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技术是罗1井区水平井主要投产方式。为了给研究区内水平井压裂设计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罗1井区长8油藏实际非均质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分析了影响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分析了这些主要因素对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罗1井区压裂水平井的产能的最主要因素是油层厚度和裂缝导流能力,影响罗1井区压裂水平井增产倍数最主要的因素是裂缝导流能力和储层渗透率。  相似文献   

2.
辽河油田L88块处在致密油层发育区内,储层物性极差,油井一般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于工业油流下限,需要对油藏进行改造获得工业石油产量。目前该区域内的主要开发方式为水平井体积压裂,因此如何优化水平井的各项参数十分重要。根据油藏特点及压裂规模,通过数值模拟及动态分析手段,针对水平井的方位、长度、排距以及井距分别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和优化,以最大限度发挥水平井压裂潜力,为同类开发方式提供借鉴,推动致密油储量整体动用。  相似文献   

3.
李静  张翠兰  赵玉龙 《内江科技》2011,32(7):21+29-21,29
本文通过水平井井筒压降模型,应用动量守恒定理,通过气藏压裂水平井地层渗流和水平井筒管流的耦合得到产能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运用该模型对西南油气田某低渗气藏进行了实际计算,同时分析了井筒半径、水平段长度、裂缝半长等参数对井筒压力损失和水平气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筒内的压力损失对压裂水平气井的生产动态有一定的影响;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存在一个最佳长度值,裂缝半长也存在一个最佳长度值。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过程十分复杂,导致裂缝、溶洞、基质等储集体的发育特征、物性、非均质性、流体分布规律、油气藏类型、开发模式和开发动态特征等方面与常规油气藏差异较大。陈冀嵋等提出了一种考虑酸压蚓孔区对产能影响的模型,分析了蚓孔的形成对产能造成的影响。袁淋等考虑水平井伤害带和酸化带区域的非均匀分布,利用相似流动替换法得到水平井酸化后的表皮因子,推导得到酸化井产能的解析解计算公式。Assiya Ugursal等针对天然裂缝型碳酸盐岩,建立了预测天然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性能的模型,以估算裂缝导流能力及产能。  相似文献   

5.
川西中浅层沙溪庙组、蓬莱镇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等特点,水平井分段压裂是实现该类气藏有效开发的重要手段。然而,水平气井分段压裂完井参数的优选却是一个难题,国内外虽然也做过很多研究,但多限于均质气藏的情况。鉴于此,本文利用ECLIPSE数模软件,结合川西中浅层致密气藏储层物性数据,分别建立了均值气藏分段压裂模型和非均质气藏分段压裂模型,对比分析了非均质性对水平气井分段压裂完井参数优选的影响,得到了新的认识和结果。其中非均质气藏分段压裂模型中,讨论了渗透率沿水平井筒呈四种不同变化趋势情况下完井参数对产能的影响规律,这对川西中浅层及该类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完井参数的优选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藏流动机理复杂,影响气井产能的因素较多,搞清影响页岩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是科学高效开发这类气田的关键。本文针对涪陵海相龙马溪组页岩气藏的地质条件,采用气藏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多段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明确了各因素对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页岩气有效开发的一些重要界限。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排序,明确了各个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研究表明,页岩气井初始产量大小主要裂缝渗透率影响,其次为人工压裂裂缝条数和导流能力,参数越好,初始产量越大;页岩气井的递减和采出程度主要影响因素为储层含气量,其次为体积压裂改造裂缝间距、主裂缝条数和半长、基质渗透率,参数越好,递减越慢,采出程度越高;基质渗透率越低,体积压裂改造效果越明显;基质渗透率10~(-4)md是开发布井的甜点,对体积压裂缝间距要求较低;当基质渗透率低于10~(-5)md时,体积压裂缝间距需达到10 m才能达到有效动用;当基质渗透率小于10~(-6)mD时,基质渗透率是产能主控因素,当基质渗透率大于10~(-6)mD时,裂缝渗透率是产能主控因素;对于涪陵龙马溪页岩气藏,1000 m长水平井,主裂缝条数25~30条时相对较优,25 mD.m左右为最佳导流能力;生产5年以上,吸附气的贡献才逐渐体现出来,30年末吸附气占总累产气的11%。  相似文献   

