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勇星 《南平师专学报》2001,20(1):22-24,,24,
传统的语文读写观念受到不同时代、社会和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其价值取向因时而异各有其不同的成效性和局限性。新走向的读写观念强调以“素质”为目标,形成“以表现(说、写)为本位”的“创作发展”型误文教学规范,是一种前瞻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提高中小学生语言素养重要的是观念的改变。我们应该确立这样的指导思想:超越封闭的本教育,树立开放的大语教学观,废弃僵化的“满堂灌式”、“讲析式”教学模式,强调多读、多写、多积累,提倡生机勃勃的教学个性,重视发展语能力,让新时期的语教学开出灿烂的创新之花。  相似文献   

3.
语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的根本病症在于语读写教学缺乏“信任”。读书与作是语教学的两个基本点,应把读写结合起来,一把钥匙开两把锁;但读写不易,所以应充分信任学生,对课进行“练、写、评、读”。从读到写,以写带读,由读写到感悟,把发现与再现,输出与输入,认知与反馈,历练与创新融为一体,探索民主,明的新语教学观。  相似文献   

4.
孟庆菊 《山东教育》2008,(12):23-23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语文课上要求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多写、多实践。无疑,路子是非常正确的。但在语文教学的“读写热”中也忽视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包括“读写”自身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学生课外读写指导的过程中,我尝试构建以自主读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零距离,以读临写,以写促读,以期培养学生读写的综合能力和自学习惯,探索实施读写迁移的新途径。现以课外阅读文选中的《恰到好处》(见《附录》)一文为个案,以思一辩一读一写四环节为操作程序,就自读指导策略的优化问题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6.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作文教学对开启学生智能的多元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在着眼培养写作知识、写作技巧的同时,更要着眼于培养人,发展人。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使作文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多元发展的过程。一、以写带读,发展学习潜能阅读与作文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读写结合”已成为我们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但通常的“读写结合”大多是以读促写,即课内的阅读教学配合作文教学。但仅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把眼光放开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大语文…  相似文献   

7.
传统语的教学,注重背诵、勤读,章多做多改,并提倡仿效等主张。经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它符合语教学中的语感训练思想以及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认识规律和训练规律,值得现代语教学借鉴,对于开创我们今天语教学的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著名教学专家支玉恒老师更是将“读”发挥得淋漓尽致,那指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技巧真是炉火纯青,真正体现了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求悟”的精神和理念。笔者多次领略其语文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请看以下几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阅读教学中,为了避免教师繁琐的分析、过多的讲解,留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时间,不少语教育工作提出了“以读代讲”的教学要求,以遵循“以读为本”的语教学规律,发扬我国传统的语教学经验。今年新颁的《小学语教学大纲》也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一要求无疑对今后的小语教学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应当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教师在充分发掘结合因素(结合点)的同时,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地开展读写活动.从读写联系规律中求"同"(结合点);在读写训练方式上求"异"(多样化).把写的训练和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由写促读,强化读写,实现读写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读写结合”是一个在中语界很有影响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所谓“读写结合”,是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在完成各自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读”来促进“写”,通过“写”反过来促进“读”。但是近年来,“读写结合”受到较为普遍的质疑和冷落。有人认为,““读写结合’只不过是把读物作为写作样本,作为一种仿效的对象”,“实质上是以写作为中心,阅读不过是写作的附庸”(章熊);一味“读写结合”,“既挤走了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又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写作思路偏狭,‘读’与‘写’两败…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读与写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延伸,两者结合,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读写教学的重视程度,并应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对其进行拓展延伸,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读写结合教材教法实验的特点。   (一 )实验针对性强,改革目标明确。读写结合教材教法对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表现出来的学生厌读怕写,差生面积大的现象,提出了明确的改革目标: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由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转变为培优扶差,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被迫学转变为学生要求学;让学生从厌读怕写转变为喜读爱写——初步能读会写——听读说写能力协调发展——全面素质健康成长。   (二 )实验过程坚持实践性和科学性。这项实验是在 (1951年至 1963年 )“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至…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语文读写观念受到不同时代、社会和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 ,其价值取向因时而异各有其不同的成效性和局限性。新走向的读写观念强调以“素质”为目标 ,形成“以表现 (说、写 )为本位”的“创作发展”型语文教育规范 ,是一种前瞻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与写作本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从来不曾分家,也无法分家。读写结合教学法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法宝,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有识之士提出“读中求悟,厚积薄发”,强调了阅读为写作积蓄的意义。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是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到明清时期,又有了“为写择读,读以致用”的说法,强调从写作出发去阅读,阅读要为写作服务。近现代则明确指出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非独立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在四川省中语会的支持下,我校开展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实验研究。这项实验就是运用“读写结合点”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系列训练,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探索读写结合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特点有三:第一个特点,运用“读写知识结合点”进行读写训练。“读写知识结合点”是指读与写在知识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教学中的弱点,多数语教师则认为“读”是为“写”服务的,教读的目的是为了会“写”,“读书破万卷”为的是“下笔如有神”;老师教语,最卖力的也是讲写作方法,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完全忽视了教读的自身规律,没有训练目的,没有训练内容和方法。重“训”轻“读”;重“写”轻“读”,目前,这种现象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  相似文献   

18.
段是小学中年级读写训练的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教学是段训练中的“重中之重”。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读写结合的规律,按照“从读到写,以写促读”的基本思路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去读段品段,仿段写段,随机训练,为学生顺利向“篇”过渡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教学应当读写并重.这是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有识之士的共识。“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展.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实现这样的目标,仅靠“以(课)本为本”的传统语文教学,简直是杯水车薪。为此,我校站在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于 1997年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改革课程结构,在原来“以本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自由读写”之活水,引导学生走入大语文的广阔天地,在自由读书中感悟积累,在自由习作中表现童心童趣,使主体的内在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得以自由显现,在自主的读写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习作的方法、思路,积累成功有效的学习经验,渐入“自能读写”的佳境,为今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