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顾况任新亭监时地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人载籍中所记录的顾况求知新亭监一事,惜语焉不详,无从知晓其任职的地点、时间。今人傅璇琮、赵昌平对顾况任新亭监的地点、时间作了考证。现据《嘉定赤城志》和顾况诗文所记,内证外证互相参稽,对傅赵两家之说提出不同看法,得出了顾况任新亭监的地点在今浙江省临海市的新亭,时间在浙东袁晁起义平息之后。  相似文献   

2.
李端《芜城怀古》实为绝句而非律诗,四库馆臣说法有误;《解颐新语》作者为皇甫汸,《明史·艺文志》误载为"皇甫循";《四库全书总目·解颐新语提要》中"黄金费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之作者应为司空曙,而非韩滉或顾况;《解颐新语》原文指"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之作者为李商隐,《提要》云:"今《义山集》中亦无之,不知所据为何本。"经考订,该句诗为孟浩然所作,而非版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初夏,在洛阳皇宫东面的园林里,木芍药(牡丹)花正在怒放,一丛丛五颜六色的木芍药争奇斗妍,浓香扑鼻。一道清澈的溪水从宫墙上的洞隙中缓缓泻出,穿过园林中间,向东流去。东都洛阳的木芍药花一向闻名遐迩,引得许多文人墨客及游人慕名而来,徜徉于花海之中,流连忘返在纷至沓来的游客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文人,带着一个家童,也在花中盘桓。此人姓顾名况,肃宗至德二载(757)进士及第,曾在浙江东道节度使韩氵晃手下任判官。现今德宗皇帝当政,他已迁为著作郎了。听说洛阳木芍药花名甲天下,不免抽空前来观赏一番。一阵东风吹来,几片花瓣飘落水中,顾况感…  相似文献   

4.
在盛唐诗坛向中唐诗坛过渡中,顾况的意义一直被忽略。他本人身历这两个时期,其诗歌主要是歌行创作遗有盛唐风骨,成为后世诗人取法盛唐的"活化石"。顾况存世51首歌行题材丰富,其中题画诗和音乐诗成就颇为突出,其题画诗打破了杜甫确立的范式,扩展了题画诗的表现领域,并开创了题画诗的幽默风格;音乐诗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写,并对稍后白居易等人的音乐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顾况的歌行语言特色上兼具"俗"与"奇"的特点,俗的一面影响到了稍后重写实、尚通俗的元白诗派,奇的一面则被尚奇的韩孟诗派所继承。可以说,在大历诗坛这样一个过渡时期,顾况肩负起了重任,并且成为了元和诗人直接效法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中唐著名诗人顾况是湖州丘司议之婿,因此经常往来湖州。大历年间,顾况与陆羽、皎然等人交往于湖州,《茶赋》一文当作于此间。由于历代茶赋存世数量非常之少,学术界长期以来对茶赋的研究不够重视,妨碍了对茶赋的正确评价。唐代茶赋,唯有顾况一篇。其《茶赋》可谓以孤篇横绝全唐者,是历代茶赋中的传世佳作。《茶赋》蕴含的茶文化元素与文化审美价值十分丰富,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顾况的诗风有着与大历诗风不同的风貌,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个性。顾况的一生都受到道教的影响,道教思想不仅影响了顾况诗歌的内容、表现形式,同时也影响到了顾况诗歌的语言,形成了其诗歌语言古奥和华丽兼而有之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官方文献记载的州判官兼领捕盗的制度并不完全符合相关制度的具体运作。州判官兼捕盗之职主要设于无属县之州。元代不少县直接改为州,此种背景下,州判官兼捕盗成为具有元朝特色的制度,其在维护地方治安方面的作用亦较为彰显。目前发现的两方元代"州判官兼捕盗印",进一步印证和补充了元代州判官兼捕盗制度。  相似文献   

8.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点睛之笔,表达的是诗人对好友孟浩然的依恋、眷恋之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则足盛唐另一诗派--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结尾之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武判官离别后的无限依恋、怅惘之情.  相似文献   

9.
<正>南宋诗词研究者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一书中,得出一个结论:"唐朝人士,以诗名者甚众。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达为之游谈延誉,遂至声闻四驰。"一首诗,不必句句都精彩;一个人,无需事事都拿手,只要一句精,一招鲜,就能声名鹊起,天下闻名。自居易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得名。《唐摭言》卷七云:"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  相似文献   

