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与不等是数学问题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很多数学问题表面上看只是相等的数量关系,根据这些相等的关系难以解决,但若能挖掘其中的不等量关系,则解途畅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
辩证法告诉我们:不等与相等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些数学问题貌似相等问题,却可以化归为不等的问题来解.  相似文献   

3.
相等和不等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数学中的一些相等问题,如求值、等式证明、解方程(组)等,若直接求解有困难,不妨从相等的条件中发拙不等关系,以不等为突破口,往往能使问题获得巧妙的解法.兹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相等与不等是数学解题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例如有些数学题,表面看来似乎只具有相等的数量关系,根据这些相等关系又难以解决;但若能挖掘其中的不等量关系,建立不等式(组)去转化,往往能获得简捷求解的效果.本文仅就初中数学中某些相等问题的不等解法举例说明如下,供参考.这种解法有助于学生转化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在数学解题中,相等与不等是一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这对矛盾又可以相互转化.现结合例题就这对矛盾的互相转化情况予以说明. 一、依据题设条件实施转化有些题目中,常给出了相等或不等的已知条件,我们在解题时,如果能灵活应用这些已知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等与不等是数学中两个重要的关系,把不等问题转化成相等问题,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正确率;把相等问题转化为不等问题,能突破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它们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7.
数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矛盾因素,如已知与未知,相等与不等,常量与变量,抽象与具体,运动与静止等。在解题时,如果我们能抓住问题的核心,灵活地应用矛盾的转化制定解题策略,可以使许多复杂棘手的问题。得到简捷明快的解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中也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本文就此问题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很多相等性问题在解决时,常常需要借助不等的方法加以入手.对已知条件加以变形,巧妙利用不等思想来助相等,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常量、变量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问题是数学问题的一类核心问题,在中学数学中也展现了非常丰富的内涵.通过对三道例题的阐释,探讨了“由等到不等”与“由不等到等”两类问题的转化方法,这,种探讨是宏观的、大概的、粗线条的,但却渗透了相等与不等的本质解法.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现行初中一册,在一元一次方程之后,紧接着安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很恰当的。现实世界中仍数量关系,本来就存在着相等和不等两个方面,只研究相等关系,不研究不等关系,就不可能全面地认识事物。相等与不等,是矛盾对立的统一,没有相等,就无所谓不等,没有不等,也无所谓相等,它们共处于数量关系这一统一体中.学习不等  相似文献   

11.
数学离不开相等和不等。从其意义来说,这是两个既统一又对立的概念,没有相等就无所谓不等,没有不等也无所谓相等。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密切的联系,在某种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贯穿着数学基本方法,从而使我们能用整体观点去看待中学数学问题,并进而提高综合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此举例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不等关系和相等关系是基本的数学关系.它们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不等的思维研究相等关系,用相等的思维研究不等关系是学好不等式的有效手段.例(05湖南竞赛题)若正数 a,b,c 满足  相似文献   

13.
相等与不等是数学中重要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转化的.一般来说处理相等关系比不等关系要容易些.本文介绍把不等转化为相等来简化解题的几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它们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等关系反映在数学中往往可以归结为不等式,而不等式几乎与中学数学的所有内容都存在着密切  相似文献   

15.
文 [1]介绍了辩证思维的四种类型在解题中的应用 .作为辩证思维 ,除这四种类型以外 ,还有相等与不等、常量与变量、抽象与具体、有限与无限、前进与后退、升维与降维等多种情形 ,作为文 [1]的补充 ,介绍如下 .1 相等与不等在数学中 ,不等是绝对的 ,而相等则是相对的 .它们既对立 ,又统一 ,并且具有很多相似的性质 .用相等来处理不等问题比较自然 ,反之却较为生疏 .实际上不少相等问题不但可以而且必须用不等知识才可解决 .例 1 设△ ABC的三边为 a,b,c,面积为 S,若 a2 b2 c2 =43S,求证△ABC为正三角形 .本题证法较多 ,但均需借助…  相似文献   

16.
初中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条件中既含有相等关系又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解答它们,要注意利用相等关系列一次方程(组)确定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量,再利用不等关系列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其他未知量的取值范围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不等"与"相等"是一对矛盾,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它们既对立统一,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把"不等"关系转化成"相等",  相似文献   

18.
“不等”与“相等”是一对矛盾,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它们既对立统一,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把“不等”关系转化成“相等”,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而寻找到“相等”关系中的“不等”,则可以破解难点、化解疑点.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中的“等”与“不等”都是绝对存在的,任何数学变换就是“等”与“不等”之间的周旋、较量和风水轮流般地转化,因此可以说“不等是为了等、等是为了不等”,其实这是辩证法中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的道理在数学中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李玉 《考试周刊》2012,(24):64-64
数学世界里存在着大量的矛盾因素.如正与反、特殊与一般、未知与已知、等与不等、分与合、数与形、具体与抽象、函数与方程、或然与必然等.如果在解题中恰当地将这些矛盾相互转化,相互结合,便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陌生问题熟悉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实际问题数学化,使问题迎刃而解.下面就通过例题介绍辩证思维策略的几种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