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从小到大,你都收到过哪些礼物,是谁送给你的呢?(学生畅谈)2.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它们将陪伴着你度过快乐的童年。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  相似文献   

2.
先前,语文教学不重视抓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不重视对学生的文化和感情熏陶,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繁琐分析上,这种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道:“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语文课程应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23课《瑞雪》,课文勾画了一幅美丽喜人的瑞雪图画,展现了雄伟壮丽的北国风光,赞美雪给人们带来希望。在设计课文第1教时,我密切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以加强“读写”实践为宗旨。一、说雪揭题一开…  相似文献   

3.
祝宇 《现代语文》2010,(5):101-103
一、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相似文献   

4.
眼设计理念演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穴实验稿雪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眼设计特色演以如何读好课文中父亲赞颂白杨的一段话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显性目标,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依次感知白杨、感受白杨、感悟白杨,直至最后被白杨精神感动,并在此过程中达成知识、情感、能力等多维目标,提高语文素养。 眼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演一、读中感知1.疏通全文。让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设计特色抓住主线,探究体验,读中悟情,延伸拓展。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呢?拿出字典查一查。教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就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的句子。3.可是,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练读、演读,并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秋天到了 ,大自然有哪些变化?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 ,画得可美啦!板书 :秋天的图画)小朋友想不想欣赏?(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秋天的图画 ,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画上有什么?根据学生回答 ,在画旁出示词语 :苹果、梨、高粱、稻、大雁 ,给“梨”、“粱”配上拼音。)读问 ,正音。“粱”单个字读第二声 ,在词语“高粱”中读轻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激活思维。随后出现的美丽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 ,感觉到原来秋天是如此美丽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二…  相似文献   

8.
正一、美读课题,想象"桂花雨"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一篇散文,谁来美美地、动情地读一读课题?2.会读书的同学,能把一个词读成一幅画。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美妙的联想?(生答略)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题目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3.设疑:在作者笔下,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引导学生扣住文题,通过美读和想象,把静止的文字读成流动的画面,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以及散文的表达特色,为下个环节的学习提供了氛围。二、自读正音,读通长句1.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2  相似文献   

9.
大纲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第四册 ) ,我们可以把着眼点放在朗读训练上 ,让学生充分地读 ,引导他们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在读中理解难句新词 ,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兴趣。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可设计以下四个层次 :1 .听读。新课伊始 ,让学生对课题质疑解疑后 ,让学生听教师范读 ,并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故事讲的是谁 ?他的样子有什么变化 ?安排该环节的目的是 :(1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 )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3 )让学生受到教师声情并茂范读…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启发、讨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特色】在启发、讨论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你喜欢海吗?为什么?(领会海的神奇、广阔、美丽、蕴含宝藏和永恒的生命力)那么,什么是“林海”呢?2.范读课文,看录像片你知道“林海”是指哪里吗?你了解大兴安岭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走进林海了吗?有什么感受?(板…  相似文献   

11.
一、读题质疑1.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小动物过冬"的故事,好吗?(板书课题)2.谁来把这个故事的题目读一读?3.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如有哪些小动物,它们什么时候开始过冬的,用什么方式过冬,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本设计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将读做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品赏课文。并通过泛读和精读,抓住课文的重点,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升华认识,获得思想启迪,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教学过程一、歇后语导入,激趣入文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歇后语,老师来说前半部分,你能对出后半部分吗?师:1.十五个吊桶——;2.竹篮打水——;3.老鼠啃磁盘——。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这些歇后语就像是谜语,它们都是人们在生活中深入研究和观察得来的。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山谷中的谜底》(板书课题)来看…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文本解读是主客体间沟通与交流的对话行为,是通过体验而不是通过分析来感悟文本意义。本设计以“说名言———悟名言———写名言”为主要线索贯穿整个过程,以读为主要途径,在读中引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和教材发生碰撞,进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重积累,说名言(一)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山旁、花坛边、草坪里,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二)指名学生说名言。【评:课文中作者所说的“一个作家,应该说………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小鸭子回家》是北师大版第三册的课文,这篇童话讲述了小鸭子在森林里迷路后回家的故事。本课教学设计我坚持以兴趣为先导,以讲故事导入课题,给学生设下悬念。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多读的好处。面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受年龄特征的限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又以无意注意为主,该如何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不就自然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吗?要引导学生阅读,我们何不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16.
犤设计理念犦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犤设计特色犦以如何读好课文中父亲赞颂白杨的一段话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显性目标,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依次感知白杨、感受白杨、感悟白杨,直至最后被白杨精神所感动,并在此过程中达成知识、情感、能力等多维目标,提高语文素养。犤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读中感知1.疏通全文。让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读课文:课文中一…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以读为主,注重学生自己独特的感悟,是新课程视野下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阅读,从而达到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一、自读自悟,感悟语言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情感体验等差异,导致学生的阅读带有差异性和个性化色彩。当然,也正是这种差异和个性化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活力四射。因此,我们要多多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教师板书“心愿”,引导学生理解“心愿”,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心愿。2.你们想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3.补充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谁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书写练习: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亮”字原本读四声,但在“月亮”这个词中读轻声。读词:“月亮”。4.齐读课题。读完这个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为什么有这种心愿?)(设计意图:从…  相似文献   

20.
一、认识“邮票”,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现在发行的邮票,引导学生认识邮票。(教师相机板书:邮票)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了解,自由谈谈自己对邮票的认识。2.引导观察,认识现在发行的邮票周围的“齿孔”。(板书:齿孔,学习生字“齿”的读音“chǐ”。)激趣:邮票最初发行的时候,周围没有齿孔。为什么后来的邮票会有了齿孔呢?这里边还有一个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邮票齿孔的故事”。(板书:故事齐读课题)补充完整课题,告诉学生:《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将告诉我们邮票齿孔的由来。二、学习生字读音,识记生字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