10.
赠诗:这是唐代诗人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方式.李白初到长安,便把自己的新作《蜀道难》呈献给当时文坛领袖、承相贺知章.贺读完李白的诗,称李白为"谪仙人",后世遂以"诗仙"称呼李白.白居易十六岁游历长安,拿出自己一诗集呈献给丞相、诗人顾况,得到顾况赏识,也由此名扬天下.许多举子文人为了获得名声,攀附高师,就把自已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的名流,如众所周知的朱庆余呈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洞房昨彼停红烛"诗,贴切风趣,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1.
一般文学史著作都把顾况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的先导者来介绍。从顾况的思想性格、诗歌创作及诗论来分析 ,可以得到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顾况 ,顾况的诗风“骏以踔厉” ,更近于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2.
顾况是中唐的杰出诗人,而且精通绘画,是新画法泼墨山水的传人.其诗歌常常以画家的眼光来取境,融画理于诗歌,诗画交融,自由挥洒其非凡才情,表现其狂狷的个性,并且以取境奇特、色彩艳丽、意韵丰满之杰特诗艺,给贞元、元和文学以强烈的影响.在李贺尚未出世、韩愈尚未独具风格成名成家之时,顾况就已经创造出了如此风格相近、成就巨大的诗歌艺术,对韩、孟一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他的讽喻现实之作又是白居易等新乐府运动的先导.此外,他学习民歌未能完全消融吸收所造成的古体、乐府诗歌中粗率、放肆的不良倾向,也同样存在于元、白的同类诗歌中.顾况这一长寿而成就卓著的诗人,以他奇特的经历以及颇具个性特色的人品、诗风,在其时文坛上无异于一股清新之风,既清爽其时诗人的耳目,也湛溉了正在成长的元和文人,可以说是元和“尚怪”风气的先导.  相似文献   

13.
汉代的“故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吏"一词在汉代有多种含义,以往学界多重视其"旧时属吏"的意义,而忽略其他含义。笔者利用文献和汉简材料,讨论了作为"前为官职者"的"故吏"在汉代的政治表现。认为他们虽已不是官吏,但凭借其行政技能,有时仍能参与行政事务。并指出这种"故吏"在汉代有相当多重新为吏的机会,已成为了一种任吏资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顾况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冷清到热烈、从作家到作品的发展过程,在作家的生平研究、作品研究、版本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和可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狂飙>是20世纪20年代的一份重要的文学刊物,是文学史上继太阳社与创造社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社团——狂飙社的核心刊物,由高长虹担任主编.鲁迅虽然没有在<狂飙>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但他对<狂飙>的创办却给予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提携主编高长虹;在上面翻译作品鼓励青年;在与"狂飙社"成员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依然以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的情怀关照着<狂飙>的发展.鲁迅重视以报刊传递文学思想的这个舆论手段,推动着文学与传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顾炎武“理学,经学也”这一著名命题,是试图对“理学”概念作一种历史释解,并表明了他所提倡的社会改造理论的一种致思趋向。现代著名学者侯外庐先生批评了全祖望的说法,以为全氏之说缩小了顾炎武“经学”所涵盖的内容,而认为顾炎武此论主要是区别古今思想的异同离合和批判理学-禅学式脱离现实的空谈。宋人所论“理学”,即顾炎武所述的“今之所谓‘理学’,已非孔子儒学;其专论“心”、“性”,空谈义理,故顾炎武斥之为“禅学”。  相似文献   

17.
牛作麟先生是清代曾任四川按察使加布政使衔、有"牛青天"之誉的牛树梅的父亲。他一生读书耕田,耽于儒学;俭以养德,严于教子,成功的家庭教育不仅为牛氏家族培植和熏陶了一批贤子能孙,也为国家和社会栽培出了不少良材。他可贵的亲民思想和爱国意识对其子牛树梅及其他后代、族人为官从政产生了十分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狂”范畴在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然而,在中国传统美学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和”始终被视为最高准则,“狂”通常被当做一种异端的审美风格。作为对“中和”的突破和补充, “狂”在文学及思想文化发展中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丰富了传统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9.
《长明灯》一直笼罩在《狂人日记》的阴影下 ,未能获得充分研究。作为一种文化寓言 ,《长明灯》事实上与《狂人日记》形成一种互补的意义指向 ;《长明灯》通过“疯子”的命运揭示出传统文化的运行机制 ;“疯子”实质上不过是一种话语权力对异己者的缺席判决 ,暴露了传统文化的荒谬性。  相似文献   

20.
顾随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词人、教授和学者,他主要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天津师范学院等,其代表作是《无病词》、《苦水诗存》等诗词集、《稼轩词说》、《东坡词说》等词学论著和《揣龠录》等禅学著作,培养了如周汝昌、叶嘉莹等一大批著名的文化名人。但是,对顾随先生的研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到2005年,共发表有关文章80余篇,涉及顾随生平著述、思想、人格、文风研究及作品的分析评论。随着顾随作品被广泛接受,随着现当代旧体诗词日益进入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视野,顾随研究一定会进入一个高峰期,顾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也将被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