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采用综合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后疫情时期学校体育与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后疫情时期影响农村中小学生经常参与学校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学段、场地与器材、体育课被占用与不能上满规定时间、体育课成绩和体测成绩不会影响在校期间评优。建议关注女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完善体育课程与体测成绩纳入学校评优机制以及提高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质量,以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学校体育锻炼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体育态度决定了体育锻炼行为。良好的体育态度对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当前长沙市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较为积极,但其体育态度受体育场馆、学习负担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城市中小学生每天参加的体育锻炼时间总体低于一小时标准,尤其是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每天运动水平呈下降趋势。影响和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不但有外在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人为的因素,还存在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提高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及师资组织学生参加校内体育锻炼,让校外身体活动成为学生体力活动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及“终身体育”思想,培养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很有必要,影响因素又是关系到能否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认为习惯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内部因素的作用,而无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则主要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因素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作用力是基本一致的,但是性别差异显著。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吴文波 《精武》2012,(32):56-56,81
以心理学对习惯的定义为基点,给出体育锻炼习惯的定义;通过对习惯形成过程的回顾,分析了校园环境中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诸因素,及其在体育锻炼习惯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建立相应的体育设施,配合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其固有的身体素质有关,对体育的兴趣成为影响其成绩的主要因素。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不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心理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有着重要的现实地位和历史使命,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是终身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和研究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大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以及影响锻炼的相关因素,对指导学生长期从事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有着重要的现实地位和历史使命,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是终身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和研究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大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以及影响锻炼的相关因素,对指导学生长期从事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结合社会互动理论分析得出,学生个人体育意识和外部体育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建议应加强学生健康教育,转变传统教学体制,营造特色校园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影响体育习惯形成的两大因素,即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学校体育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即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理论参考。1.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是人在一生中接受时间最长、较为系统的身体教育阶段,并为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中小学生正处于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四川东北地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目的及认识的调查,了解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为新时期中小学生的课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影响农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若干家庭环境因素进行了排序和分析: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家庭作业、营养是影响农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卫生习惯、家务劳动、家庭关系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以2005、2010年福建省中学生体质调研的机能、素质测试统计数据为依据,与2000年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中学生肺活量,城乡中学生50米跑,城男、乡男立定跳远,城乡中学生耐力跑总体水平提高,但城市总学生肺活量,城女、乡女立定跳远,城乡中学生耐力素质有所下降,对此,我们应该完善相关体育法规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权利,提高学生锻炼的自主性,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等,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层随机抽取了辽宁省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4 628人,以调查辽宁省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行为,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辽宁省青少年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校内外课余时间的行为选择均以功课为主,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较重,直接影响课余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安排;辽宁省青少年校内外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不高,学校体育教学与校外体育锻炼的契合性不强,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分散,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少;个体主观因素、家庭经济因素、社会导向因素是辽宁省青少年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比较法,以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在日常课外活动中,体育锻炼的参与性较强,锻炼的频率较高、时间较充分,且小学生略好于初中生;日常体育锻炼的项目比较丰富、多样,参与意识以健康和快乐为主,趋向于多元化;且在体育锻炼的身心体验上表现出明显的集体快乐需求,但锻炼的意志力非常薄弱、易受外界干扰而间断;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较高,能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比率较高;对身心锻炼体验能够做出较正确自我判断。  相似文献   

16.
杨凯  曾小玲  王岐富 《体育科技》2014,35(4):105-10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8%的初中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23.9%的初中生认为体育锻炼的作用是保持健康、不生病;65.9%的初中生赞成自己现应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41.5%的初中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增进健康、提高免疫力;31.3%人已达到体育人口锻炼标准;初中生一般是在下午5到7点间在学校体育场馆与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研究发现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学习任务重与家庭是否支持、锻炼环境等是影响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年人生命历程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社会调查等方法,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山东省农村中年人的生命历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村中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出现提前衰老现象;个体健康既与自身生理因素有关,也与诸多的社会因素联系在一起;体育健身意识、行为缺失;《体育法》、医疗保险政策贯彻不得力是打乱他们生命历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山市中学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山市中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普遍有正确的认识;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兴趣爱好,此外,教学环境、场地器材、升学压力等,都是影响具体体育锻炼的原因。针对其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为中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旨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育的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生武术教育的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目前在山东省中小学的开展状况令人堪忧。全省有2/3以上的中小学没有开设武术课;山东省中小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水平较高,但学校对武术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教学内容,反而削减武术课程以增加跆拳道等其他武技项目;体育教师大部分还是喜欢武术课的,没有上武术课的原因是自身的武术专业业务能力不行;急需能体现民族地域特色、攻防特点突出、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且极具趣味性的教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发展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整理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300所中小学的武术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学状况良好,但也存在武术师资薄弱,武术教材内容陈旧,改革力度不够,教学质量不高,小学无体育课本,部分领导对武术教学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武术场馆、器械严重缺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设性意见,为中小学武术教学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