的研究则令人瞩目。早期“和”的研究,侧重于应用和规范化,体现在“和”的连、介分工,“和”与“或”的意义区别上。随后转向对“和”的连接成分的探索。各派分歧主要集中在“和”连接动词(词组)与形容词(词组)时要有什么样的限制条件上。此时期的研究方法偏重于一般形式上的描写,对连接成分的意义类型注意不够。八十年代,则从语义、结构关系等角度深入研究了“和”的连接功能。此外,对多叠并列成分最后两项用“和”的来源及多叠并列成分连用两个“和”的发展前景等问题,各家亦有不少异议,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缺乏大量的语言材料作依据。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一、对连词“和”的来源及与他类词区别的研究;二、对连词“和”连接成分的研究;三、对连词“和”在多叠并列成分中的运用的研究;就连词“和”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考察。在文章第四部分提出今后研究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术界对汉语连词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谓词性并列短语的否定表达常采用NegANegB(“AB”表示由并列项A、B组成的谓词性并列短语)模式。当Neg重读或添加其他成分,或者当“AB”接近典型的自然并列短语时,才能采用NegAB模式,从而保证Neg能够对谓词性并列短语AB进行整体否定。  相似文献   

6.
田宗昌 《中学生阅读》2004,(12):36-36,12
含并列成分的病句,其并列成分之间往往以顿号或连词“和”“以及”等作为形式上的标志。这类病句具有相当大的迷惑性和干扰性,许多同学对此往往不易作出准确判断。下面介绍的“七看”,或许能对大家诊断此类病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描写语言事实入手,按“小三角”的研究思路,从结构成分,语义类型,语用价值三个角度对“不X不Y”结构,作了较全面的考察,从结构成分来看,能够嵌入“不X不Y”结构的“X、Y”一般是单音节,也有双音节乃至多音节,“不X不Y”结构构成两个停顿,两个停顿前后之前表并列,表因果或表假设关系。  相似文献   

8.
浅析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界定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真善美”、“风霜雨雪”、“金银铜铁锡”……等词语的结构特点,将其暂命名为并列N项式,并作了如下界定:并列N项式是指在同一个语义范畴内,由N个(3≤N≤7)单音节成分并列组合而成的准定型结构,其中以并列四项式居多。按照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分为同类式、同义式、同体式、对举式四类。  相似文献   

9.
生物试题中的“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试题中,命题者为了有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次、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常在试题中特意设计一些“陷阱”,这些“陷阱”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只有努力做到慧眼识“陷阱”,才能有效提高答题的准确率。生物试题中的常见“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圆锥曲线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各类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试题中往往会暗设“陷阱”,而这些“陷阱”又大多具有一种无形的误导作用,学生在解题时极易被其迷惑而误落其中。本文对六种不同类型的“陷阱”题作一例析。  相似文献   

11.
说“红女”     
现行中师第六册语文课本对《促织》一文中的“红女白婆”注为:“红妆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笔者认为对“红女”的注释欠妥贴。“红女白婆”属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这种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并列组成的,短语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功能相同,整体和组成成分的功能相同。“红女白婆”中的“红”若指。红妆”,那么“白”也  相似文献   

12.
句中使用并列成分可使句子表意严密完整,但若误用并列也极易造成句子费解甚至导致语病。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语病题中,因并列误用而造成的语病屡见不鲜,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高考试题第3题B选项为:“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此题的语病出在并列短语处,句中并列短语“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两个概念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其实,在语言运用中,由于并列短语往往带来句子结构的复杂化,因而很容易发生语病,高考命题者也常常在并列短语处“做文章”。因此,在辨析病句题中,遇到含有并列短语的句子,应做到“五看”。一、看顺序并列的成分意义上往往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大小、主次、轻重之分,具有规律性。如果随意并列,往往会产生排序不当。例1.通过…  相似文献   

14.
并列连词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分句,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连词中重要的一类。本文主要从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调查了郭锡良《古代汉语》文选中的并列连词“与”的使用情况,在每个时期又从使用情况和连接成分的句法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可以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并列连词“与”在郭锡良《古代汉语》文选中的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15.
"合并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含有多个并列反应的“合并法” 有些试题中含有多个彼此独立的化学反应,若按部就班的进行计算,则陷入了命题者的陷阱之中。解题时应分析多个化学反应的相同特点,进行归纳合并,从而快速解题。  相似文献   

16.
王玫 《考试周刊》2010,(41):1-2
综观201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发现命题者在选择题中设置了一些“陷阱”,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思考是否周密。本文以题为例,拟就选择题常见的“陷阱”类型与相应对策作一些归纳,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方言》卷六:“謇、展,难也。”郭璞注云:“难而雄也。”直到现在,没有人能对郭璞的注作出解释。本文认为,“难”,表示发怒,“而”作为连词的功能是连接两个并列成分,这两个并列成分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和相近的语义特征。因此,“雄”也应该表示发怒。在重庆话和历史文献中“雄”均可表“发怒”义。故“难而雄也”即怒也。  相似文献   

18.
辨析并修改病句在语句成分上常常设置诸多陷阱,在诸多陷阱中有一类与数字有关的语病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为此,笔者梳理出一些常见的与数字有关的语病类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因误用并列短语而造成的语病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并列短语内部误用(一)排序不当并列成分在意义上往往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深浅、远近之分,排序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长句变短句是高考试题语言表达板块中的常见题型,不少学生觉得难以掌握。实际上,尽管长句结构复杂,附加成分多,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长句里面的多层定语、多层状语是并列的,彼此之间不涉及到时间的先后关系,笔者称之为“并列式”,如“板凳上捆着一个头发又长又脏、胡子像野草、衣服碎成一片一片的人”。在这个长句中,“一个”“头发又长又脏”“胡子像野草”“衣服碎成一片一片”都分别修饰中心语“人”,4个定语之间并无明显的轻重、主次、先后之分。对这类长句,变为短旬的方法一般是先抽取主干,然后把多屡定语、多层状语等附加成分独立成句。这种方法很多教辅用书多有介绍,在此不另赘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