7.
火山岩气藏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气藏相比,储层非均质性强、渗流机理复杂,气井间产能差异大、分布不均衡.本文针对研究区块特点,通过对试气、试采及稳定试井资料分析,结合地质认识,评价气井的产能特征与控制因素,优选到了适合火山岩产能特征的气藏工程分析方法,从动态揭示了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与渗流杌理,得出火山岩气藏低渗特征明显,气井产能和井控动态储量差异大,储层可流动区域分为连续型、条带型、封闭型、半封闭型四种类型.气井产能影响因素:气田构造、储层岩性岩相、储层的物性、流动区域形态、连通的高渗带(体)的规模、储层微观渗流特性.  相似文献   

8.
王明春 《内江科技》2022,(5):20-21+57
<正>简要介绍了井中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和技术关键,重点分析了该技术在白庙气田非常规水平井多段水力压裂中的应用,对施工重要环节、监测获得的裂缝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技术能够实现对水平井复杂、多层压裂造缝的准确描述,并对今后监测井选井提出建议。1前言非常规长水平井一般储层物性差、水平井段长,为增加单井控制和动用储量,提高产能,大多采用分段压裂投产。为了更加有效的实施压裂和指导油气田的开发,开展人工裂缝监测得到人工改造裂缝的高度、长度、宽度、延伸、方位等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人工裂缝监测有多种方法:压裂前后井温测量、电位法、地倾斜法、微地震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其自身局限性,要么不能完全获取裂缝三维产状及实时信息等,要么价格昂贵不适合现场推广。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及高灵敏度检波器的发展,微地震监测技术取得较快进步,相比其他技术,具有控制范围大,适应面广,实时性好等优点,是目前压裂监测的主要应用手段。  相似文献   

9.
建南须家河致密砂岩气藏属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随钻录井气测显示弱、气水关系复杂,这些特征给措施改造带来诸多需要攻关与认识的技术难题。借鉴国内外同类气藏的开发经验,结合建南构造须六段的地质情况,进行压裂完井管柱优选、分段级数及裂缝长度优化、压裂液体系及支撑剂优选等研究,成功完成了水平井JMHF-1井裸眼6级分段加砂压裂,测试生产效果显著。须六段致密砂岩气藏的成功改造,丰富和验证了现有的致密砂岩气藏多级分段压裂工艺的可行性,也为探索高效动用致密砂岩气藏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冉冉 《内江科技》2014,35(11):71-72
本文以红河油田为例,从长81油藏地质特征出发,探讨了油气富集规律,分析了影响产能的控制因素,从而为红河油田井位部署选区及筛选提供依据,为红河油田长81油藏水平井科学开发指明了道路,为红河油田长8产1能建设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致密气往往储存于陆相砂岩地层,这些储层非均质性强,圈闭界限模糊甚至无界限,地层渗流率很小,致密气藏的开采过程可看为"解吸—扩散—渗流"这一模型。我国致密气资源丰富,但是储层物性差、单井产量低等原因制约着致密气的开发。为了减缓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一直攀升的不利局面,提高致密气藏产量是刻不容缓的。本文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了低频脉冲技术提高致密气藏产量的可行性,并探究其机理。  相似文献   

