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暑假我为北师大版教材培训活动准备一节示范课,选题初定为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这节课。备课初期,很多老师善意提醒我不要选择这节课.因为这节课“很不好上”。其“不好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一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已有经验积累较为丰富,另一些学生则较为薄弱:某些知识点或许对部分学生是需要探索的,而对另一些学生却是熟知的,由此造成了教学的“点”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2.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两框知识后,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及互相关爱有了整体感知,但面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这也正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这节课是前两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生命教育”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秦玉玲 《宁夏教育》2006,(7):109-110
北师大《数学》试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节,力图通过“月球旅行”这一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学生作为一名活动者,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而达到再实践、再认识的目的。下面是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该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在这一课最后一页的“相关链接”中提到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制定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这两部法律的具体内容,但其实是在为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打下伏笔。  相似文献   

5.
笔者有幸在某中学听了一节初中三年级的数学课,内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虽然是现行义务教育教材,又是没有受过《课程标准》理念训练的学生,但这节课无论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数学思想的浸透,教学内容的呈现、课堂容量及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下一个优秀案例,现把这节课的教学片断和评析介绍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6.
“小数的意义”一课编排于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通过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了小数;另外小数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孩子们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作为一节概念课,本课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如何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充分挖掘概念本质,让孩子们亲历知识的完整构建过程,成为笔者执教“小数的意义”一直试图突破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法律基础”课中进行案例教学是这门针对非法律专业学生的公共课的一种好的教学形式。选择案例要以“法律基础”课的公共课性质及其主要内容为出发点。认识到它与法律专业课选择案例教学不同要求的特别意义。思想教育性原则、系统概括性原则和实践针对性原则是“法律基础”课选择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要遵循的三大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笔者聆听了一节示范课,该课的标题是《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20课。这节示范课教学手段先进、理念新颖,使笔者受益匪浅。但也存在着一些瑕疵,集中表现在第三个子目《“斯大林模式”》中。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66):2-3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学科,这也就意味着,在这门课中,一些理论化、概念性、抽象的东西会比较多,如何将这门课化无形为有形,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形象地记忆知识点,引导学生自觉并积极参与课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但在实际的备课或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却只关注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基础,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经验这一重要而又鲜活的课程资源。案例描述:一节普通的研究课,《太阳》一课的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关于太阳的哪些知识?生:太阳是一个火球,不是行星,它是一颗恒星。(师生鼓掌,鼓励他知识丰富)……师: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太阳》。看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太阳》一课是一篇朗朗上口、情感美好、想像丰富的儿歌。课始,任课老师关注…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设计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以了解什么知识是学生最需要的,什么学习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积极寻求以最佳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这节课重点是对单位“1” 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设计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以了解什么知识是学生最需要的,什么学习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积极寻求以最佳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这节课重点是对单位“1” 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王咏梅 《辅导员》2015,(3):25-27
【案例背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知识。这节课的编写意图是由主题图引出需要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数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再比较两个图形的底和长、高和宽,引发猜想,接着是合作、探索、交流,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上这节课的时候,由“买车位”的情境引入,  相似文献   

14.
《丰富多样的情绪》是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人教版)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在我区举办的新课程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选择了这节课参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现将这一节课作为一个教学案例记载下来。这节课我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创造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5.
本案例所用教材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案例内容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即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揭示客观事物随时间、地点及其他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表格信息处理的简单知识,需要把这些知识系统化。因此,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数据处理对象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教材选择的数据处理对象是杀毒软件的原始调查数据。通过实践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组数据不感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尝试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对学生每月的零花钱进行分析、对历年来的奥运金牌进行分析等等各种数据处理对象,效果都不如“地球变暖”的这个案例,现整理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6.
谭妙蓉 《师道》2005,(4):30-30
又是下午第一节课,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慵懒的味道。下午第一节课学生精神状态大多不好,虽然我有心理准备,在备课时尽可能地把课设计得活泼一些,可是这节课我要讲的是《看云识天气》的语言特点。说明,在学生看来是最无趣的,而“语言特点”则恐怕是无趣中的无趣了。  相似文献   

17.
“以学定教”是现代教学理念之一,内涵可以从多方面解读,其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有效和充分的预设是备课的重要原则,即让新的学习在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中生发。但真正走进课堂现场时,却让人喜忧参半,因为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已具备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已建立起来的生活经验这一基础性课程资源。案例:一节普通的青年教师研究课,《太阳》一课的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生:我知道,太阳是一个火球,不是行星,它是一颗恒星。(师生鼓掌,赞扬他知识丰富)……师: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太阳》。看看通…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教材选择典型法律案例,编撰《法律基础实训手册》,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与案例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法律依据,解释分析相关概念,解决案例中的实际法律问题并拓展延伸。实践证明,这一改革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思维解决日常法律问题的能力,创新了思政课的校本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9.
"硫酸"说课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的第三节《硫酸》的第一课时。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选择、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只为学生的一阵子着想,而要为学生的一辈子着想、,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本着这种观点,我进行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20.
“邂逅”方程,遭遇尴尬记得第一次教“方程”这一内容,是在2000年,教材是义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教学对象是我从一年级带起的27位很优秀的学生。有关《解简易方程》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求未知数X“”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新知是“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四个概念,以及“解方程“”检验方程”规范的书写格式,而“解方程”实则是以前所学的求未知数X的值,因此这一知识我不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解方程“”检验方程”的书写格式则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这一内容概念多,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