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在我国福利政策和福利行政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我国中央和地方流动儿童政策的现状,分析影响流动儿童福利政策制定、执行等环节的因素,了解到流动儿童福利在我国尚未得到社会及政府足够重视,国家缺乏专门的流动儿童福利机制。因而,要从影响流动儿童福利的家庭、学校、社区和立法因素出发,从流动儿童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致力于对流动儿童福利政策的顶层设计,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就业支持和人文关怀的具体政策设计,努力构建有利于流动儿童发展的社会福利政策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贵州省农民工输出重点地区——毕节试验区120名在校初中留守儿童的实地问卷调查,利用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方法理论,运用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对留守儿童的福利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其父母外出务工后,经济方面得到的福利有所增加,但社会精神福利水平过低,从而使得总福利效用水平处于较低状态。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留守儿童的总体福利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福利治理理论是分析社会福利政策的有效手段。福利治理理论关注福利递送主体、福利递送资源、福利递送模式和福利递送效果,对于厘清福利服务的本质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出更好的政策建议以提高福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日本在地方创生战略下推动实施了“公营塾”课后服务政策。“公营塾”课后服务政策根据福利治理主体参与的形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合同外包型和社会企业型,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福利治理模式。日本“公营塾”政策对于教育创生、教育福祉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目标设定单一、师资力量无法保证、政府监管困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提出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福利平等化,提升本地竞争力;协调多元主体参与,实现教育福利效应,增强本地凝聚力;创新福利治理模式,实现本地内生性发展,激活本地主体能动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英国教育福利政策在其福利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几番变革.经典福利国家时期推行了“国家主导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社会公平优先”作为政策伦理诉求;福利国家紧缩时期推行了“市场主导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市场效率优先”作为政策伦理诉求;社会投资国家时期推行了“混合治理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平衡”作为政策伦理诉求其对于后福利时代我国教育福利事业发展的启示是:发挥“政府一市场一家庭”多元混合教育福利治理的合力作用;追求“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平衡”教育福利政策价值目标;将教育福利作为破解我国儿童贫困代际传递难题的根本途径等.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美国儿童福利对象经历了从家庭受虐儿童到残疾儿童再到处境不利儿童以及每一位儿童的转变;责任主体经历了从民间团体到政府的转变,政府主要通过立法确保福利政策实施;福利手段经历了从以经济援助为主到重视教育支持的转变;福利方式与理念经历了从隔离到融合再到全纳的转变。美国的儿童融合教育正是在其儿童福利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大力发展,我国今后也应把儿童教育纳入到儿童福利中,通过政府切实承担和落实相关的主体责任,在“大融合”的全纳理念下实现儿童福利从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到关注普惠的受教育权的转变,以保证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儿童福利政策日趋完善,并有相应的立法作保障;其儿童福利政策经历了残补性到普惠性的过渡;在政策的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参与。这些特点对我国儿童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儿童福利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福利是儿童教育福利的起始点,国家和社会应为0~6岁学前儿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学前教育资源、机会和服务,以保障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国际学前教育福利经历了从补缺型到优质普惠型的发展历程,力求让不同儿童、不同家庭和不同社会群体共享儿童福祉与发展成果。为助力“全面三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学前教育福利也应走向追求儿童美好生活的优质普惠型福利,在积极转变学前教育福利观的基础上促进托幼均衡发展,推进学前教育福利服务一体化,实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相似文献   

8.
《早期教育》2012,(1):16-17
学前儿童的福利问题日益受到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理解儿童福利及其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更清晰地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福利的现状及相关政策,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组织了“中国儿童福利现状及政策”研讨会。通过本次研讨明确了:儿童福利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社会福利应面向所有的儿童,儿童福利的责任在政府。由于我国对学前儿童福利的...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社会部的儿童福利工作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福利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抗战期间,作为社会福利事业主管部门的国民政府社会部制定了一系列儿童福利政策,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儿童福利实验示范,并督导和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儿童福利事业,这对培育民族根基,增强抗战建国力量,推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现代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儿童福利研究重点已经由孤残儿童生存健康权转变为儿童发展福利的探讨。我国现有的儿童福利政策、法规虽涉及到孤残儿童的生存、健康、教育、收养、医疗、救助等方面,但政出多门、立法分散,也与儿童发展福利需求差距甚远。未来应制定统一的《儿童福利法》,着力于儿童福利事业的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讨论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安排的时候,往往以经济福利涵盖了福利的全部。而事实上,非经济福利在人的总福利中占据着令人不能忽视的位置,而且,非经济福利对于经济福利的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当下的中国,面临社会结构的重大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经济福利和非经济福利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在进行公共政策的安排时,这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12.
教育福利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根据埃斯平—安德森关于资本主义三个世界的划分研究了不同福利国家类型在教育投入上的情况。自由主义福利国家更重视教育的投入,保守主义福利国家更重视教育之外的其他社会福利的投入,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则两者兼顾,都很重视。这从社会平等的角度来看,就是自由主义福利国家更加重视机会平等,保守主义福利国家更加重视条件平等,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是两者兼顾。权衡论题对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启示就是要在教育和其他社会福利的投入中选择更加重视何者。也即要表明我国应更加重视机会平等,还是应更加重视条件平等。根据学术界对积极福利的重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应当更加重视教育的投入,更加强调通过发展教育福利来促进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代表人物,穆勒的道德学说影响深广,尤其是他将有质和量的差别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作为道德原则,为功利主义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伦理的设计目标和最终标准果然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吗?从对幸福的界定、快乐的质和量的关系、美德与幸福的关系、道德判断的标准以及道德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角度对穆勒的道德观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和分析,从而对于“什么是幸福”这个永恒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In schools of social work, policy courses are frequently taught assuming debates occur along a liberal–conservative ideological continuum in which liberals favor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societal benefits and burdens, whereas conservatives emphasize individual political and property rights an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This dichotomous approach often results in conflict being situated primarily outside the classroom and profession while ignoring contentious debates that have occurred within social work. The authors argue for reconceptualizing policy courses to provide an historical conflict-based approach and inclu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course design. This approach will better train students with critical skills and prepare them for future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以吉登斯为代表的社会民主党在其政治路线“第三条道路”中,提出了新型福利概念、构建积极的福利观、在新责任观和平等观基础上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等重要观点。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当下中国国情,正确理解和把握吉登斯的福利概念,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如何界定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等问题是研究公立医院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本文就有关卫生事业公益性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公立医院不是实现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唯一载体,政府购买卫生公益产品是公益性实现的途径之一等观点。  相似文献   

17.
福利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利经济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威廉·配第,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产生标志是庇古的《福利经济学》。19世纪30年代后,勒纳(A.P.lerner)等人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修改和发展,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和补偿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进一步发展了福利经济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提出了能力中心以取代幸福的效用观和所谓的“能力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公益诉讼是为纠正公共性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司法救济措施,其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诉讼制度,但在我国尚未得到立法上的认可和理论界的一致认识,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例也多以维权者败诉而告终,因而公益诉讼成为我国诉讼体制中的一个明显缺陷。鉴于公益诉讼的价值功能和我国现状,有必要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古典概率是历史上研究最早,应用最广,也是计算比较复杂的一种概率,通过概率论中抽样检查数学模型,分析“福利彩票”中的单注投注问题,得出彩民每投注一注彩票(即每投入2元)实际获得收入为1.1元的结论,从而揭示“福利彩票”的个体性及社会性,给广大博彩爱好者提供正确的心态和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