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重点探讨技工院校学制技师如何培养,通过对全国重点技工院校和企业调研,分析技工院校培养技师效果不佳与企业对技工院校培养技师认可度偏低的主要原因。进而引出"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以北京市某技师学院为个案,探究"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内涵、培养路径、管理过程以及实施效果。"双导师"培养模式是实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在未来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与企业共同成长,实施校企协同发展战略,共谱高技能人才培养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我国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面临多重难题。技工院校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增强技工学校的吸引力;整合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沟通协调机制;根据社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推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我院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创新办学模式,对校企合作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为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作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教学管理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化人才,满足社会对多种类型人才的需求.然而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难以满足这种需求,严重制约了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实施.因此,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进行创新,以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当前,广东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形式多样,效果突出,但随着职业院校、企业的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需求不相适应。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借助广东省技工教育"百校千企"的平台,在建设广州技工教育"273"工程中,敢于开拓创新,与企业共同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  相似文献   

6.
探索构建高水平技工教育体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地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技工院校应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实施基于区域主导产业的专业层次升级工程,构建基于“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的二元社会培训课程体系,创新产教协作防返贫模式,科学设计技工教育扶贫致富项目,大力推进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建设,全面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广基于项目牵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技能人才政策体系,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育高地,助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技工教育与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已经从规模发展陆续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但校企合作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有效措施,对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促进技工院校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阐述了关于技工院校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仅供参阅。  相似文献   

9.
在技工院校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始终是重中之重,结合市场要求与课程标准,开发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改善传统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体现技工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对于技工院校来说,选择校企合作模式更有利于人才培养,技工院校结合企业开展德育教学,由于企业需求的人才必须要德才兼备,德育是教育的主体工作,其是根据社会整体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学生,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具体的学习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自我道德规范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