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分一分》是小学自然课中培养学生分类能力的第一课。它和《各种各样的果实》《各种各样的根》《各种各样的茎》等课组成分类能力培养系列。分类能力在逻辑思维能力中属于较低的层次,新大纲中要求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分一分》一课共有三项内容:按形状、颜色给几种几何图形分类;按运动方式给几种动物分类;用多种方法给叶子分类。给几何图形和动物按指定标准分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事物分类标准是不同的,渗透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有了这一步知识的过渡,学生便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树叶进行分类了。给物体…  相似文献   

2.
<正>在教学中,作为美术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教会他们欣赏美、创造美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习惯、行为和情操的训练培养,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此,我想分两个方面来讲一讲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课前规范:小学美术中课前准备的规范;小学美术中课前检查的规范。一、小学美术中课前准备的规范课前准备的规范的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前材料的准备、材料的摆放等。那么,课前准备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课前准备,就是老师  相似文献   

3.
《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小学《自然》课本第六册),要求指导儿童学习一点动物分类知识,并认识当地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培养儿童对动物进行比较、分类的能力。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特点,我采用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课前提供标本、实物、图片等讨论材料,激发儿童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4.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自然课的关键,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好观察、实验材料。这些材料一部分是实验室提供的,还有一部分要靠教师从大自然中获取和自制。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像这样的观察、实验材料应尽量组织学生自己参与课前准备,因为自然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儿童认识一些具体的自然事物,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可以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为学习研究新知识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 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课文中有两个引导学生认识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的实验,实验材料主要是蚯蚓。乡村小学的学生找蚯蚓是比较容易的事,课前我布置每个实验小组自备5条蚯蚓,学生在挖蚯蚓时就在无意中获得了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蚯蚓的感性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分类。2.会按一定的标准(颜色、形状等)给物体分类。3.初步培养分类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课前准备:1.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纸片每组一套。2.动物头饰一套。3.投影片、背景音乐磁带等。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要求 本课《“九义”教材第三册6课)是在一年级学习了基本观察方法和比较事物异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能力训练的课。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类,能按一定标准给物体分类。为学生在以后认识自然界的活动中,把各种分散零乱的现象、事物条理化,为形成系统的知识打下一定的认识基础。 二、教学步骤 教学时按以下四步进行: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认真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 ̄9页。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应用。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3.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分类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分类的  相似文献   

8.
自然第四册《植物怎样繁殖(二)》一课,是以培养学生扦插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一种课型。如何教学才能达到这一主要教学目的呢? 一、提供材料,自行探究。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准备扦插工具外。还准备了足够的天竺葵、并在课前半月让学生在自己的园地随意扦插繁殖天竺葵。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兴趣非常浓厚,有的直插,有的卧插、有的两头插……,思维活跃,百花齐放,扦插、管理,观察,记载很认真。这样既使每个学生有了研究扦插的材料,又发挥了学生各自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没有天竺葵的地方,用菊花、红薯藤…一样可以达到目的。—编者)  相似文献   

9.
〔教学案例〕:前不久,我上了一节题为《魔袋》的习作指导课。上课前,我准备了各种色彩鲜艳的布袋子,里面装有一样水果、一样文具及一样碰到就会发出声响的小型玩具,在课上让学生参与了“隔袋猜物”的游戏,并要求学生将游戏经过记录下来。整堂课大致分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各种各样的果实》教案芜湖市罗家闸小学邓金莉一、教学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果实,使学生知道果实是各种各样的。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比较能力。二、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学生自带各种果实若干。教师准备.1.汇总学生所带的果实,进行分组,并...  相似文献   

11.
“分类游戏”是一堂通过游戏形式培养分类能力的课。许多学生认为分类仅是一种游戏的方法,而不懂得它是人们认识周围物体的手段之一,不能认识理解到分类的意义和作用。怎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呢?靠列举许多事例说明分类的意义和作用,小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接受,因此,可在学生的分类练习中,增加一个内容:将自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46—P49。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和观察、分类、比较等数学思想以及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直接引入:(了解学生原有起点)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拿出自己所带的人民币,同桌之间互相介绍。犤点评:课题的引入自然、直接,因为我们在课前已…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听了两位教师对“分一分”一课的教学,颇有一些感触。教师A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精心准备了教材中的所有材料,并分别装入三个信封,每组一份。教学时,首先打开第一个信封,通过让学生摆弄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纸片,知道什么叫分类;然后打开第二个信封按指定标准进行分类,训练学生简单的分类能力;最后打开第三个信封,以植物的叶为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分类的能力。教师B也是围绕这一教学目标,也准备了这些材料,不过只是乱七八糟地放在每一小组的桌上。学生一进课堂就盯着桌子,一脸的诧异。  相似文献   

14.
一、引生活泉水,赢课前精彩 《科学》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要想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做实验.去探究科学的道理,所以科学课前准备非常重要。翻开科学课本,只有寥寥的几幅图,简短的几句话,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去收集材料,去观察,去实验。  相似文献   

15.
本节教学内容为时、分的认识(教材第70~72页),第1课时,新授课。《时、分的认识》一课涉及的概念多,例题多,稍不注意就难以当堂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想探讨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是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达到创新教育要求的一条重要措施。为此,课前应根据《教参》的建议,布置学生观察家里或公共场所的钟表,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一大格,  相似文献   

16.
黄新  谭欣 《职业技术》2006,(12):167-168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旅游专业课。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中运用案例教学对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关键能力有着现实的意义。本文从课前准备、课堂组织、课后反思三个教学环节对案例教学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侯德彬 《学子》2014,(10):23
正一、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学生刚入学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课前准备,教师应给出明确要求,学生就知道该如何进行课前准备了。如要求学生下课后先把下一节所需的教材、学具摆放在课桌的左右上角,再到户  相似文献   

18.
一、学期初列出能让学生课前准备的材料清单 能让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教师不要准备,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材料的准备中来。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很多负担,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开学初可以将本学期每一课要让学生课前准备的材料清单详细列出,一张贴在教室里,便于大家提前准备;  相似文献   

19.
<正>实验型课在小学科学多种课型类别中占有的比例最大,通过实验型课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本文对如何上好实验型课做了初步探究。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1.人员安排准备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确定好实验小组和各小组成员的分工;课前选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具体职位,以确保课堂的高效性。2.材料准备教师要为学生准备齐全、充足的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齐全,实验才能顺利完成,如果实验中缺少某一种材料,实验就会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就第二册教材中人体、动物两部分的教学谈体会。 一、因地制宜,充分准备观察材料 我们地区大部分是农村小学,实验设备缺乏,准备观察材料就要因地制宜。例如,学习《它有哪几部分》一课之后,为了巩固“把整体分成几部分”的观察方法,有的学生从原野找来麦穗、苇子、野花,有的从家里带来喷洒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