12.
汝亚林 《内江科技》2023,(2):12-13+72
<正>针对龙凤山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厚度薄、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在气藏精细描述及评价基础上,系统分析并优选了影响单井初期产能气测全烃值、气层厚度、孔隙度、有效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压裂段数、施工排量的7方面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了各因素的关联度,明确单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应用地层系数法对新部署水平井产能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投产后实际产能吻合程度较高,该方法为龙凤山致密砂岩开发技术政策产能论证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孔店组红层勘探程度较低,对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该区储层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后认为,该区孔一段储层有四个厚度中心,最大储层厚度160 m。油源主要为沙四下烃源岩,该区有两种成藏模式:一是与油源对接,二是通过断层输导,形成两种类型的油气藏: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14.
李露 《内江科技》2015,(4):44-45
低渗透油藏中,流体流动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为保证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注水开发,需确定合理的注采井距。根据压裂水平井产能公式及注水直井的产能公式,得到注水井与采油井极限距离接连处的最大压力梯度的计算式,并结合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粘度关系建立了确定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方法,绘制了不同粘度级别下,不同渗透率以及不同裂缝条数下、不同水平段长度的合理注采井距图版。实例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闫林自工作以来先后从事火山岩气藏开发、非常规致密油开发、中东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等工作,2020年转型投身勘探开发信息化业务.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973计划课题"陆相致密油甜点成因机制及精细表征""火山岩气藏有效储层内部结构特征及渗流规律"等国家科技计划课题4项、中国石油集团科技专项等各类别课题10余项.合作研发形成了火山岩气藏有效开发理论技术,支撑建成了规模居世界前列的火山岩气藏生产基地;丰富发展了陆相致密油储层甜点的理论认识和表征方法,对学科发展和致密油开发实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高质量完成中东阿联酋海相碳酸盐岩油藏综合地质及地质建模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已在油田开发中应用.多年来,发表代表性论文37篇,出版论著3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一种致密油特性判别方法及图版的生成方法,ZL201510257763.9;一种高粘度低流度致密油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微观可流动性的评价方法,ZL201611145372.9)、实用新型专利1件(一种致密油不同温度条件下微观可流动性的测定装置, ZL201720039621.X)、软件著作权4件.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4项、三等奖1项,局级科技奖励多项,其中"大庆深层火山岩气藏开发技术研究""中国低孔渗天然气资源大型化成藏理论、勘探开发技术与应用"获中国石油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火山岩气藏有效开发技术与工业化应用""火山岩气藏开发模型与方法研究及软件研发"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及其数值模拟是研究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的常用方法。为了研究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垂直井的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开展了基于实验尺度的页岩试样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并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水力裂缝扩展行为和形成的裂缝形态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①基于垂直井水力压裂室内实验,水力裂缝在压裂过程中明显发生了一定弧度的转弯,但基本沿着最大主应力的方向进行扩展,形成了双翼弯曲的水力裂缝,且水力裂缝的转向主要是由内部弱面存在所致,其易向此处扩展,形成复杂裂缝网络;②基于实验尺度建立的二维模型,水力裂缝扩展的形态及其向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的规律得到了验证;③水压裂缝的注入压力和宽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都是先增大随后稳定在一定程度保持不变。其结果对页岩气的现场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然溶洞是缝洞型低渗透性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通过压裂产生水力裂缝沟通井筒与储集体是提高该储层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TOUGH-AiFrac流固耦合求解器,研究溶洞大小、数量及位置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当溶洞内压较小时,溶洞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受其尺寸的影响较小,当溶洞内压较高时,溶洞半径越大对水力裂缝扩展影响越强;(2)当存在多个溶洞时,水力裂缝扩展主要受内压更大的溶洞的影响;(3)溶洞对水力裂缝的影响范围存在阈值,只有当水力裂缝扩展至阈值内受到溶洞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对调整压裂施工方案及优化缝洞型油藏储层体积改造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气藏烃源岩丰富,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区域。须家河组气藏由于储层致密,埋藏较深、地层压力高异常及圈闭形成历史过程复杂,导致勘探和开发难度极高,因此对须家河组气藏开展增产工艺技术研究.目前,地层压裂是川西坳陷深层气藏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从现场施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加深对该区地层破裂压力特性的认识,尤其是对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与裂缝宽度应力敏感性都能反应出地层压裂情况,研究裂缝宽度应力敏感性对该区储层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XL气田茅口组气藏气水关系认识不清,气藏早期不均衡高速开采,导致气藏大规模产水、产能大幅度下降;气藏出水后,未从气藏整体治理思路进行排水,采用控水采气、井筒排水采气使气藏气水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导致大部分茅口组气井水淹停产,大量剩余储量难以动用。利用非线性物质平衡法对各裂缝系统和各单井水侵量进行了计算,结合各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各裂缝系统的水侵模式,为气田下一步的排水采气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平井配套开发技术提高孤岛油田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岛油田为河流相沉积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1992年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重点开展了以“砂体内部夹层空间预测”为核心的河流相储层构型分析、三维建模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等技术研究,配套形成了独具孤岛特色的水平井开发管理模式,水平井配套技术的应用,使孤岛油田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稠油水淹层顸部、窄薄油层、高含水潜山油藏、断层边部等挖潜取得了新进展。截止2007年底,已投产各类水平井76口,提高了孤岛油田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