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山与顾炎武唱和诗共有六首。第一次唱和诗两首,是在清康熙二年(1663)所作。丁宝铨《傅青主年谱》:“(康熙)二年癸卯,五十七岁:崑山顾宁人访先生于松庄,赠五律一章,先生依韵答之。”丁宝铨刻《霜红龛集》(本文引《霜红龛集》,均为丁宝铨刻本)卷九载有傅诗,并附有顾诗)《亭林诗集》卷四载有顾诗。第二次唱和诗三首,也是在清康熙二年。《傅青主年谱》没有记载,《霜红龛集》也未收这次唱和诗,《亭林诗集》卷四收有顾诗两首。第三次只是顾炎武寄侮山诗一首。《傅青主年谱》:“(康熙)十三年甲寅,六十八岁:是年顾宁人有寄先生《土堂山中诗》。”《霜红龛集》附一、《亭林诗集》卷五均载有此诗。现把这六首诗按写作时间分三组,注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实为的论。清·傅山在《霜红龛集·卷三十六·杂记一》中说: “一双空灵眼睛,不唯不许今人瞒过,并不许古人瞒过。看古人行事,有全是 底,有全非底,有先是后非底,有先非后是底,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底,至十百 是中之一非,十百非中之一是,了然于前,我取其是而去其非。” “君子学问不时变化,如蝉蜕壳。若得少自锢,岂能长进!”  相似文献   

3.
奇人傅青主     
梁羽生小说《七剑下天山》中,傅青主(傅山)是个重要人物。据小说里的描述,他“不但医术精妙,天下无匹,而且长于武功,在无极剑法上有精深造诣。除此之外,他还是书画名家,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士”。傅青主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名人,梁衡先生的散文《晋祠》里面也提到山西晋祠难老泉亭上悬挂的匾额乃是“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中学课本选入这篇文章,注释说:傅山,明末清初思想家。字青主,山西阳曲(今太原)人。精通经史诸子,兼工诗文书画,又精医学。著有《霜红龛集》等。傅山是个奇人,梁羽生的小说中视他为神医国手和书画名家,然而这些实在还远不…  相似文献   

4.
正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市郊)人。傅山通晓经史、诸子、释老之学,著有《霜红龛集》40卷。他长于书画,精鉴赏,并开清代金石学之源。此幅楷书楹联"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是一幅具有颜字风神的六言楷书力作。从作品来看,作者将颜字的  相似文献   

5.
傅山《霜红龛集·卷二十五·家训》有《十六字格言》注明为“己未七月二十日书教两孙”,后又有跋:“偶列此十六字教莲苏、莲宝,粗令触目,略有所警,载籍如此,话说不胜记。尔辈渐渐读书寻义,自当遇之……“说明是傅山以《十六字格言》写给他的两个孙子傅莲苏、傅莲宝的。既是格言,则反映了傅山之为人为学之道的主要方面,是研究傅山人生观、社会观、治学观的宝贵资料;又因为是写给年轻人的,重在道德修养和治学态度,在我们今人看来也不无教益。  相似文献   

6.
傅山,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1605——1690)。字青竹,改字青主;别号甚多,如公之它、真山、浊翁、石道人、朱衣道人等。山西阳曲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兼通诗文书画,并精于医,皆负盛名。其书法别树一帜,纵放恣肆,自然天成,与当时董其昌等人的柔靡书风大异其趣,反映了产生于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之中的一种奋发、忧患意识。其书法美学观也具有这种色彩。但傅山未有较系统的书学论述,这里仅据散见于其传世文集《霜红龛集》中的一些观点作些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明前期理学大师,河东学派领袖薛文清之学,出自程朱理学,却对朱学作了重大修改与发展。(见拙作《薛瑄对朱熹理学的发展》,《晋阳学刊》1988.4)。可在薛文清家乡今山西万荣县平原村“薛夫子祠堂”却悬挂有“洪洞后学小子范国鼎”手书  相似文献   

8.
杜甫有《古柏行》诗,写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孔明庙前的老柏树。其中有两句是: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北宋有名的科学家沈括(存中)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异议:“四十围乃是径(直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而《鏖史》《湘素杂记》的作者偏要为杜甫辩护。《鏖史》曰:“今人以两手指合而环之,适周一尺,杜诗四十围,是大四丈。沈存中谓径七尺,不知何法以准之.”《湘素杂记》曰:“存中性机警,善九章算术,独于此为误何也?古制以围三径一,四十围即百二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等二册《狱中杂记》“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一句中的“朱翁、余生”未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里补充注释是:“[朱翁、余生]朱翁,名书,安徽宿松人,《南山集》的作序者之一。余生即《南山集》中《与余生书》的余生。二人当时都因《南山集》案被关押在刑部狱。”  相似文献   

