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称评聘亟待引入竞争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现行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中存在任职条件重档案轻实效 ,评价方式重形式欠公正 ,评聘合一重评审轻聘任等问题的基础上 ,就加强职称评聘的激励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与聘任一直是以"评聘结合"为主,而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弊端,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建立"评聘分离"的职称评审与聘任模式,将会对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这就需要重新构建职称评审制度,建立专门的教师职称评价机构,在高校内部实现聘任制,彻底实现职称评审与聘任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行的教授评聘制度是典型的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是科研取向的职称评审制度。这种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与大学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有冲突,影响了大学教学职能的充分发挥;教师有较大压力,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导致教师为研究而研究,为职称而研究;导致科研挤占了教师备课或上课时间,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不合理、不公正,影响了潜心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设置教学型教授是解决现行教授评聘制度弊端的合理选择。职称评审应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三种类型。有些大学在职称评审中单列"教学型教授"。大学教师的工作按重要性排序首先是教学,接着是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评聘教学型教授的条件和标准要凸显教学业绩。调查表明,在评聘教学型教授的条件中,课堂教学得到专家和学生好评排在首位,接着是教学研究成果突出、教学具有探究性、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业绩突出、获得省/市级教学奖励,科研成果的重要性排在教学成果之后。教学型教授应具有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必须发表5篇以上的教研论文,至少应该有1项省级以上的教研课题,必须主编1部以上的教材,必须获得至少1项省级以上的教学奖励。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或各类大学职称评审委员会可以根据这些调查结果,结合已设置教学型教授的部分大学对评聘教学型教授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型教授评聘条件和标准。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在高等学校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对职称工作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评聘工作的质量如何,是关系到高校能否建立一支高质量、结构合理、稳定的教师队伍的大事。几年来,我校围绕提高教师职务评聘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从我校职称工作的实际出发,谈谈提高教师职务评聘质量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一、明确评审标准,强化质么意识评审标准是评委会衡量评审对象是否符合某级教师职务任职条件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努力的目标。评审标准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思根 《文教资料》2011,(10):73-75
目前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审过程中.还存在着分配评审指标、注重科研数量、实行评聘终身等不合理现象。这些不合理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改变,将会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积极推行职称评审社会化,科学考核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取消技术职称评聘终身等措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审更加合理与公平。  相似文献   

6.
创建合理的职称评审体系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好地发挥职称评聘工作对人才评价职能和激励导向作用,必须合理建立高校教师职务资格条件,实行教师职称分类评审,按照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导向制订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评审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职称条件是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核心内容,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安徽省本科高校教师现行职称条件较以往有了很多创新,但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形势及条件本身的局限,也使改革工作提上日程。通过分析该条件利弊,提出评聘结合模式下应重视教学评价、区别教师差异、强调成果创新、适当调整要求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职业技术学校的职称评聘工作,几经改革,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不可否认,在许多方面仍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这些弊端若不尽早消除,将给以后的职称评聘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汪长明 《职教通讯》2016,(11):56-58
通过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分析入手,寻求科学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应该包括:建立分类管理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体系;建立教学业绩与成效考核首位的评聘标准,增加课程教学改革及绩效的评聘指标;建立新的教师科研和学术成果评价指标;建立常规性的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制度;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职称评审体系,加强聘用期的管理和建立新的人事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17年评审权下放后,高职院校开启新一轮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设。该轮制度建设的主要成绩表现在基本建成“四层级、六部门”的评审组织机构,构成“自下而上”的评审闯关模式,职称评审的条件、内容与方法呈现诸多亮点,评聘结合成为评审制度的重要原则等,但同时也存在学术导向的职称评审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职称评审指标的量化赋分方法不够公平合理、职称评审流程不够周全严谨等问题。省思发现,其主要根源是传统教育管理思想长期疏忽高职教育的类型属性,盲目套用研究型大学的理念误导教师的职称评审观,绩效评估模式助长职称评审制度设计的学术导向,教育行政化掣肘职称评审制度的民主性与公平性等。  相似文献   

11.
该文详细论述当前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所遵循的原则、岗位设置的方案、职称评审的方法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职称评审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评聘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中,职称的评聘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前正在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改革,将教师职务聘任在原来“评聘分开”的职称评审制度下,先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完成教师水平和资格的评审,再由学校完成对教师的聘任。但在实施过程中,无论在政策规定上还是实际操作中,均着存在不合理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为职称评聘工作带来了负效应。为此应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推动职评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应加强顶层设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治高度出发,明确改革方向、初心使命和功能定位;应坚持德育为先,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首要标准,把育人功能发挥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核心指标;应开启精准模式,切实做到"评聘条件精准""评聘对象精准""评审结论精准""晋升渠道精准",充分激发高校教师干事创业的活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14.
该文详细论述当前高校专业技术职业评聘工作所遵循的原则,岗位设置的方案,职称评审的方法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职称评审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着许多弊端,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市场定位和教学模式等都存在着背离之处.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应从评审体制、评审标准和条件、职称名称、评审机构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使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能够适应我国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校职称评审中充分发挥同行专家鉴定导向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行专家鉴定已成为高等学校职称评审、评聘工作的重要环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很多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其鉴定材料的特征分析,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此项工作的导向作用提出相应对策,为高校职称评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普遍进行的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已经走过了八年历程,新的形势在不断向其提出新课题。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以高薪重奖为标志的人才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秀教师流失现象一度严重,职称评聘工作如何适应这一状况,应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 ——在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专业门类及专业师资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职称评聘工作如何改变以往让专业课教师并入文化课教师中参评,用文化课教学要求评价专业课的做法,尽快建立能突出专业课教学特点的职称评审体系和评聘办法?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职称评审中的领导决策与平等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国伟 《江苏高教》2001,(4):103-105
在高校职称评审工作中,高校领导集体决策,有利行集思广益和决策的贯彻实施,也有利于职能部门当好参谋,执行方案。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等求新理念,已贯穿于整个职称评审,透明,公平,公正,科学,平等的竞争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有利于将专业技术的职务评聘工作导向深入,本文从领导决策,平等竞争,决策与竞争三个方面探析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缺乏独立的评审标准,教学业绩在评审中的作用被轻视,评审标准“论文至上、核心崇拜”,误导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方向,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建议构建具有高职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增加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规范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程序。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与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衔接的方法和建议,为科学地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奠定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