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案例】《挑山工》是人教版第九册第2组的讲读课文,本组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为引导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一教师以"读懂一篇文章"为依据,以"会读一篇文章"为目的指导教学。一、凭借教材,发现目标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挑山工),从课题看你知道课文可能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一个“懂”字,从学前儿童的点头到百岁老人的微笑,深度是无限的。一篇文章要读懂那程度也是开放的。所以“读懂一篇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不同年级不同教材是要有目标来控制的。《挑山工》一文被编排在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中,其读懂的总目标就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整—分—整”的阅读原则,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去读懂课文。一、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初读所谓“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就是指学生经过低中年级的训练所获得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字词的含义读懂每一句话,…  相似文献   

3.
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谈第九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的教学安徽张敬玉张德华第九册第二单元的重点课文《挑山工》和《可爱的草塘》是教材中的传统名篇。前者借事喻理,蕴含深刻;后者借景抒情,文质兼美。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这是进入高年级的第一个侧重...  相似文献   

4.
《珊瑚》(第五册)是学生进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由词句训练向段的分析过渡,使他们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一、理清脉络,了解梗概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挑山工》主要讲“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时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不比游人慢,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干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 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是本组教材训练的重点,用“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挑山工的速度果真不比游人慢是本课教学重点,理解挑山工那段富有哲理性的话,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启发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大理石街》(第十册第4课)这篇阅读课文,编排在讲读课文《挑山工》之后,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运用在讲读课里所学到的知识,自己去读懂课文,要引导学生按照“参观访问记”的写作特点,顺着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条理。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情境,要紧扣  相似文献   

7.
《挑山工》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曾获得全国散文大奖,选入教材也有二十多年了,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和老师读过它。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挑山工的那种精神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挑山工》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曾获得全国散文大奖,选入教材也有二十多年了,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和老师读过它。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挑山工的那种精神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两个”能力——第十册第一单元教学谈□广东黎俊生这一组教材由看图学文《燕子》、《小站》,讲读课文《挑山工》,阅读课文《大理石》4篇课文组成。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本单元教学应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一、指导...  相似文献   

10.
课标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是,如果教师不能读懂文本,就难以在教学中恰当地确立学习目标,从而真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挑山工》以清新、朴实的笔触,勾画了一个目标专一、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挑山工形象,旨在告诉读者“只有认准目标,脚踏实地,才能把事做好”的人生哲理。我们来对比几位教师执教《挑山工》一课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1.
质疑问难 ,是指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疑点 ,解答问题 ,它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从课文疑点入手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课文的疑点 ,往往是学生质疑问难的突破口 ,是将教学向纵深推进的突破口。例如教学《挑山工》一文时 ,学生提出疑问 :挑山工比游人走得慢 ,而课文却说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这是为什么 ?于是 ,教师适时引导自学下面课文。学生由此认识到 :挑山工具有坚持不懈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可贵精神。又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 ,当教师教完全文时 ,学生提出疑问 :如果我是邱少云 ,我有既不被火活…  相似文献   

12.
我读完了《挑山工》这篇课文以后.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挑山工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步一步地登攀。《挑山工》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登攀泰山时遇到一位挑山工的情景。挑山工肩挑重物,走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有时反而跑到游人前面去了。课文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朝着预定的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达到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陈颖 《云南教育》2002,(25):35-35
《挑山工》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先写“我”在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的登山路程比游人长,但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于是产生疑问,然后写“我”与一位挑山工相遇的情况,通过交谈,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最后写“我”从泰山回来后,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一直挂在书桌前。本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这篇课文中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可安排以下环节导读课文。一、整体感知挑山工的形象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赞扬了挑山工坚韧…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我突发灵感,想与大家分享——新点子.燃点学习欲望。 (一)《挑山工》与《龟兔赛跑》新学期开始了.翻翻语文书的目录.啊?!又有《挑山工》这篇课文。我紧皱双眉,因为这课很长.趣味性不大,教了几届的学生,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反映不怎样,反而有种厌烦的感觉,怎样才能把这篇课文教好呢?对.就这么办!几经思考,我终于想到了。  相似文献   

15.
《挑山工》是“九义”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可按“巧设悬念,感知文本→以疑促读,深入文本→入情入境,活化文本”三个步骤展开。一、巧设悬念,感知文本挑山工肩担重物走折尺形路线上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为  相似文献   

16.
王凤霞 《河北教育》2004,(10):34-35
要想让学生能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会问,会说。即学习一篇课文,针对课文题目能提出问题,读完课文,围绕中心段(或句)能提出问题。初读课文后。能简要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能准确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从哪儿读懂的;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等。如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时,读完课题就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师)读了课文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学生提出,课  相似文献   

17.
《小木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组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在本组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受到勇于承认错误、多作自我批评的教育;学习编写作文提纲的方法。一、把握教材结构特点本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练习编写作文...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飞吧,海鸥》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主题课文。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应该学会关爱动物的道理。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相似文献   

19.
语文八册12课《挑山工》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作者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从中悟出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挑山工》第一个写作特色是段落分明,层次清楚,紧密地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一层一层地叙述。全文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第1、2自然段)写挑山工登  相似文献   

20.
《挑山工》是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围绕着提出疑问(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比游人登山走的路程多一倍,为什么反而比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