10.
傅山(1607~1684),号青主,一字朱道人,曾于清康熙二年(1663)九月过共城,走访孙奇逢(1585~1675)。奇逢字启泰,因讲学夏峰村,学者称夏峰先生。夏峰和傅山都是我国明末清初北方学术界颇重气节的著名哲学家。关于这次会晤,除夏峰受傅山之请,为其母撰写《贞耄君陈氏墓志铭》(见载《夏峰集》)外.两人都还记下了对于对方的主要感受,读后使人觉得他们谈得是很投机的,都对对方有了比较本质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著者曹雪芹年寿推估:向有“四十八九”与“四十岁”两说。前者据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伤芹溪居士》题下“自注”:“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说者认为:对诗人遣词用字固不应拘泥、抠死,但宜泉这里是“题注”,不是必须受字数、音律限制、只可“举成数”的“诗句”,因而,应系很清楚的“实际数字”,正确性较强。后者根据教诚《鹪鹩庵杂记》抄本《挽曹雪芹》两首之一中的首句“四十萧然太瘦生”及其后的《四松堂集(付刻底本和《诗钞》抄本)》同题首句“四十年华付杳冥”,认为从字句看:“四十萧然”还比较活络,而定稿改写作“四十年华”,对其年时已很肯定和具体,因此说,敦诚在这儿应是把清楚记住的曹雪芹时年岁写入诗中的,知“悼红轩主  相似文献   

12.
薛瑄是明代前期理学家,黄宗羲说他“悃愊无华,谨守宋人矩矱。”(《明儒学案》卷七)全祖望批评黄宗羲这一结论是出于“门户之见”。(《鲒琦亭集。答诸生问南雷学术帖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宗羲生于姚江,欲抑王(守仁)尊薛则不甘;欲抑薛尊王则不敢。故于薛之徒,阳为引重而阴致微辞,于王之徒,外示排挤而中存调護”。(卷五十八)黄宗羲轻轻一笔,把薛瑄作了无研究价值的盖棺论定。因之翻阅近代各哲学史著作,几乎没有提到过薛瑄的名字,间或有之,也简单几笔,只作为朱学维护者而已。“明  相似文献   

13.
《人的学习与发展》(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370页有以下一段文字:鲁迅是把瞿秋白当作知己对待的,并曾录写了一副对联相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之。”对联的上句8个字,下句却只有7个字,读后顿生疑惑。因为一  相似文献   

14.
话说对联     
<正>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对联。对联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而且最大限度地展现了汉语的语言魅力。一、对联的起源对联,滥觞于《诗经》《易经》等先秦古籍中的对偶诗文,孕育于汉赋骈文中"奇偶相配"的对句,定型于隋唐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发达于宋元两代,全盛于明清两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庾信《哀江南赋》)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研究》总第84期刊载了《“疑”作何解》一文。作者认为李白《静夜思》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处之“疑”均应解为“像”、“似”。理由是:(一)诗人既知是“月光”、“瀑布”,无庸置疑为“霜”,为“银河”之水;(二)“疑”释为比喻词之后,两处诗句的前后句都成“本体、比喻词、喻体”皆有的明喻。这些看法,似可商榷。我们认为,诠释词义要紧扣语言表达的情境。《静夜思》是写远客思乡之情,诗中人完全浸入沉思之中,在迷离恍惚的神情中,腺胧地乍一望去,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定睛一看,现实环境告诉他,这不是白霜,而是月色。这多  相似文献   

16.
陶仁奇 《考试周刊》2013,(46):17-18
谢国桢先生在为《见闻杂记》所作的跋语中提到其作者李乐为"嘉靖戊辰进士",但这一表述与史实有出入。首先,嘉靖年间的各科考试中,并没有"戊辰科";其次,嘉靖朝虽然也有一名叫李乐的进士,但他并不是《见闻杂记》的作者;最后,《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应为隆庆二年戊辰科的进士。谢老的无心误植产生了两大问题:一是"张冠李戴",容易将嘉靖年间和隆庆年间的两个李乐混为一谈;二是如果不详加考辨,就容易把《见闻杂记》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搞错。  相似文献   

17.
一、警句导入同学们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它是千百年来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 ,它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对我们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提出这一名句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二、对联导入同学们 ,这里有一副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你们能知道它涉及的是哪篇文章 ,哪一个人吗 ?(指名回答。板书“岳阳楼记、范仲淹”)三、成语导入新课伊始 ,在投影仪 (或黑板 )上出示以下内容 :新市长上任两年 ,全市面貌大变 ,干群同心 ,社会安定 ,各项建设事…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了一些“记”体文章,它属于古文中的“杂记”类,可分为五大类: 一、游记类。游记是记述旅行见闻的一种文学形式,按其内容侧重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纯游记作品。如柳宗元《永州八记》、徐宏祖《徐霞客游记》。二是借记游来阐述某些哲理的游记。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等。二、记事类。这类作品主要是记述某一事件的经过情况的。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方苞的《狱中杂记》等。三、记人类。这类杂记叙述历史上重要事迹。  相似文献   

19.
“白露为霜”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二句,是历代所称道的写景名句。对其中“白露为霜”一句的如何准确理解,直接关系到对《蒹葭》全诗的正确理解。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夜间白花花的露水变成了霜”,对此,笔者根据气象科学知识,结合全诗内容意境,参考训诂有关资料,在《文史知识》1988年第4期上著文《“白露为霜”新解》,提出夜间露水不可能再变成霜。这句诗应解作“白露似霜”。此解引起了  相似文献   

20.
袁枚与法式善同为乾嘉诗坛的领袖人物,其"随园"与"诗龛"分别成为当时南、北方诗学活动中心。但二人从未会面,交往信札亦大多散佚。国家图书馆现存法式善编撰的《诗龛声闻集》收录了袁枚佚诗二首与佚札一通,据此并结合二人的诗文集来考察二人的交谊,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二人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