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问题一直是各个国家和相关部门重视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发展。但是由于相关的资源有限,加之长期的不合理的开采利用,导致相关的资源已经十分短缺,这就需要新的技术加以替代传统能源,本研究以现阶段太阳能采暖建筑的情况入手,分析存在的情况与发展方向,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王彦桂 《预测》1992,11(6):50-53
对能源需求量的预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投入要素之一,特别是目前,人们使用的大部分能源来自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能源短缺和资源枯竭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在有限资源的制约下发展经济,使得资源合理使用,并且开发新的能源供应技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这是各国决策者和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并不十分丰富,一方面能源短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世界能源的消耗量迅速增长。地球上的能源日见短缺,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人类地球资源消耗殆尽的前景,促使全世界致力于如何解决能源问题,各国都在积极研究、探索和开发新的能源。建筑领域中也在探索和开发新的能源。在建筑物中,供暖制冷消耗大量的能源。据美国资料记载:美  相似文献   

4.
月球太阳能发电构想图研究表明,大约50年后,人类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将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严峻的能源危  相似文献   

5.
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趋势--产业生态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弃物,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致使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目前,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已经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资源严重短缺,以致许多国家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环境和资源的短缺就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所  相似文献   

6.
月球发电     
《中国科技信息》2002,(18):38-38
研究表明,大约50年后,人类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将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严峻的能源危机迫使人类将目光转向浩瀚的宇宙,而月球是人类寻找地球以外能源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7.
西藏农牧民住户的能源资源和燃料资源主要有水力、地热、太阳能、风力、秸秆、薪柴、畜粪和煤炭等。西藏农牧民能源供应因能源在区域上分布不均匀、开发条件差、优质能源较少、能源供给困难和能源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制约,使农牧民群众的日常能源供给仍以传统燃料为主,尤其是西藏农牧区燃料短缺、能源匮乏,农牧民群众一直以薪柴、牛粪等生物质能源作为燃料。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一直受能源短缺的制约,即使到本世纪末,能源供不应求的局面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的缓解。那么到下世纪中叶,实现党中央提出的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能源的供需形势又会如何呢?由于新的能源系统从研究发展工作开始,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矿产资源日益短缺,而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建设又落后于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速度,因此导致了世界各国对能源枯竭的恐慌心理。这就更增加了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中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全面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除了合理地利用已有的传统能源之外,还要求要有效勘探出新的矿产资源。本文分析了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中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给探矿工程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汲振 《今日科苑》2007,(21):101-102
面对当今世界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人类正在寻求新的洁净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风能作为最具有开发利用前景和技术最成熟的一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相对常规能源来讲能量密度较低,但从人类发展的战略角度来看,风能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能源短缺问题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天然气缺口的不断加大给能源带来新的挑战,页岩气作为一种替代能源、非常规天然气在今后一段时间都必将成为能源选择的重要方向。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开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分析页岩气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问题以及我国页岩气发展的基础和客观环境,从政策补贴、市场环境、企业科技创新这三个方面提出我国页岩气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问题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问题。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能源短缺的问题随之产生。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了造成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春年  陈通 《现代情报》2015,35(11):127-133
能源互联网是传统能源向智慧能源转型的新的突破口。对该主题相关研究文献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及引文编年分析,有利于加强能源互联网的高效利用,把握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探索新的研究方向,为打造绿色网络提供理论支撑。论文研究发现:能源网络职能演进研究、能源互联网技术体系研究、能源的生产调度及传输控制研究、能源互联网信息获取和处理4个方面构成了能源互联网研究主要研究脉络。并且涵盖材料学、生物学、电子控制学、信息科学、经济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是典型的学科交叉性问题。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进一步文献计量分析,论文进一步发现:新时代能源互联网发展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政策引导、行业分工协作、互联网技术进步、金融媒体支持与倡导。  相似文献   

14.
正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无论是生产数量还是生产规模上均明显增大,但是传统将柴油或者汽油作为能源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必然会严重污染环境,因此为了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汽车的性能,需要对燃料进行改进,由此诞生了燃料电池汽车。本文就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研究。燃料电池指的是一类能够在等温条件下,把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内的化学物质直接转变成电能的发电装置,而将其应用于汽车中,赋予了汽车高效率、零排放、能源可再生、燃料来源多元化等优点,并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趋势,同时也是应对当前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正面临较危机的资源储备量短缺问题,国民未来的生活离不开大量能源资源的供应。仅依靠传统能源物质的开采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所以开发新能源物质迫在眉睫,同时这也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电能是其他能源经过转化而产生的在生活及生产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能源,它的出现与普及使用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章节。目前在电力系统中也在进行不断的进行,新能源发电逐渐代替传统能源发电方式,这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发电对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6.
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住宅作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场所,在其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肖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能耗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7.
正1.技术领域本课题研究涉及清洁能源直流监控系统的自动控制、无线通信领域技术。2.技术背景清洁能源,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能源。可再生的、消耗后可得到恢复,或非再生的(如风能、水能、天然气等)及经洁净技术处理过的能源(如洁净煤油等)。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如今由于技术的发展,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已经达到完全或部分取代传统能源的效果。清洁能源的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需要能源的支持,目前,能源面临着缺乏现象严重的问题,能源的可再生利用成为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小型水电站能够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为人类提供既环保又丰富的电能。目前,我国小型水电站渐渐成为我国发展较快且利用率较大的产业,利用小型水电站提供的能源,将能源输送到各个地区,为一些能源缺乏地区提供电能,实现了农村、乡镇等偏远地区的能源利用,也加快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我国将近30%以上的地区使用小型水电站开发新能源,全国大范围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我国能源的消耗,弥补了能源短缺一现象,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环保的能源。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多,给小型水电站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文化、政治等的发展,世界能源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人们亟待解决一次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全球能源短缺和气候恶化等问题。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出现使得能源短缺的部分问题得到了解决,地球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中国能源短缺,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更加稀缺。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各行各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国家煤炭需求的激增。中国寒旱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3,冬季需要供暖的地区数量庞大。现有能源条件下,提高供暖效率,改善供暖效果变得意义重大。基于LoRa技术的无线流量计可以实现供暖管道数据的远程实时传输,改变了以往供暖管道数据采集不及时,不充分的难题,减少了供暖管道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供暖系统出现问题时,流量计可以即时反映给管理人员并且给管理人员提供维修数据,方便了寒区供暖系统的管理,大大减少能源使用中的浪费,提高了供暖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